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教案(版)_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20:49: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季氏将伐颛臾

一、目标引领

1.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2.熟读并背诵课文。

3.理解孔子鼓吹礼治,主张以德服人的基本政治主张。

二、教材引领

聚焦重点:文言词语的理解归纳及文言句式特点的掌握。

三、学程引领

学程之一:知人论世 1.《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在初中教材中的《〈论语〉六则》一课里,我们学习了孔子“温故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著名的教育思想。《季氏将伐颛臾》也是论语中的著名篇章,反映了孔子实行礼治、以德服人的政治思想。

2.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明自己的态度?(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用序号把理由标出来。)

明确: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孔子勃然大怒,由此,也引出孔子和两位学生的3.思考:哪些话说明二人违背了这些原则。明确:“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某动干戈于邦内。”

4.思考:通过分析,孔子认为季氏当前之“忧”是什么? 明确:“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在此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季氏伐颛臾地实质,最终目的是要篡夺鲁国的政权。此句后来衍变为成语“祸起萧墙”,喻内部发生争斗并产生严重后果,沿用至今。

4.教师对本段作朗读提示: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中“求”

3.你知道宾语前置句有那几种情况吗?能不能各举一例?

4.一词多义

1.是

例句 出处 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季氏将伐颛臾》 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 判断词,是 2.疾

例句 出处 释义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 《扁鹊见蔡桓公》 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 厌恶、痛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触龙说赵太后》 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西门豹治邺》 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 强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史记•孙膑传》 妒忌 3.止

例句 出处 释义

陈力就列,不能止者 《季氏将伐颛臾》 停止 河曲智叟笑止之曰 《愚公移山》 禁止、阻止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只是、仅仅 4.见

例句 出处 释义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 看见 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 召见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伐颛臾》 拜见、偈见

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被动,相当于“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xiàn,出现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失街亭》 见解、见识 5.过

例句 出处 释义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 走过、经过 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超过

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过分、过于 是谁之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错误、过失(名)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责备 且尔言过矣 《季氏将伐颛臾》 错(形)故尝与过宋将军 《大铁椎传》 拜访、访问

1).是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_正确,与“非”相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疾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止

陈力就列,不能止者(《季氏将伐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见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犹不及(《论语•先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尝与过宋将军(《大铁椎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探究

1.孔子不仅反对讨伐颛臾,而且认为冉有和季路对此事有责任,当即对冉有的辩解予以反驳。这是孔子和两位学生的结尾指出季氏之忧在萧墙,说明孔子提倡要有忧患意识(板书:忧患意识)拓展延伸

阅读比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与《季氏将伐颛臾》 子路、曾 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日:“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 后。曾皙 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

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思考问题:孔子教育弟子的态度有不同,为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教学小结:可以从孔子对学生的称呼和说话时采用的语气两方面加以比较。孔子历来主张温、良、恭、俭、让。但冉有、季路违反了他的政治原则,因此孔子激昂、慷慨地批评了他们,《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写出了孔子对学说认真执著、对弟子爱深言切的一面,而《侍坐》写出了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一面。

季氏将伐颛臾

1、季氏将伐颛臾(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语录体散文的特点,积累两种句式:表委婉语气的‚无乃…… 与‛和表示反问语气的‚何(以)……为‛。 2、理清本文在谈......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同历史散文不同,先秦诸子散文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诞生了大批的思想家,形成了多种流派,这些派别及其代表人物纷纷著......

季氏将伐颛臾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季氏将伐颛臾》教案A.课时安排:2教时。 B.教学目的: 1.了解《论语》语录体散文的特点,积累两种句式:表委婉语气的“无乃„„与”和表示反问语气的“......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教学目的1.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2.了解孔子主张仁政、实行礼治的政治观点。教学设想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字词句的掌握和课文的脉络层次,难点在于对孔子......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一、导人孔子作为一名老师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是性格温和、循循善诱,是一个翩翩君子的“圣人”形象,今天,我们将要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孔子,因为这一次孔子发怒了,而......

下载季氏将伐颛臾教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季氏将伐颛臾教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