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与问教案设计”。
《学与问》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学与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齐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问很重要)
第一自然段,对于整篇文章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他是文章的总起段,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下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说明第一自然段,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课文先说了谁呀?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那我们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指名说完后,教师出示投影)老师也找了一些材料,请同学们看一看。(投影出示)
2、听了大家对哥白尼的介绍,你对哥白尼有什么印象呀?(勤学好问;爱提问题;留心观察;充满好奇„„)
3、是呀,哥白尼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候的这些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近哥白尼。
4、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好问)
5、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
6、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7、读了第二自然段,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8、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下面,作者又列举了一位名人的例子,他是谁呀?
三、自学第4自然段
1、(出示沈括的简介)师读简介后。
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2、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试着完成黑板上的题目。出示阅读训练题,题目:
(1)、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理解诗句)(2)、后来沈括是怎样解开这个疑问的?(3)、从这个事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4、同桌交流答案
指名回答(理解,朗读)
5、小结:看完这段文字,你觉得沈括又是个怎样的人呢?(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示“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齐读)这个事例也再次证明了作者第一自然段提出的观点,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四、学习第3自然段
1、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3、自由读第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4、向谁问? 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5、老师这里也有孔子的两句名言,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投影出示: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6、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那就是:(勤学、好问)
2、那学与问是什么关系呢?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出示第五自然段)
(板书:学与问结合)
3、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板书:养成习惯)
是的,养成习惯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相信大家都能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都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齐读——第五自然段最后两句话。(把“你”换成“我”大声朗读。)
4、读了全文后,你知道以后你怎么做了吗?
5、同学们,刚才你们大胆地畅谈了学习《学与问》这一课后自己学习的收获,情真意切。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课文,不难发现,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都在第一、第三、五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还要在文中插入两个小故事呢?好好想想,与周围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是有力的证据,证明的作者的观点。)
是啊!这两个故事对于这篇文章很重要,这就是说理性文章所具有的写作特色,大家今后讲故事或教育帮助别人时可要多想想这篇课文的写法。
六、拓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现在老师也送你们一把金钥匙。只要你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看!(出示陶行知的两段话)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这就是他所写的关于勤学好问的两首小诗,希望同学们课后读一读并去了解这两首诗,相信对你们会有所帮助。
七、作业
1、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2、课外收集关于学与问的名言警句。附板书:
勤学
23、学与问 学与问结合 养成良好习惯
好问
每事问(1924)陶行知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问到底(1924)陶行知
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您不问它您怕它,他一被问它怕您。您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
23 学与问(第二课时)教案【教材分析】《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紧紧抓住“勤学好问”这一点进行叙述。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子来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
《学与问》教学设计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1、(师板书“学”、“问”)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词——学问,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知识、学识、文化„„)2、(师在“学”与“问”之间板书......
1、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2、利用罗森塔效应,期待每位学生将来都做大学问家。3、通过自主......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