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香蕉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分香蕉》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用除法表示并解释等分的过程;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分一分”、“说一说”的过程,抽象出除法算式,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学习准备:课件、20根小木棒
学习方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的教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过程
(一)温故铺垫,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些什么内容?(平均分)师:怎样分才是“平均分”?(每份分得一样多、分得公平)师:说得好!那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你敢接受挑战吗?请看题:
1、我会填(抢答题):
二六()()十二 六三()()十八
3×()=12()×5=15 6×()=30()×4=16 师:同学们的乘法口诀学得这么好,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但平均分的知识你掌握得如何呢?请看第二题:
2、☆☆☆☆☆☆
(1)平均分给了三个人,每人分得()个。(生:每人分2个。)(2)每人分三个,可以分给()人。(生:可以分给2个人。)
(二)情境创设,引入课题(2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子最喜欢吃什么吗?(香蕉)
师:猴子兄弟在学校的学习表现非常棒,所以,猴子妈妈买了它们最喜欢的香蕉回来奖励给它俩。可猴妈妈想:要是把这些香蕉分给猴兄弟分得不公平,这两个调皮鬼准会闹翻天了。所以,猴妈妈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帮忙,你愿意吗?
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分香蕉”。(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主合作,学习新
1、分一分,说一说(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应该怎么分呢?请用你手中的小木棒代表香蕉同桌之间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小组分小木棒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6根。)
2、写一写,读一读,认一认(9分钟)
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你能否用一个算式把它表示出来呢?(学生自由写出来,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板书:12÷2=6(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试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师给予补充)
师:刚才,××同学教我们用这个算式表示了平均分,同学们,你会读这个算式吗?(学生试读)
教师领读:十二除以二等于六。(板书:读作“12除以2等于6”)师:你会读了吗?试着先写一写,再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师:这是一道除法算式,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我们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如乘数、乘号和积;在除法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生试说)
师:你们看看课本怎么给他们取名字的?
生:12称为被除数,÷称为除号,2称为除数,6称为商(板书)师:哪谁能说说算式中的12、÷、2、6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学生试着回答,教师小结补充)
小结:被除数12,表示有12根香蕉,÷表示平均分,除数2表示平均分成2份,商6表示每份分得6根。
师:现在你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算式的意义吗?请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3、体验感悟
师:这时,猴兄弟俩最好一个朋友来了。猴妈妈建议它俩拿香蕉出来三人平均分着吃,应该怎样分呢?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除法算式是12÷3=4(根)师:这里的12、÷、3、4又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生:表示有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4根。师:你能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生: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活动二: 师:大宝说小朋友这么聪明,也想考考大家:如果把这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几个盘子呢?下面请同学们再用你手中的小木棒来分一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知道吗,这道题也是平均分,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12÷4=3(个)(板书)你会读吗?谁敢来试试?(生读)
师: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认识吗?
生:认识!12称为被除数,÷称为除号,4称为除数,3称为商。师:12、4、3又分别表示什么?(生回答,老师补充)生:表示有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3个盘子。师:还可以怎么理解?
生:表示12根香蕉里包含有3份的4根香蕉。
师:说得非常好!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响亮的掌声送给他!
师:如果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还可以怎么分?请你在小组中商量一下,再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说得最好。(学生小组讨论,并试着列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生1: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3根,除法算式是12÷4=3(根)生2: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2根,除法算式是12÷6=2(根)生3: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除法算式是12÷12=1(根)生4:有12根香蕉每2根装一盘,需要6个盘子。除法算式是12÷2=6(个)生5:有12根香蕉每1根装一盘,需要12个盘子。除法算式是12÷1=12(个)
(四)巩固练习,掌握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分一分的活动,不知小朋友们是否学会了,我来考考你们吧!
1、师:(课件出示18根小木棒图)请看课本38页的“试一试”,从题目中,你能知道些什么数学信息?请同学们独立列出算式。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2、我会填
(1)算式6÷3=2,读作(),表示()。(2)算式12÷2=6,读作(),表示()。
3、拓展练习
有一些苹果是十几个,如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就剩下1个;如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也剩下1个。想一想,有多少个苹果?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本领?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同桌的表现怎么样?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础上,第一次认识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教学的过程中,我以小猴子分香蕉的故事引入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分一分、说一说、自学课本,来认识除法以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在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分小棒的活动,在操作中去解决除法问题,并从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开始认识除法,并在自学看书的过程中认识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这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练习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说理,说出每部分的意义。因此,学生基本上能明白了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但是未能很好地理解用除法来表示包含除。这也是由于我的引导仍不到位。这节课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在实物操作演示这一活动中,学生未能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展示。如果能用上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分香蕉”的多种方法,那效果更加理想,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一定会更精彩。另外学生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还显得不够深入。
分香蕉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页。 教学目标:1、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
分香蕉教案教学内容:分香蕉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并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学会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教具:情景图教学方法......
《分香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分香蕉的活动感受平均分,并完整地描述分的过程。 2. 通过对分香蕉过程的描述引出用除法算式表示。 3. 能够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 结......
《分香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会用除法算式......
《分香蕉》 〖教学目标〗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会用除法算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