第一课 国歌教案_第一课国歌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9 02:39:0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第一课 国歌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一课国歌”。

教案

【教学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学习国歌及其音乐相关知识,能够体会并用歌声真正表达国歌的神圣与庄严。

2、过程与方法目标:演唱歌曲中,体会国歌的情感并能唱好国歌。

3、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 知道国歌的原名及其词曲作者,知道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理解歌词的含义。

② 准确掌握国歌的旋律、节拍、节奏、力度及歌词等要求,知道号角音素和出神入化的三连音、附点音符以及休止符给以歌曲音乐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国歌及其相关知识的学习,真正体会国歌的神圣与庄严;指导学生唱准国歌、唱好国歌。【教学过程】

一、寻找国歌:

请你仔细听听,你是否能听出熟悉的旋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感受国歌

1.思考:(1)关于国歌,你知道多少?诞生时间、背景、词曲作者、深刻含义、积极作用(2)今天为什么还要学国歌?现在背景、已有基础、深刻挖掘思想含义、唱得更好(3)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A《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B国歌同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的象征。赋予国歌与国旗、国徽同样的宪法地位,有利于维护国歌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国家荣誉感。2.分析旋律、节奏特点,感受乐曲中号角式音调的力量。从音乐角度上看,歌曲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力量?

(1)在唱这一句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这三个“起来”的音一个比一个——?(高)

力度是越来越——?(强)

旋律往上走的,在音乐创作上叫做“上行”。(请学生在歌谱中“起来”处标上“上行”)

旋律上有些什么特点?基本上用的是哪几个音?

(结合冲锋号让学生感受到号角式音调的作用——有号召性、鼓舞性)

(2)节奏上有些什么特别?除了运用附点音符、休止符,还运用了冲锋号中使用的三连音。(请学生在歌谱中标出重点句)

作曲家就是运用了号角音素、出神入化的三连音、附点音符和休止符,让我们在音乐中感到了勇往直前的力量!

3.归纳并板书要点: 旋律:较多出现“1 3 5”,上行,乐句简短,果断有力,积极向上; 节奏:弱起、附点、三连音,节奏鲜明,具有推动力;

4.再次歌唱音乐片段,当出现时,用手随着旋律的上行挥动。

三、感悟国歌 探求精神:

(一)民族精神 这个音乐片段选自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晚会《国魂》。魂是指什么?(灵魂),国魂就是——国家的灵魂,一个国家的灵魂其实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民族的精神!哪个同学知道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1.学生阅读歌词后说出歌曲所表现的是什么精神。

2.学生找出重点句。

哪一句歌词最能体现出这种精神?(学生找出)

3.学生唱一唱重点句。

4.唱准、唱好重点句。

下面,我们就把体现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一句唱好。(全班齐唱,男、女分组唱,鼓励学生独唱。)

在演唱这一句时,你有什么感觉?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二)理解国歌

抗战时期,国歌是民族的号角,和平年代,国歌又赋予更深刻的意义。是的,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无论正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只要你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旋律,你就会感到一种自豪!一种力量!因为在这音符中,你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一个伟大民族中的一员!同学们请看(播放地震后升旗、唱着国歌活下去、奥运会上运动健儿领奖台上)

身为中国人,你能完整地演唱国歌吗?你能背唱国歌吗?你能唱好国歌吗?

1.全班背唱国歌。

2.带着情感唱好国歌。

你说,我们的中华民族是不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请你带着心中的情感再次演唱这首国歌。

4.观看音乐故事《国歌简介》,知道国歌的相关知识。

你知道我们的《国歌》是谁创作的吗?原名叫什么?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歌?……请你带着问题观看音乐故事《国歌简介》,你会找到答案的。

四、唱响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雄壮高亢的旋律,伴随着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声,奏响在一切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尊严与主权、展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地方,它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顽强拼搏、浴血奋战。奥运会赛场上,每当国歌响起我们每个人都感到骄傲与自豪。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画面(课件出示奥运会升旗图片)

《国歌》所产生的那种巨大的凝聚力,把每一个中国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创造着奇迹。

现在,让我们以饱满的精神、嘹亮的歌声唱响《国歌》!(请全体师生站立演唱《国歌》结束本课)补充欣赏:马赛曲

五、相关材料:国歌的诞生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一百三十六条中增加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国歌同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的象征。赋予国歌与国旗、国徽同样的宪法地位,有利于维护国歌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国家荣誉感。为了解国歌的诞生及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为更准确地唱出国歌,我们特刊登有关国歌由来的专题文章并同时刊发《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序幕,“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先后于1932年和193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田汉、聂耳,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

1934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在他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另一位共产党员、戏剧家夏衍接手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当他读到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他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呻吟、民族的呼声、祖国的召唤、战士的怒吼,爱国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壮、激昂的旋律从心中油然而生,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后来又在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的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一首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就这样诞生了。这是聂耳短暂一生中的最后一个作品。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立即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祖国的大地上传唱开来。伴随着“一二·九”运动的**,救亡运动的巨浪,抗日战争的烽火,解放战争的硝烟,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首革命歌曲甚至享誉海外,在全世界传播。1940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演唱了这首歌,接着他又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宋庆龄亲自为这套唱片撰写了序言。在当时的反法西斯战线上,《义勇军进行曲》代表了中国人民最强音的一支战歌。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在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赫然名列其中。

国歌教案

音乐教学设计《国歌响起》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讲解什么是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听辨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的音响特点,复习巩固三连音、附点、休止符等音乐知识。能够用自然、坚定......

国歌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案樱桃园镇中心初中董书超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年级:七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1、通过教唱《国歌》和介绍聂耳,使学生......

《国歌》教案

《国歌》教案课型:综合课 年级:七年级执教:陆川县米场一中 郭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歌(乐)曲所反映......

国歌教案

(师生问好)一,导入 同学们是否记得,在9月的一天,突然防空警报响了,这是为什么吗? 答案:纪念,1931年,9月18日的918事变。(简评)是的,在这一天,警报长鸣,提醒我们,勿忘国耻。那同学们一定知道......

国歌教案

教学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目标:了解《国歌》的创作背景以及词曲作家,知道生活中运用《国歌》的场合以及相关礼节,在歌唱与聆听活动中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激......

下载第一课  国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课 国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