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_品德与社会六上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11:50:5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品德与社会六上教案”。

第一单元 珍爱生命 崇尚科学

课文第一单元《珍爱生命 崇尚科学》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酗酒、抽烟、吸毒、沉溺网络和邪教等的危害以及一些相关的法律常识,让学生懂得珍惜和保护自己的生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几项目标:

1、“了解吸烟、酗酒、迷恋游戏机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对自己生命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2、“知道邪教的危害,反对邪教。”

3、“简单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初步养成守法意识” 本单元分为四课,计划用6个课时进行教学: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向学生介绍抽烟、喝酒、泡网吧等不良习惯的危害)

2、向“白色恶魔”说不(向学生介绍毒品的种类和对人类的危害)

3、向邪教宣战(向学生介绍邪教组织的特点和危害)

4、法律,生命的保护伞(向学生介绍未成年人的含义及相关的法律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抽烟、酗酒、泡网吧等不良习惯的危害,远离这些恶习。

2、学会利用有效途径自觉抵制不良习惯的影响,做好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较为清楚地了解抽烟、喝酒和泡网吧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从而自觉远离这些不良习惯。

教学难点:区分少量饮酒与酗酒、网上学习与泡网吧之间的区别。课前准备:

1、请学生收集有关抽烟的危害和世界无烟日的资料;

2、请学生收集有关酗酒的危害和适量饮酒的好处的资料;

3、请学生调查周围的上网时间和上网目的。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有一句话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说好的习惯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令我们终身受益!(出示课题“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但是在我们身边也有不良习惯,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少年容易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为了自己的健康,让我们一起远离这些不良习惯,并勇敢地向这些恶习宣战吧!

你知道有哪些不良习惯呢?

(主要是抽烟、酗酒和泡网吧等几种。)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抽烟这个不良习惯。

二、活动一 了解吸烟的危害

*看一看 看课件(吸烟危害健康的动画)学生谈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说一说 了解一支烟中含有什么

出示(课件)

*听一听(听故事,谈感受)

(一个外国的中学生从12岁开始吸烟,结果19岁时发现喉部有恶性肿瘤,手术后还是无法挽回生命,在他死前,手中握着笔,在纸上留下了这样一行字:不再吸烟!)

老师们也可以自己选择吸烟给青少年带来危害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吸烟的危害。然后让学生结合资料和听到的故事畅谈感受。

*审一审 列举烟的N条罪状

香烟中有这么多有害物质,那香烟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呢?请同学们先读课本,结合收集到的资料,我们来进行一次模拟审判,一人表演香烟,其他请一位同学来演法官,审判香烟!(道具:准备几个大的用纸做巨型香烟)

活动:先小组合作,准备模拟审判,“烟”摆中间,结合课文,展示审判过程。准备完后在全班交流。选择几个小组进行审判展示。

在审判展示时,老师可以随机出示课件帮助学生阐述香烟危害。

*议一议(了解被动吸烟的危害)

看录像。讨论:录象中的大哥哥抽烟危害到别人了吗?

三、活动二:参与宣传吸烟有害的队伍

*学生阅读紧急电报 畅谈感受

为如何宣传吸烟有害献计献策

紧 急 电 报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初统计资料显示:

全球现有13亿吸烟者,其中3.5亿在中国,占吸烟人数的1/3。

全球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约300万人,中国达200万。如果目前的状况持续下去,到2050年每天将有8000人死于吸烟,每年将达300万。

中国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来越小,仅10来岁的学生即开始吸烟。

四、了解历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

吸烟问题已经是世界性的问题了,有谁知道“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

(5月31日)

我们除了要了解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还要了解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什么?谁知道? 例如:1988年:要烟草还是要健康,请您选择;1990年:青少年不要吸烟;

1998年:在无烟草环境中成长;1999年:戒烟。口号是“放弃香烟”;

2001年:清洁空气,拒吸二手烟;2004年:控制吸烟,减少贫困;

2006年:烟草吞噬生命。

五、课外延伸

1.如果在你的身边有吸烟的人,你会怎么说?

2、设计“禁止吸烟”的宣传卡片,对周围的人进行宣传。

3.致亲人戒烟一封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吸烟的危害,谁还记得吸烟的危害。

有谁去调查了身边的吸烟问题。跟大家说说!

