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德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六上品德教案”。
2013—2014学年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 2013—11—12 编号17 18 《9侵略战争与不平等条约》教学设计
备课人:贾宏智
班级:六年级
等级: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列强的侵略行经,使学生牢记国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培养学生查找、阅读史料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搜集、利用史料学习的习惯。
3、了解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简单情况,知道《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以及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了解侵略战争与不平等条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探究鸦片的由来和危害
1、结合前一单元祖先留给我们的骄傲引入新课。
2、引导学生讨论英国为什么向我过输入鸦片?而且数量急剧增长?
3、学生借助教材和以往了解的情况,进一步认识鸦片,归纳出鸦片的危害。
4、指导学生将鸦片的危害写在教材的第54页的留白处。活动二:禁毒行动
1、了解当今社会毒品对人们的危害。
2、搜集资料,宣讲禁毒活动。
活动三:讨论《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今天的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1、清楚《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是在什么情况下开放的?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今天的沿海开放城市是在什么情况下开放的?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将以上二者对比,得出: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在帝国主义威逼下被迫开放的,进行的贸易是不平等的;今天的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是我们国家主动开放的,进行的贸易是平等的。活动四:讨论甲午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教师引言,我过爱国官兵这样英勇顽强,为什么还会失败 呢?
2、学生根据了解的知识自由发挥,并相互补充、提示。
3、教师归纳总结:一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没落;二是由于政 策集团的妥协退让;三是由于军事装备的陈旧落后。活动五:《马关条约》大家谈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交流。知道《马关 条约》签定的时间、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其危害。活动六:找一找,三个条约的共同点
1、回顾《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对三个条约的内容进行归类。
3、得出结论:都是清政府被迫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使清政府
付出了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势力的侵入提供了方便等。2013—2014学年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 2013—11—13 编号19 20 《10侵略者在中国的罪行》教学设计
备课人:贾宏智
班级:六年级
等级: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中帝国主义犯下的种种罪行,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的残暴,从而牢记国耻,振兴中华。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史料,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3、了解帝国主义在‚国中之国‛享有的特权,知道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的野蛮行经,掌握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滔天罪行。
教学重难点:了解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中帝国主义犯下的种种罪行,知道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的野蛮行经,掌握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滔天罪行。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国中之国‛-----租界
1、教师解释什么是租界?为什么租界为‚国中之国‛?
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租界在我国创设、发展情况。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为什么说租界是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乐园,是中国人民的地狱。
活动二:‚万园之园‛-----圆明园
1、学生结合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建筑过程。
2、展示、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充分展示圆明园宏大的园林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湛的建筑造型和丰富的文化收藏。
3、在展示的基础上,学生介绍圆明园的豪华壮观,再现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昔日的风采。
活动三:从图片见证‚南京大屠杀‛
1、学生收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片资料。
2、将收集到的图片按一定规则分类,为每张图片配上文字说明。
3、展示并讲解自己收集的图片,从而了解南京大屠杀。活动四:课外拓展
1、利用班会进行演讲。主题为‚从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想到的‛。
2、小调查:‚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教师引言,日本帝国主义先后侵略我国达14年之久,对我国人民犯下的罪行难以诉说,除了教材上介绍的南京大屠杀之外,还有许多,请同学们走访调查一下,将其记录下来。
3、模拟:给日本首相的一封信
自我介绍,说明为什么要写信,陈述你知道的日本侵略这犯下的滔天罪行,以诚恳的态度劝说日本首相要尊重历史,不要再做伤害人民感情的事情。呼吁人们要维护和平,珍惜和平。
4、召开‚勿忘国耻,面向未来‛主题队会。2013—2014学年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 2013—11—19 编号21 22
《
1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设计
备课人:贾宏智
班级:六年级
等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浴血奋战的英勇事例,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2、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革命前辈和先烈的感情,以及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民族责任感。
3、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史实。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教学难点:了解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浴血奋战的英勇事例,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们身边的共产党
让学生说说他们了解的有关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如党的诞辰纪念日、党的最高领导机构等。
活动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引导学生展示和交流有关共产党诞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让学生把史实资料整理成的小故事进行演讲。
3、教师小结:曾经是这么少的几个人,曾经是这样的势单力薄,可正是这点点星火,燃起了中国革命的希望。
活动三:展示共产党的丰功伟绩
1、引导学生交:中国共产党成长历程中的丰功伟绩。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各组的学习兴趣和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结合教材第70页和71页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自由交流,并形成图文并茂的资料汇报单。
3、请每个组长将重点了解到资料进行讲解。活动五:制作纪念卡
1、老师出示一个同学的生日,问:这个日子对你来说特别重要吗?为什么?
