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拿来主义教案
【教学目的】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教学设计】
一、课文前半部分是难点,着重使学生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重点放在课文后半部分,让学生理解比喻论证和讽刺语句的含义,明确什么是“拿来主义”。
二、课文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教学时注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重要语段加强朗读训练,以加深对文章主要观点和语言特点的理解。
【教学时数】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送去主义的危害和实质,以及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二、指导预习。快速浏览课文,完成以下两个要求。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要求阅读课文时勾画出表达犀利、幽默的词语和比喻论证的语段,并体会其含义。在旁边空白出做上笔记。
三、研习新课。
(一)释题:题目“拿来主义”,同学们想想“拿来”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在后面加上一个“主义”呢?(写作背景)
明确:这里的拿来何我们平时说的拿来不是一回事,它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主义”是指一种重大的原则或主张。拿来主义这个说法是鲁迅地独创,有它特定的含义。那么鲁迅先生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一种主张呢,我们现简单地看一下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文章,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地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地错误观点,所以说“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
(二)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理一理作者地写作思路。清大家先默读1-7段 文章一开头就写闭关主义,闭关主义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2 这一做法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封闭
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看来闭关主义是行不通的,于是“给炮轰开了大门之后”又有什么做法呢?
搞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都送去了些什么
(1)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2)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非常郑重、恭敬,媚态可掬,淋漓尽致的展示了送去时的讨好面目。几张画“一路的挂”,非常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是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3)“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由送古董到送活人,这也算是一点进步,怎么理解“进步”这一词?是真的进步了吗?这种手法是?反语。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一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用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
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鲁迅先生说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跑给的。“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明确: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我们看看外国有目的的抛来了什么东西?第六自然段 鸦片 废枪炮 香粉 电影 小东西
他们的目的何实质是什么?毒害欺骗中国人民,侵略掠夺中国 小结:我们整理一下刚才的思路,我们可以看出:闭关主义,封闭落后。送去主义,沦为乞丐。听凭送来,大受其害。既然这些都行不通,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鲁迅先生提倡要拿来,而且是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同学们我们说这种思路被称为什么论证方法?因果论证 那么鲁迅先生是怎样“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呢?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同时请同学们也回去思考这个问题。
四.布置作业。完成课文后“研讨与练习”一和三。预习课文后半部分,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和理解一系列比喻的含义。
第二教时
一、检查复习。
二、研习新课。
(一)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是怎样“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默读8-10段鲁迅先生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问题。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对待方
式?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思考“大宅子”是比喻什么
提示 第一段中写到“别的且不说,单是学艺上的东西”中的“学艺”指什么
(泛指学术文艺 那大宅子就是文化遗产)
那有几种不同的对待方式呢?
怕给它的东西污染了,徘徊不敢走进门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
这三种人的本质分别是什么呢
逃避主义 懦弱无能 害怕继承
虚无主义 盲目排斥
投降主义 崇洋媚外以上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显然是错误的。那么正确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占有 挑选。请同学们朗读第9段,看看这里又拿了几样东西来比喻?要怎样对待?分别说说。
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
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存放,供治病)。
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毁掉)。
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糜的东西(走散)。
现在请同学们朗读第10自然段,总结一下对待文化遗产要持什么态度?
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对待文化遗产,在拿来的时候我们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沉着 勇猛 有辨别 不自私 我们应该特别主义到,在论证拿来主义的时候,鲁迅先生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呢?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种方法是用人民比较熟悉的,容易理解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的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如: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三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把握了拿来主义的方法和实质,同时对文章的论证方法也有了基本了解。
四 作业
下面两道题任选一道 “拿来主义”的思想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学习 工作 生活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比如现在中学生很喜欢上网,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请用“拿来主义”的观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学生上网的问题。有人说“开卷有益”,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面对当今中外浩如烟海的书籍,运用今天所学的观点,谈谈你准备怎样阅读。
拿来主义(人教版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了解杂文的文体特征。2、把握文中的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
《拿来主义》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教学过程 一、导语:上课前请同学们看一副著名的挽联,猜猜这是写给谁的?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
《拿来主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拿来主义》教案 教学目标: 1、研读具体语句段落,(过程方法)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知识能力)2、结合关键词句,理清作者思路,(过程方法)把握......
《海燕》教学设计一淄博新元学校孟薇(板书课题作者)一、导入:多媒体展示,教师朗读:他俄国文坛一颗光芒夺目的明星他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者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
《拿来主义》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领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品析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 理解“拿来主义”的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