这节课我们来了解“酗酒”和“泡网吧”的危害。

二、了解酗酒的危害

1、故事引入

在酗酒的危害之前,老师给大家看个故事。据说,1994年9月的一天,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从华盛顿飞回莫斯科,按计划他将在途中与爱尔兰总理雷诺兹进行 40 分钟会谈。就在离开华盛顿的前一天,美国总统克林顿宴请他,尽管餐桌上没有烈酒,但葡萄酒应有尽有,叶利钦只吃了一小块肉,却频频举杯,杯杯见底。葡萄酒上头之后,叶利钦的话多了起来,说了不少粗话。翻译官为了“净化”他说的脏话,绞尽了脑汁。当飞机抵近会面地点善农机场时,叶利钦醒酒了,夫人把衬衫递给他,但他扣纽扣的手总不听使唤。陪同的官员见事不妙,经过一番讨论后,决定让副总理代表总统与雷诺兹举行短暂的会谈。当副总理下机后,叶利钦掉下了眼泪,对陪同官员羞愧地说:“你们这么做,让我在世界面前丢尽了脸”。

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谈感受)

2、学生学习课文“警示栏”中酗酒的危害,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酗酒的危害并谈感受。

3、辨析明理:酒的自述

酗酒有这么多危害,那是不是一滴酒都不能沾呢?

“喝酒”和“酗酒”有什么区别呢?假如你是酒,你怎么为自己伸冤呢?

(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同桌说,再全班交流。)

三、了解上网成瘾的危害。

1、故事引入

我们也来看个故事:一个优秀学生蜕变的过程

就读于某重点中学的高某,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然而,初中一年级时他迷恋上网络游戏,并通过网络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开始与“朋友”一起偷窃、索要同学的财物。他母亲发现儿子的劣迹后,有时打他一顿,有时轻描淡写地说一说,未能高度重视。学校老师数次对高某批评教育后,见他仍不思悔改,遂劝其退学。离校后的高某更加肆无忌惮,与“朋友”频频作案,仅在2002年暑假就结伙盗窃8次。法网恢恢,疏而不漏。2002年10月高某等人被绳之以法------学生谈谈感受。

2、上网成瘾的危害

①看录象,(某学生泡网时间过长造成脑瘫)谈感受。

②例举上网成瘾的危害;

③交流:我们班同学的每天上网多长时间?到网上都做什么呢?

3、辩论会

和喝酒一样,“网上学习”和“泡网吧”有什么区别?我们分小组进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四、调查实践

根据课文“小调查”的提示,自主设计调查工具,完成调查。

2、向“白色恶魔”说不

一、教材分析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远比吸烟、喝酒或沉迷网吧更可怕的恶魔,那就是吸毒。当前,世界性毒品泛滥,开展反对毒品的斗争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任务。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再加上容易受不良习惯的诱惑,因此,在青少年中开展反对毒品教育刻不容缓。基于此,《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对自己生命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的内容要求。教材首先用“知识窗“的形式,让学生认识毒品。然后,通过几个因为吸毒而引发的悲剧案例,震撼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毒品的可怕。再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搜集成功戒毒的故事。最后,通过演讲和编写“禁毒成果报”,进一步坚定学生远离毒品、与毒品作斗争的信心。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吸毒者中青少年吸毒占70%左右,并呈低龄化趋势,影响青少年吸毒主要有这几个方面因素。

一、无知好奇。好奇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但他们对事物缺乏全面的认识,防范及判断是非的能力也比较差。一项调查表明,在青少年吸毒者中,80%以上是在不知道毒品危害的情况下吸毒成瘾的。

二、上当受骗。有不少青少年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毒贩子诱骗吸毒的。

三、追求享乐。有些青少年认为,吸毒时髦、气派,是高档消费和富贵的象征。

四、逃避现实。一些青少年由于父母离异、家庭缺少温暖、学习压力大等不顺心的问题,引起精神苦闷,情绪低落,想用吸毒麻醉自己。这种混沌的心态,只能使自己搭上死亡的快车。

五、逆反心理。有些青少年在受到家长忽视、冷落时,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家长越不让他们做的事他们赌气越要去做,结果走上了抽烟、喝酒乃至吸毒的道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毒品的危害性,毒品使人成瘾,所形成的精神麻醉与精神依赖,是毒品的最可怕所在。

教学难点:既然毒品危害巨大,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吸毒?探究吸毒的原因。

四、综合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毒品的种类以及对人类的危害,远离毒品。

2、学会运用有效途径自觉抵制毒品影响,并做好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重点了解毒品的危害及吸毒的原因。

第二课时:重点了解我国禁毒斗争所取得的成绩,了解有关法律法规,自觉地开展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

二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罂粟花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些花,你觉得怎么样?