2、出示几张特别的日历(7月1日、8月1日、10月1日)问,你们知道这些特别日子的来历和纪念意义吗?
3、学生自由交流,制作纪念卡。活动六:课外拓展
1、学唱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学生边唱边回顾共产党成长历程的丰功伟绩。
2、在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抗争的丰功伟绩后,学生共同交流内心感受。写一篇周记。2013—2014学年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 2013—11—20 编号23 24
《
12、军旗升起的地方》教学设计
备课人:贾宏智
班级:六年级
等级: 教学目标:
1、感受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热爱解放军的教育。
3、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创建革命武装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感受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进行热爱解放军的教育。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军旗的来历
出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面红旗的来历引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入‚‘八一’南昌起义‛的学习。
2、‚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1)生出示搜集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的图片,再现历史情景。2)学生阅读课文,结合图片了解‚八一‛南昌起义中军旗的来历。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讲述‚八一‛南昌起义的经过。
3、了解‚八一‛南昌起义的背景
1)引领学生分析‚八一‛南昌起义的背景,包括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蒋介石叛变革命、‚八一‛南昌起义等历史事件的简要介绍。
2)让学生试着讲述一下自己搜集的有关的革命故事。
3)通过以上讲述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建立自己的军队。
4、小组讨论
1)在了解‚八一‛南昌起义的背景后,指导学生分析小组交流讨论‚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要建立自己的军队呢?‛
2)学生以教材中男孩和女孩的观点为范例进行讨论。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八一‛南昌起义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今天的幸福生活的重要意义。
5、课外拓展
1)组织学生继续收集‚八一‛南昌起义的资料整理成小故事,进行演讲。2)让学生找一些反映当年红军在井冈山斗争的资料,如歌曲、图片、故事等。2013—2014学年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 2013—11—26 编号25 26
《
12、军旗升起的地方》教学设计
备课人:贾宏智
班级:六年级
等级: 教学目标:
1、感受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热爱解放军的教育。
3、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创建革命武装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感受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进行热爱解放军的教育。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军旗的来历
出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面红旗的来历引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入“‘八一’南昌起义”的学习。
2、“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1)生出示搜集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的图片,再现历史情景。2)学生阅读课文,结合图片了解“八一”南昌起义中军旗的来历。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讲述“八一”南昌起义的经过。
3、了解“八一”南昌起义的背景
1)引领学生分析“八一”南昌起义的背景,包括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蒋介石叛变革命、“八一”南昌起义等历史事件的简要介绍。
2)让学生试着讲述一下自己搜集的有关的革命故事。
3)通过以上讲述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建立自己的军队。
4、小组讨论
1)在了解“八一”南昌起义的背景后,指导学生分析小组交流讨论“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要建立自己的军队呢?”
2)学生以教材中男孩和女孩的观点为范例进行讨论。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八一”南昌起义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今天的幸福生活的重要意义。
5、课外拓展
1)组织学生继续收集“八一”南昌起义的资料整理成小故事,进行演讲。2)让学生找一些反映当年红军在井冈山斗争的资料,如歌曲、图片、故事等。2013—2014学年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 2013—11—27 编号27 28 《13 二万五千里长征》教学设计
备课人:贾宏智
班级:六年级
等级: 教学目标:
1、知道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发动南昌起义,创建了红军,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红军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进行长征。知道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毛泽东率领下,红军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完成了长征。
2、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感受红军在长征中克服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3、激发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以及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表示崇敬、敬佩和赞扬红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
知道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发动南昌起义,创建了红军,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红军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进行长征。知道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毛泽东率领下,红军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完成了长征。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1)欣赏《七律 长征》诗歌后谈感想。2)揭示课题。
3)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你想到了解什么? 4)学生质疑。
5)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老师提炼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2、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
1)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红军长征的原因。3)归纳总结
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镇压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创建红军粉碎敌人多次围剿;共产党领导红军保存进行艰难长征。
3、了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经过1)让学生查看“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数一数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了哪些省。学生可以尝试自己了解的有关长征的事迹的发生地点,在路线图上找到,并标出来。
2)红军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完二万五千里征途可?
