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公开课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道士塔教案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这篇文章的整体脉络与主题。现在我们来回忆,看看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呢?
二、明确目标:
我们这一节课呢,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1、探究作者对文化历经劫难的情感及表达。
2、赏析本文的语言表达技巧。
三、讲授课文:
1、现在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带着问题快速的阅读课文,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用三个字回答)答:我好恨 作者恨什么呢? 对象 行为态度 原因 王道士 破坏出卖 愚昧无知 封建官僚 放任不理 缺乏责任感 西方冒险家 欺骗掠夺 对文化的贪婪
(1)王道士做了些什么事情?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对他是什么样的感情? 1 用石灰粉刷壁画 2 砸毁雕塑发现莫高窟文物,在官场上送来送去 4 贪小利,被外国冒险家骗去大量文物
王道士是那个时代随处可见的一个中国平民。是敦煌文化的罪人,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不能肩负起这笔文化重债。(2)满清官员
他们文雅地摸着胡须,吩咐手下:“什么时候,叫哪个道士再送几件来!”已得的几件,包装一下,算是送给那位京官的生日礼品。(劫掠者)在沙漠里燃起了股股炊烟,而满清官员的客厅里,也正茶香缕缕。(3)西方冒险家
他们在叙述中常常提到古怪的王道士,让外国听众感到,从这么一个蠢人手中抢救出这笔遗产,是多么重要。他们不断暗示,是他们的长途跋涉,使敦煌文献从黑暗走向光明。
作者确实好恨,但是恨什么呢?恨愚昧无知的王道士,恨昏庯无能的清政府,恨贪娈奸恶的西方列强,恨那个落后的时代。
恨的实质是什么?爱。作者无奈,作者的愤怒,作者的遗恨都是因为对中华民族文化深深的爱。
2、作者为了表达他强烈愤恨之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呢?(1)细致描摹刻画,复活历史场景(2)涂抹感情色彩,注入浓郁诗情(3)闯入固定情景,突出自我形象(4)历史数据、历史事件的如实陈述(5)剪接不同场景,形成对照反差
合理的艺术想象
丰富的表现手法
→
复活历史、抒发情感、引发共鸣
→促成反思
充满激情的语言
3、品味语言,领悟情感。(1)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明确]:敦煌文物被帝国主义掠夺,不能仅看成是文物流失,这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国土主权尚难保全,对文化遗产更无暇无力保护,灿烂的文化蒙满尘垢,珍贵文物横遭劫难,泱泱大国衰微破败可见一般。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因为敦煌的无价之宝被斯坦因之流轻巧地从愚不可及的王道士手中窃走。王道士不懂得文物的价值更不明了何为爱国主义,他对宗教的虔诚使固有的愚昧衍生为痴呆和狠琐,况且,王道士正是那个时代统治阶级造就的怪胎,那个时代给他提供了祸及千古的“机遇”。(2)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颜六色还隐隐显现,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他再细细刷上第二遍。
[明确]:反语。“认真”本不是坏事,这里作者用“认真”来讽刺王道士的无知和固执。
(3)他们都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在学术上,我可以佩服他们。但是,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
[明确]:反语。这个“基本前提”指的是外国学者所得来的学术成就,是建立在对中国人民的欺诈、掠夺,对中国文化遗产无情地剥夺的基础上的。“极”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愤怒之情。放在这里能够强调感情色彩。(4)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狠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
[明确]:正话反说。虽然作者觉得与其让文物在无知的官员手中流转,在流转中遗失,还不如为它找一个安全的住所。但这并不意味着作者不爱惜这些文物,恰恰相反,这正表现了他的愤懑和无奈。(5)中国的专家没有太大的激动,他们默默地离开了会场,走过王道士的圆寂塔前。
[明确]:“没有太大激动”,是因为在中国学者心中,敦煌是中国的,所以面对这一言论时,心里很平静。“默默地”,是因为敦煌的历史在中国专家心中永远是一段难言的心痛,他们的心情是压抑的。
四、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作者在面对民族文化遭到破坏时候强烈的情感,以及在表达种情感时所运用的一些表达技巧。
五、课堂练习
六布置作业
1、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2、预习下一课
《道士塔》公开课教案思路流程 介绍余秋雨及作品(《文化苦旅》)→最让你感伤的是哪一个字(苦)→一个不和谐的镜头(《道士塔》)→什么是塔(佛家僧人圆寂的地方)→明确敦煌与宗教的关......
导入:有一种文化,源远流长,从1600年前,绵延至今;有一种文化,灿烂辉煌,从100年前,就引来列强贪婪攫取的目光;有一种文化,命途多舛,只要短短的10年,就成了我们永久的痛……它,就是我国古代......
课题:道士塔淮阳县第一中学 袁 琳三维目标:了解作者余秋雨和他的“文化散文”及敦煌文化的常识,淮确筛选信息,提高阅读学者散文的能力。培养涌读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散文中向我形象......
《道士塔》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敦煌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现状,增强对中国文化遗产的认识。2、了解余秋雨这篇散文的写作背景和了解新中国散文的题材、形式和风格。能力目......
道士塔教案教材分析《道士塔》是余秋雨文化散文代表作《文化苦旅》的第一篇。作者描述了我国古代极其珍贵的敦煌文物被掠夺的经过,用自己深切的思考将我们带进了中国文化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