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案_得道多助学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6 22:37:2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得道多助学案”。

诵读欣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异义词,对课文熟读成诵;

2、把握文中阐述的中心观点,初步理解孟子“仁政”的思想内涵;

3、理清“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几者的关系,学习孟子严 密的思辩方法。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本文阐述的中心观点的内涵

2、理解文章层层垫高,逐步深入的严密的论证思路 课 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辩论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有影响的著作。《孟子》一书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主要政治主张是“非攻”与“兼爱”,希望君以民为贵,反对暴政害民,反对掠夺性战争,盼望贤明的君王统一国家。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老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与停顿

2、学生个读与齐读,检查阅读情况

3、对照书下注释,与课前预习疏通文意(1)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古义:内城;今义城市郭 古义:外城;今义:姓氏)委而去之(委:古义,放弃 今义:常用于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办,委任或推委等

去: 古义:离开;今义:往、到,到„去)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是: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古义,界限这里的意思是限制 今义:常用义为“疆域”或某种范围,境城、音域等)

亲戚畔之(亲戚: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池非不深也(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指水塘,池塘)

(3)虚词

代词 他 亲戚畔之 表修饰 着、地 夫环而攻之

之 助词 的 三里之城 而

动词 到 寡助之至 表转折 却、但是 环而攻之而不胜

(4)一词多义;

不以封疆之界(凭)三里之城(的)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以 之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利

以天下之所顺(用)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到)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5)词类活用: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4、翻译课文

四、讨论分析课文

1、本文就战争问题展开论述,战争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孟子关于战争胜负的观点是什么?

(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板书: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不如人和

2、孟子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层层深入论证,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论述“天时不如地利”,从攻方的角度加以论证,论述“地利不如人和”,从守方的角度加以论证,证明“人和“才是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

板书: 战例一(攻方失利)——天时不如地利

分析问题: 举例论证

战例二(守方失利)——地利不如人和

3、以上三段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4段?

(第4段的作用是在前3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

失人心者,众叛亲离,不攻自溃)

板书: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正反对比论证

五、拓展延伸

1、孟子写作本文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论述战争的胜败要素吗?他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什么?

(不是,为了劝诫当时的统治者在治国的过程中认识到“人和”的重要,认识到“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论述范围由战争而扩大到治国)板书:战争——治国

2、你能说出有关“和”的成语、俗语或典故吗?“和”字在当代社会又具有了怎样的新内涵?

(参考:成语有“和气生财”、“一团和气”、“和气致祥”、“和衷共济”等;俗语有“家和万事兴”;典故有“将相和”等。在当代社会,“和”字不仅仅是指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而且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和谐发展。)

六、总结并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习题

附板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提出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不如人和

战例一(攻方失利)——天时不如地利

分析问题: 举例论证 战争

战例二(守方失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出结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正反对比论证 治国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古代科举考试考什么内容吗?对了,四书、五经 。能具体说一说四书、五经指的是那些书吗?(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理解古代哲人思想。 2、顺畅畅朗读背诵。 3、积累文言词汇。4、学习逐层深入论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⑴顺畅朗读背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_教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亳州九中徐秀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性活用等现象。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3.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古代哲人思想。 2、顺畅畅朗读背诵。 3、积累文言词汇。4、学习逐层深入论证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重点: ⑴顺畅朗读背诵。......

下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