4、结合学生实际,畅谈感想
让学生思考:红军在长征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为什么能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教师出示“飞夺泸定桥”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一个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在战斗中你应该注意些什么?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红军战士为什么还要勇往直前?
5、课外拓展:继续寻找红军长征足迹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办一份小报。2013—2014学年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 2013—12—3 4 编号29 30 31 《14 延安窑洞的灯火》教学设计
备课人:贾宏智
班级:六年级
等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从而使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2、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资料,锻炼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3、通过了解“西安事变”“大生产运动”“解放全中国”等几个典型历史事件,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岁月,了解中国革命。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了解““西安事变”“大生产运动”“解放全中国”等几个典型历史事件,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岁月,了解中国革命。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1、窑洞前面话革命
1)教师出示延安窑洞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革命战争年代延安窑洞的作用。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在革命战争年代,延安窑洞发挥的作用。学生结合查找的资料和已有生活经验分析、发表各自的观点。
3)学生也可以讲述革命战争年代里,党在延安的窑洞里指挥中国革命的历史故事,并引申到“西安事变”的学习中。
2、故事里论乾坤
1)教师可以利用音像或故事资料分析当时中国的形势:共产党在革命圣地延安、国民党反对派在南京国民政府、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沦陷、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战争。面对日本的侵略,国民党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在此背景下,发生了西安事变。
2)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整理自己了解的西安事变信息和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西安事变。
3)在学生基本了解西安事变的历史过程后,引导学生辩论:西安事变时应该放走蒋介石,还是不应该放走蒋介石?
3、大生产运动精神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我们今天的生活离不开工业、农业、商业,那么,在革命圣地延安,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怎样生活的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并探究当年党领导人民军队在延安的生活情况,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例如:粮食来源、衣服来源、领导人在生活中的行为等。
3)学生结合大生产运动,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发表各自的研究成果。
4)教师对学生的汇报给予评价和总结。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在革命圣地延安人们的艰苦奋斗和乐观主义精神。
4、战役中谈解放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自主学习战役时要探究的问题。师生共同分析整理:时间、战场、交战双方、战役经过、战略战术、战役结局、歼敌数量等。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三大战役之一,按照上述主要问题结合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或选择某一个或几个问题将三大战役进行对比探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即主要围绕问题介绍三大战役,形成表格,进一步了解三大战役对解放全中国的作用意义。
4)教师要适时帮助学生把握汇报的准确才性和知识性,同时控制知识的难度。5)教师引导学生谈感想。2013—2014学年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 2013—12—10 11编号32 33 34
《15 新中国的成立》教学设计
备课人:贾宏智
班级:六年级
等级: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党和祖国的情感。
2、知道国旗和国歌的内涵。
3、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经过和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含义,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经过和伟大意义。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1、了解“开国大典”,激发爱国情感
1)出示**广场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入课题。2)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3)播放国歌伴奏音乐,学生肃立,齐唱《义勇军进行曲》。
引导学生: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我们都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上升,你以后会怎么做呢?
4)教师追问过渡: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国歌、国旗的来历和象征意义呢?