多美的花,然而它就是罂粟花,它的产物——鸦片曾经给我们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一段历史,想一想鸦片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损失?录象:鸦片战争(片段)

(大量白银外流,国库空虚,官员腐败,国家沦为半殖民地,人民丧失劳动能力,丧失斗志,被称为“东亚病夫”。)

是呀,英国殖民者就是利用鸦片冲破了我们的国门,在捞取了大量的白银的同时也残害了许多中国人。建国后,毒品这些“白色恶魔”在中国绝迹了一段时间后又死灰复燃了。你看,摇头丸、冰毒、海洛因等新型毒品在全球不断蔓延,此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惨重的历史已告诫我们,此时我们必须――向“白色恶魔” 说不(齐读)

二、认识毒品

1、学习“知识窗”中的内容,了解“什么是毒品”。

2、学生介绍自己课外了解的毒品(师根据教参资料随机点拨)

鸦片又称烟土,属天然罂粟类植物硕果的浆汁干燥后形成棕褐色胶状固体。这种毒品具有致成瘾性,长期滥用可产生药物依赖及导致其他身心疾病,过量使用可引发呼吸抑制。

海洛因因俗称“白粉”,是一种高毒性的鸦片类化合物。其成瘾性和毒性比吗啡强4—5倍。吸食、注射海洛因比吸食鸦片更容易上瘾,随着使用毒品时间的延长,瘾君子们需要越来越多的毒品才能产生原来的精神效应。滥用海洛因的危害有:急性中毒,不及时抢救会导致死亡;传播艾滋病、多种性病和传染病;扭曲人格,败坏道德,使吸食者走向犯罪。

冰毒使中枢神经兴奋剂,滥用时可精神亢奋,运动明显增加,可诱发暴力行为和刑事犯罪。大剂量、长期使用病毒可致精神失常、易怒、行为失控甚至发生自杀和伤人行为。

……

三、认识毒品的危害

1、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 我们为什么要远离毒品,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交流课前搜集的毒品危害的资料)

2、说说毒品给人们带来哪几方面的危害?

具体举例说明危害

(1)对身心健康有哪些危害?

学生汇报 师点拨:

①体重明显下降,食欲不振,生活无规律,平均寿命只有36岁,一般只能活8年。②免疫力下降,传播各种疾病,如爱滋病、乙肝。

③心理危害:对生活失去信心,自残、自杀。

④后代一出生就是瘾君子。

那么,就让我们看看这些吸毒者的真实面目吧!播放图片:

你看,毒品使他们失去了健康的体魄,散失了劳动能力;毒品使他们全身溃烂,痛不欲生,连翻身都没力气了;毒品使这位花季少女用烟头烫手来缓解痛苦;毒品使他们染上各种疾病,如爱滋病。

同学们,看到这儿,你们有什么感想吗?(对毒品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或想对吸毒者说什么?)

(2)对家庭、社会的危害

毒品不仅给人的身心带来无比的痛苦,它更给家庭、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谁能举例说一说?

3、播放记录片《毒品的危害》。

四、讨论交流,如何远离毒品

1、学生表演小品,大家讨论: 毒品就像是瘟疫,可是为什么还会有人吸毒?

小李:小明,听说最近有一种神药叫“摇头丸”,吃了可以使你飘飘欲仙,可好玩了。我们也去试一试,怎么样?

小明:啊,那可是毒品呀,千万碰不得!

小李:没关系,就试一次,又不会死!再说,你我的毅力这么强,不会被毒品打倒的!

小明:——

同学们,你同意小李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明,会对小李说些什么?能举例说说吗?

2、师小结:许多走上吸毒道路的人都像小李那样没能真正认清毒品的危害,认为吸一口没什么。然而,却不知道就是“这一口”会害了它一生!

3、讨论:我们在远离毒品上应该怎么做?

五、交流学习心得

谁能用

一、两句话说说今天你学习的心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堂课咱们知道了毒品及毒品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对于上堂课的内容,你还有什么想说,什么想问的吗?(指生说)

预设问题:既然毒品有这么大的危害,怎么还会有毒品?

政府怎么处理毒品?

……

2、刚才同学问的都很有价值,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交流反毒成果,坚定反毒信念

1、讨论:政府是怎么打击毒品犯罪的?(指生说)

罂粟种植面积大量减少;

封闭烟馆;

吸毒者纷纷戒毒;

依法惩办制毒贩毒贩;

……

2、学生自主浏览教科书15页罗列的禁毒硕果。

3、教师:浏览完了,你有何感想?

