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案_七律长征优秀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8 00:12:3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七律长征优秀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岷山”等词语的音形义。

(2)了解诗的语言艺术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品评作品中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让学生通过诗句展开丰富的想像。

3.情感与态度:

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热爱伟大领袖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

理解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的运用,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电视剧《长征》的录像片段。

2.激情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的是根据红军长征这一史实改编的电视剧《长征》的片段,我们被红军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的精神所感动。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还知道关于长征的一些故事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这首诗,看毛泽东同志是怎样通过简洁而蕴涵深刻含义的语言,来表现红军战士大无畏英雄气概的。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34 年10 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不得不退出苏区,开始长征。1935 年1 月,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见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的统治。随后又粉碎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陕北会师,开创了抗日救亡的新局面。1935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2、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1)字音

逶迤(wēi yí)磅礴(páng bó)岷山(mín)云崖(yá)

(2)字形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等闲:平常、寻常。

3、整体感知

(1)教师启发学生:通过影视、课本和平时阅读的资料,以及自主学习所掌握的信息,说说毛主席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2)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设疑,引导学生理解全诗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全诗的结构。

(3)想一想,哪两句诗在全诗中起到总领的作用?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点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领导下,红军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以下六句是把主题化作了一系列有典型意义的形象。作用是为我们展示出红军战士一幅幅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师生解题。引导学生朗读全诗,掌握七律朗读的节奏。

【学生活动】讨论以下几个问题?【投影出示】

(1)你知道“七律”有什么特点吗?朗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你怎样理解“长征”这个题目?多长的路叫长征,你能说清楚吗? 是谁领导的长征?为什么要长征?长征有什么重要意义?

(3)这首诗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征服困难的哪几副威武雄壮的画面?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什么精神?

(4)根据所掌握的材料说说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

(老师巡回并引导学生在读诗的基础上,根据平时自己掌握关于长征的有关资料,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讨论老师出示的问题。)

【点拨 】 问题(1)应从诗的体裁特点上思考,把握好节奏。问题(2)根据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集思广义、合作交流。问题(3)根据诗句的内容,以及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进行讨论。问题(4)引导学生从时间上、路程上、自然环境上和当时战局情况等方面讨论。

【讨论交流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根据汇报的内容加以点拨,得出结论。

【课件演示】

(1)七律,是七言八句,三、四两句对仗,五、六两句对仗。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节奏,读清楚诗的韵脚。

(2)这里的长征是指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红军从1934年开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宁边区进行战略转移。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败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被追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长征的意义:①长征的胜利,实现了我们党北上抗日的目标,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这是党和红军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支柱,他们很多人以后成了治党、治国、治军的骨干,正如毛泽东所说:正是这批衣衫褴褛的精英,改写了中国的历史。③长征的胜利,最具深远历史影响的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红军通过长征转移到了抗日的前沿,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使毛泽东及共产党赢得了中国。从此以后,抗日的烽火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下越烧越旺。[小精灵儿童网站](3)五幅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表现了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时间长,一年的时间;路途远,全程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途中既要战胜险山恶水,林莽草地,严寒酷暑,又要冲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狂轰烂炸,还粉碎了党内张国涛的破坏分裂活动。这样艰苦卓绝、极其艰险的远征,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2.细节探究,领会深层含义

【学生活动】“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作者为什么把绵延不断的五岭和巍峨高大的乌蒙分别比作“细浪”和“泥丸”,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 点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体会夸张手法的运用和反衬手法的作用。极言其小,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气魄,突出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学生活动】教师鼓励学生根据影片和有关资料尽情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你最喜欢哪一句诗谈谈理由。

【竞赛】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诵比赛,对于朗诵好的学生用响亮的掌声给予鼓励。

(四)拓展延伸

【拓展阅读】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0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阅读建议】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这首诗与《七律·长征》有许多相同之处。如,体裁相同,都是七言律诗,结构也相同。试分析两首诗的内容、表现形式、所反映的思想有哪些异同之处。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wēi yí páng bó 乌méng

岷山()云崖()开颜()

2.解释下列词语

(1)逶迤:。

(2)磅礴:。

(3)等闲:。

(4)开颜:。

(5)云崖:。按要求填空。

(1)《七律·长征》作者,体裁,这种诗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律·长征 》写于,“三军 ”指。

4.用现代汉语写出这首诗的大意:

能力提升

5.改正下列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填在横线上。

(1)A风尘扑扑 B平易近人 C戒骄戒躁 D只等闲

(2)A风烛残年 B无边无际 C来龙去脉 D云涯暖 __________

(3)A围追堵截 B巍峨高大 C翻山岳岭 D腾细浪 __________

(4)A艰苦卓绝 B水流湍急 C气势磅礴 D尽开彦 __________

6.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对偶)

B.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比喻)

C.在我们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拟人)

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7.诗不同于散文,作者把红军的革命气概及大无畏精神浓缩在四联八句的诗里,体会“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寒”字有多样化的理解,诸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说法?或者谈谈你自己的见解。

A有人认为,一个 “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

B有人认为,“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着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C也有人认为,“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D还有人认为,“寒”字意味着在革命洪流面前顽敌的寒栗。

开放探究

9、结合诗的内容回答问题: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那就是长征精神,那么“长征精神”是什么呢?如今我们已不再要走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了,但新的世纪,新的挑战,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还要不要长征精神了?请结合实际谈谈看法。

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教案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八单元的第一篇文,齐读题《七律·长征》。二、了解背景,走进长征、提问:之前预习过文,说说本文在格式上与......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 七律 长征教案 语文S版

七律·长征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S版五年级上册)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S版五年级上册),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七律长征》 教学教案设计 (S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逶、迤、磅、礴、丸、岷”。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泥丸、岷山”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理......

《七律长征》 教学教案设计 (S版五年级上册)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七律长征》 教学教案设计 (S版五年级上册),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