2、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1)先在小组内交流并进行整理。
2)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资料讲给大家。
3、总结学习情况,布置实践活动
1)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了解了祖国的标志-----国旗、国徽、国歌的资料,希望大家永远记住那庄严的时刻,永远记住我们是新中国的下一代,要为祖国的繁荣、腾飞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课后实践作业:把了解到的有关开国大典及国旗、国歌、国徽的资料介绍给家人和同学,让他们更加尊敬我们的国旗、国徽、国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2013—2014学年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 2013—12—17 18 编号33 34
《16 走进新时代》教学设计
备课人:贾宏智
班级:六年级
等级: 教学目标:
1、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知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情感。
2、了解中、西部地区人民还不富裕的现实,懂得开发西部是为了协调东西部的平衡发展,真正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3、培养学生收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知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培养学生收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听歌曲《春天的故事》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边听边阅读歌词,引导学生谈谈听后的感想。
2)引导学生:想到经济特区,想到邓小平爷爷,想到十一届全会和改革开放。由此引入本课主题------‚改革开放‛
2、农村的改革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
2)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和讨论收集的有关资料,深入理解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城市的故事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经济特区的名称,并结合教材中的我国的经济特区分布图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经济特区,尤其是分析总结出经济特区的共同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按照研究兴趣选择一个经济特区进行探究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该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情况。
4、对外开放的格局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99页的地图,了解‚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剃度对外开放格。分析归纳出我们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城市名称。
5、西部大开放和振兴东北工业基地 1)填充地图,认识西部和东北范围。
2)从图上领略西部美丽的风景,介绍四川乐山大佛、甘肃鸣沙月牙泉、黄果树瀑布、喜马拉雅山、长江第一湾等。
3)介绍物产,了解西部和东北资源。4)感受贫困落后,探讨西部和东北前景。5)学习决策,了解‚西部大开发‛。
总结: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将得到很大的发展,东部地区也能受益,实现双赢,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013—2014学年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 2013—12—24 25 编号35 36
《17 走向世界强国》教学设计
备课人:贾宏智
班级:六年级
等级: 教学目标:
1、了解建国以后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而骄傲的情感。
2、培养学生收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3、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奋斗目标,同时畅想中国未来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伟大社会主义强国的情景,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建国后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1、衣食住行话‚小康‛
1)让学生通过自己家庭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的情况来说说‚富裕‛。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具体生活以及周围人们的生活,感受人们通过多产业的劳动,实现了丰衣足食和安居乐业。
3)小结: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人们曾经梦想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今天,我们看到了人民的安居乐业,大家在丰衣足食的同时考试不断追求有质量的生活,换句话说,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生活已经基本实现了‚小康‛。
2、创造奇迹的农业
阅读教材的资料卡,并结合自己的调查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根据学生了解和总结的实际情况,适当导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与改革开放的有关事情,了解他为当代中国的发展作出的伟大贡献。
3、飞速发展的工业
1)找找家中的‚中国制造‛产品,并和大家交流。
2)从身边的变化中看中国的发展。例如,马路、商场、汽车等。
4、中国第一
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国第一的资料,并鼓励同学讲自己对于某些数据的感受,引导学生看到中国的了不起,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5、走向辉煌的体育
1)让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申奥成功的相公资料,交流自己的感受,把自己认为最激动人心的情节讲给同学听。
2)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前一单元中国人的屈辱史,进一步思考:在多个申奥国家的竞争中,为什么会选中中国?从中国申奥的成功和人们的欢呼声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3)阅读教材107页。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时代运动员的感受,思考新中国的运动员为什么能不断地取得好成绩。让学生体会由‚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的艰辛和骄傲,从而认识到国家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关系着每个中国人在国际社会上的荣辱。
6、雄心勃勃展‚未来‛
1)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目前处于并在较长时期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需要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并为此而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2)课外活动:请学生以绘画、想象未来的征文等方式展望未来,畅想未来。
不平静的世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简单经过。2.能搜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些战事,并会将搜集到的信息与人交流。3.初步感受战争的残酷,体验......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教学目标:1、体验在集体活动中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2、认识合作成功与失败的条件和原因。3、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4、在活动中体验合作成功的喜......
六年级品德 1.男生和女生男生女生的话题在常规的课堂上谈,操作性上有一定的难度。本课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设计了环环相扣的活动,使学生在互动中了解差异,在互换中走进异性的内心世......
学做有道德的小公民课题课题一、为我尊敬的人画像--小画家在行动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口号。2.发现不同人身上体现的道德美。教学内容 第 1......
设计意图:一、教学目标是什么?1、知道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光荣、懒惰可耻;劳动者创造美好的生活,是最值得尊敬的人。(劳动者、创造这两个词是本课的关键词。)1、懂得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