4、课文上这一串串数字,让我们的心灵深深地震撼了。老师这儿也有一些禁毒的资料,一起来看一下。

5、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本地禁毒战斗的硕果。

三、自主选择,向毒品宣战

1、教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对毒品进行了严厉的打击,让我们大快人心。那作为青少年,我们该怎样用实际行动向这可恶的毒品宣战呢?

2、学生讨论。

四、课外延伸,实践作业

同学们,毒品既然是人见人恨的恶魔,那么,我们就应该勇敢地行动起来,向毒品说不,向毒品宣战!

1、创作一幅反毒、禁毒宣传画。

2、和小伙伴合作,设计一项反毒、禁毒的宣传活动

同学们,行动起来,加入到反毒、禁毒的行列中去,让悲剧不再重演,让我们的身心更健康,让祖国更强大,让世界更美好!

3、向邪教宣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区分宗教与邪教。

2、初步了解邪教组织的特点和危害。

3、激发学生对邪教的痛恨之情。

4、学会抵抗邪教的侵害。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邪教如何破坏人民的日常生活的。难点:揭露邪教在其华丽外表下隐藏的罪恶目的。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世界邪教组织的犯罪事实。教学过程:(计划一课时时间)

一、图片对比引入

1、出示陈果自焚前的照片

你们认识左边图上的这位大姐姐吗?

她叫陈果。一个大眼睛,眉清目秀的漂亮女孩,一个极具音乐天赋的艺术之星。她弹得一手好琵琶,文化课也很优秀。十二岁时曾去新加坡参加过演出,而且在国内也多次获奖。1999年,陈果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这所在全国最著名的艺术院校。

2、出示陈果自焚后的照片

这位躺在病床上的重残病人就是陈果。她烧伤面积近百分之八十,头、面部四度烧伤。现在,她的生活不能自理,也永远不可能再弹奏她那心爱的琵琶了。

3、出示陈果自焚前后的两张照片

同学们,看了这两张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交流)

二、区分宗教与邪教

1、初步了解法..**自焚事件。

2001年2月,正当我们沉浸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节的喜庆气氛中时,有7名法..教徒在**自焚。其中一名就是刚才我们介绍的陈果。这么美丽的生命为何要自焚呢?这就是她所谓的信仰吗?

2、初步了解宗教。

宗教在我国流传了很久,它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仰,如佛教、基督教等。你们认为,这些宗教与刚才我们所介绍的法..有什么区别? 学生交流。

3、认清邪教。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组织利用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信念,残害生命,扰乱治安,对抗政府,危害社会,这就是邪教。这些邪教往往有着美丽的名称,却隐藏了其罪恶的目的。

三、初知世界各种邪教组织。

1、看录像“反对邪教,警钟长鸣” 世界各种邪教组织片断,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一些邪教组织?

2、结合搜集的资料,填表。邪教组织

罪 行 附

1、奥姆真理教:1995年,用沙林毒气袭击日本东京地铁站,酿成12人死亡,5500多人受伤的惨剧。

2、人民圣殿教:1978年11月,教主吉姆.琼斯诱导914名信徒集体服毒自杀。

3、大卫教:1993年4月19日,在与政府武装对峙51天后,教主大卫.考雷什引领信徒放火自焚,86人死亡。

4、法..:1992年成立,教主***声称练功可以强身健体,可以练出特异功能,还可以成仙成佛,以迷惑群众,造成许多群众伤残事件。

四、揭露邪教的罪恶本质。

1、了解陈福兆事件,谈谈感受。

2、深入讨论,揭露罪恶本质。

1)陈福兆犯下了什么罪行?(投毒杀人案)

2)他怎么会走上犯罪之路的呢?(1996年开始练习法..。为了提高修炼的层次,追求圆满,他“不真、不善、不忍”,向拾荒乞讨人员进行投毒。就这样,在“法..”的精神控制下,他由一个善良的人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凶手。)3)迷上了法..,会造成什么危害?(害己害家人也害别人)

4)“法..”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难书,你还知道哪些?(4人组交流)

3、看一组漫画,说说邪教组织者的罪恶目的。(书17页)

五、行为指导,小结提升。

1、讲严林受骗发法 轮 功传单的事例。(20页)

2、如果碰到有人向你散发邪教组织的传单,你会如何去做?

