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教学设计 教案_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6 22:04:1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6.3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教学设计 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16世纪~19世纪俄国在欧亚两洲扩张的概况。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明治维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认清明治维新的局限性,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1861年俄国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2、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1、感知这两次改革使日本和俄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2、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学会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出示图片)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 生答。师:近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在屈辱中不断寻求探索,图片就是维新变法中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努力自强的壮举。同近代的中国一样,俄国,日本都曾经有面临西方入侵的危险,然而,同样的境遇却有不同的结局。

[设计意图]很明显,近代的中国与19世纪中期的日本、俄国一样,都面临西方的入侵。在国难当前,大家都努力自强。然而,同样的境遇却有不同的结局。用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去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产生不同的结局?中国的学习西方与日本、俄国的改革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本课内容。

一、俄国1861年改革(1)背景

师:出示以下图片及材料,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正文,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材料一:

亚历山大二世说:“我不愿让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 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砍掉。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相互讨论、交流,总结得出)

用以上材料加上图片和一些插语,鲜明地展示19世纪中期,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受到农奴制度的严重阻碍,残酷的封建剥削激起了广大农奴的反抗,农民暴动接连不断,动摇了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师:(指导学生浏览教材小字部分内容,提问)农奴制怎样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假如你是当时的沙皇统治者,面对面临的社会问题你会怎样做?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根据学生的预测,自然引入俄国改革方面来。

(2)1861年改革

师:出示[亚历山大二世画像] [农奴制改革图片] 并设疑:俄国通过什么手段解决面临的社会问题的?当时在位的俄国沙皇是哪一位呢?改革措施内容是什么?改革内容如何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组内讨论并交流,归纳。由代表总结发言,并听取老师讲解,理解改革措施。)师:但是通过改革,有一些地主和贵族提出反对。对于每一个历史事件,我们都要全面分析。它有有利的一面,也会有不完善的一面。俄国的这次改革也是一样的。启发学生思考:从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实施者、及改革结果的不彻底性等方面探究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得出自己的结论,师进一步补充。)

师:出示问题:[动脑筋]观点一:“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观点二:那些获得自由的农奴,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对他们而言,这次改革没有多少好处。问题:你认为应当怎样认识这个问题?(我们该怎样评价这次改革呢?)

(学生讨论交流自由举手发言。教师适当讲解。)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看图片的过程中,设身处地地站在农奴和沙皇的角色中思考:该怎么办?使学生更能感受当时俄国必须改革的迫切性。然后通过图片和文字的说明,使学生对农奴改革有一定的认识。最后透过沙皇的话:“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引导学生理解对农奴改革的评价。

二、日本明治维新

师:下面再来看我们国家的另外一个近邻——日本。在19世纪末,中国和日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回忆中国历史的内容,回答:在19世纪末期,中日之间发生了“甲午中日战争”。

师:为什么国土狭小的日本能够战胜地大物博的大清国?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教师指导引入日本改革)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明治维新。那么在日本,19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什么会发生一场资产阶级改革呢?(1)背景

师:(出示图片)《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美国舰队登陆日本》和《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让学生思考: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的内忧外患具体有哪些?

(鼓励引导学生根据《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美国军人登上日本土地》图片分别介绍)师:课件展示《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地图:面临内忧外患的日本幕府统治岌岌可危,为解决危机日本涌现出哪些新兴力量?

(学生迅速阅读材料后,同桌或小组交流,然后找一名学生介绍倒幕情况。)师:成为资产阶级的长州、萨摩、土佐的一些有见识的中下级武士和新兴地主成为倒幕力量的核心。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2)自主探究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师出示课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① 改革从哪些方面着手?具体措施是什么? ② 这些改革措施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③ 明治维新使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迅速在书上标出答案,然后小组内交流,看哪一小组完成得最快!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口头回答。

师:这场改革引起日本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那么该如何评价这场改革呢?(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事物本质)最后用两幅图片引出对明治维新的评价:

性质: 是天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作用:使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局限: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 [设计意图]用图片激发学生对明治维新的背景、经过以及评价。特别把课前导入的问题重新引出。让学生思考中国的维新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局。

三、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的农奴改革

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的农奴改革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对明治维新和俄国的农奴改革的认识,以及培养他们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

四、感悟空间

纵观学习过的人类改革历史: 封建社会:中国商秧变法

中古欧洲查理马特改革„ „ 近代社会: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 现代社会:中国的改革开放„ „

你能感受到这些成功的改革留给我们哪些宝贵经验吗?对个人成长有哪些指导呢?

(学生思考,讨论作答)想发展,想进步,就要改革。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古今改革中的经验教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个人的学习成长有何帮助,以古鉴今进行情感教育。

板书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一、危机重重——两国改革的背景

二、寻道图强——两国改革的内容

三、大道行思——两国改革的影响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初三历史导学案第20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导学案编号课型:新授执笔:吴红丽审核:我们的目标:使学生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幕府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

篇1:《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的教学反思《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的教学反思在《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的教学中,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我认为基本做到了: 1、正确理解教......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的教学反思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的教学反思在《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的教学中,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我认为基本做到了: 1、正确理解教材,事实就是地分析学生情况。2、图片、文......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

课题: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编写人:建湖县裴刘学校 周华 教学目标1.知识要点: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16世纪~19世纪俄国在欧亚两洲扩张的概况。倒幕前日......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幕府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2、情感......

下载6.3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教学设计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6.3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教学设计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