3、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讨论,相信你们不会被邪教漂亮的外衣所蒙骗。我想,很多同学都会向身边的人宣传“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让我们共同来保护我们美好的生活。

4、法律,生命的保护伞

一、教材呈现的内容: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窗)

学会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生命与权利(扫描镜、小倡议、小议论、实践园)

我们知道,学会健康地生活,仅仅远离恶习、毒品、邪教,还是不够的,生命之路是美好又曲折的,要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还必须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本课着重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让学生在评论中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条款,学会运用法律,为生命撑起保护伞。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未成年人的根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与自己相关的各种法律条文,并能对身边的现象发表评论。

3、知道并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重难点分析:

让学生了解与自己相关的各种法律条文,并通过对照、辨析、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学会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生命与权利,并初步养成守法意识。本课教学建议:

1、十多年前颁布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于8月23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改,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在教学时可以联系进来,尤其是健康上网。

2、以漫画的形式来提供案例、情境,进行讨论、辨析。

3、邀请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的同志作专题报告,以真实的事例来启发教育学生。

4、了解其他与自己相关的法律条文。本课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最近,有一位同学露露遇到了一件烦恼的事,你想听一听他的烦恼,帮助他解决烦恼吗?(愿意!)让我们来听一听他的心声吧!我无法原谅母亲偷看了我的信。

“妈,你过来,这是什么。” 我抓起一叠信狠狠地问,“妈,你真的太令我失望了。”妈妈有点不知所措,“小枫,妈也是为了你好啊,你看你都上初中了,妈不想你分心啊,妈本来打算等你考完了再给你的。”“为我好?为我好就不应该把信藏起来。”这是的我已经完全丧失理智了,“你不但藏我的信还看我的信……”“妈没看啊。”“没看?那这是什么。”我举起手中的一封信,显然这已经被拆开过的。“你以为你是我妈妈就可以管我的一切吗?我也是人,我也需要自由,你为什么私自拆看我的信件,你不知道私自拆人信件是犯法的吗?作为一个母亲,你就不能认识到这件事的错误性和严重性吗?!”

学生讨论引出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未成年人保护法30、31条)

知道维护少年权益该用什么法律武器吗?(《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二、初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自主阅读课文22页,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保护未成年人的根本大法。

三、了解法律保护的权益。

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出示案例,展开分析。

2、全班交流

如:未成年可以进游戏厅吗?

案例:育新小学附近有个游戏厅,尽管门前立着“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牌子”,却仍有很多同学放不后到游戏厅玩游戏,游戏厅这种做法对吗?

分析:玩游戏机是些小朋友生活中非常喜欢的游戏。许多家庭都为小朋友购置了游戏机。社会上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游戏厅。这些地方对许多小朋友都有吸引力。但是,小朋友应当认识到过多玩游戏机的害处:长时间玩游戏机会影响身体健康;不加控制地玩游戏机会妨碍学业;经常玩一些暴力的游戏可能会诱发犯罪。因此,对一些营业性游戏厅,法律作了特别的规定。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游戏厅的入口处应当张挂“禁止中小学生入内”的标牌,而且真正做到不允许未成所人入内。国家的法律明确要求游戏厅禁止小朋友入内,这种规定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小朋友的健康成长。

四、请你出招。

过渡:同学们,我们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当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 ◇看图片评议: 1.全班交流。

2.师:评论了这些案例,请你选择一位主人公,把最想说的话写下来。◇看漫画评议。

◇我们经常听到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等,请发表你的看法。◇学生就教材“小讨论”中的第三题展开小组讨论。

随机进行知识学习

五、实践活动

学生上网查询或者采访,了解保护少年儿童的法律和法规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生命需要呵护第一课生命的奥秘[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命的独特与可贵. 能力:通过认识生命的独特和可贵,初步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概括能力. 知识:知道......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1 生命是宝贵的一、教材分析《生命是宝贵的》是第一单元《珍爱宝贵的生命》中的第一个主题。课文以珍爱我们自己的生命,学会保护自己为重点,并将为他人的生命献出自己的爱心作......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2.《飘扬的五星红旗》主讲人:陶保红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升,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由衷 地为祖国的进步和发展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和平共处五项......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2.知道地球的形状。 3.知道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的比例,能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4.能够带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 5.能够利用地球仪、东西两......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3月5日主题一 回望20世纪的战争风云课题1.不堪回首的人类灾难 教学目标:1.了解和平鸽的由来,知道鸽子是和平的象征,知道和平是全世界人民最美好的心愿。2.萌发爱好和平的情感。......

下载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