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公开课决赛_道士塔公开课教案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0:40:0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道士塔公开课决赛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道士塔公开课教案”。

导入:有一种文化,源远流长,从1600年前,绵延至今;有一种文化,灿烂辉煌,从100年前,就引来列强贪婪攫取的目光;有一种文化,命途多舛,只要短短的10年,就成了我们永久的痛……

它,就是我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

——敦煌文化。好,让我们一起走进敦煌,感受敦煌。

(播放飞天音乐,展示敦煌艺术)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是流行的飞天乐,看到的是敦煌莫高窟的实景,敦煌的雕塑、壁画。现在我们仍旧能够感受到它的厚重与古朴、辉煌与大气(出示幻灯片:莫高简介)我们刚才看到的,听到的仅是敦煌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的冰山之一角甚至是沧海之一粟。(出示幻灯片:1989年敦煌石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在对敦煌文化的研究早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科,而开启这扇文化大门的却是一百多年前主持这片佛教圣地的一个道士,他就是王圆箓。如果游览莫高窟的塔林,我们也会看到一座道士塔,那就是王道士死后的栖息地。(出示幻灯片:道士塔)你认为王道士栖息于此合适吗?为什么?(抽问)生甲:不合适, 王道士是坏人、卖国贼。

生乙:他出卖国宝,对敦煌犯下了罪。

师:我们再从宗教角度看,敦煌是佛教圣地,而王圆箓是道士。僧人的逝世称为圆寂,遗体一般火化,火化后的遗骨叫舍利,通常入塔保存;道士的逝世称为羽化,遗体坐缸或棺葬.按道家的戒律,道士死后不该建塔。在文中第一节作者是如何评价王道士的(从文中找)(抽问)?

生:罪人,小丑。

师: 请大家从二三节找一下,作为罪人,王道士有哪些罪行?;作为小丑,王道士在主持莫高窟的时候又有哪些幼稚的言行和滑稽的表现?(抽问,提示)

生甲:罪行有刷盖壁画、砸毁雕像、贱卖文物。

生乙:小丑的行为有:像老农一样查看他的洞窟,把洞窟当自家窑洞;在佛窟里塑道教的天师灵官像;发现藏经洞以为是神对他的酬劳;卖经文时轻易被人哄骗;恭敬的称文化强盗“司大人讳代诺”“贝大人讳希和”;对洋人“频频点头,深深鞠躬”,洋人走了又依依惜别。

师:这一切言和行,表明王道士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愚昧,无知)

师:(出示幻灯片:罪人,小丑表现)我们的专家现在研究敦煌文化,还得从外国博物馆买微缩胶卷,可那本来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在王道士看来,道士塔是它的栖息之地,在我们看来,那只是一座耻辱塔。让我们时时想起那段伤心的历史。所以作者称他为“罪人,小丑”毫不过分。经由王道士之手,敦煌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源源地输向国外,令人痛心。我们到底流失了多少珍贵的文物呢?

师:请大家朗读第65页,第三自然段:(我只能简略地说„„),读后在草稿本上拟一个清单。

生:1905年,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经卷;1

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又叠银元换取了24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并拍摄壁画和塑像的照片;

1908年,法国人伯希用少量银元换取了十大车、六千多卷写本和画卷,并拍摄莫高窟照片三百七十六帧;

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写经三百卷,唐塑两尊;1914年,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点银元换取五大箱、六百多卷经卷;

1914年~1915年俄国人奥登堡 测绘了四百多个窟的平面图,还拍摄了不少照片 在已经搬空了写本的藏经洞从事了挖掘,结果获得了大批材料,虽然多是碎片,但总数在一万件以上师:迄今为止,这批珍贵的文献共被十三个国家所拥有。而中国只仅存2万卷。

师:(出示幻灯片:外国冒险家劫掠的敦煌文物)看到这样的资料,我们能说什么呢?(沉默片刻)让我们一起朗读第一节最后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看到这里,读了这里,此时此刻,你是什么感受?(抽问)

生:„„痛惜,愤恨„„

师:大量的,大部分的珍贵文物流失,被劫掠,可这一切归咎于谁?(随问)生齐答:王道士。

师:有同学说到王道士。是的,是王道士卖掉了这些文物。可是看一下文章第一节第四五自然段,并结合王道士的照片(出示:王圆箓照片)我们会发现什么?(抽问)

生:他是一个普通平民,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以至于他不能肩起这笔文化的重债。师:那么,让我们做一次历史的审判。请同学们想一想,王道士应该对整个事件负全责吗?(随问)

生:不

师:那你认为导致文献文物流失的因素还有哪些?(随问)

生:政府和官员。

师:当时中国的政府和官员是怎么对待敦煌文物的?(抽问,揭示)

生:政府官员根本就不想管这件事,说要运送却又声称没运费,一放就是十年。

生:等到他们运送时也漫不经心,用席子乱捆,沿途偷拿、送礼、变卖,到京城时已经零零落落,不成样子。

生:官员们,无论是县长还是学台,他们对国宝的漠视程度令人吃惊,他们要么不把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当回事,要么就从中趁机大捞特捞。他们纵容国宝流失,插上一手就大肆的糟蹋起来。他们连外国强盗都不如!(出示幻灯片:官员对遗产的态度)

师:不错,他们的作为和外国冒险家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的清政府,连国土都可以割让,联军入侵,皇帝连京城都可以遗弃,几本经卷在朝廷眼中又算得了什么呢?官员们玩忽职守,甚至监守自盗,如此的政府,如此的官员,小小道士王圆箓又罪当几何呢 ?(学生深思)

师:假设王道士没有卖掉文物,敦煌文物保存完好,这些文物又是什么命运呢?(讨论)学生:官员昏庸,政府腐败,文物会流落散失。

师:你还认为应该把这一切都归咎给王道士吗?(学生摇头)

学生突然问:当时中国的学者们呢?他们都在做什么?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请同学们仔细想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处于什么状况?(抽问,提示)

生:晚清政府行将就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蚕食中国。

师:对了。中国处于战乱之中,全国一片混乱。国家尚且朝不保夕,风雨飘摇,何况个人呢?学者们也是人,他们走的走,躲的躲,命在旦夕,怎么来保护敦煌文化,他们又怎能以个人之力扛起这重责。

师:所以,敦煌文物的流失与王道士有关,与政府和官员也有关,但不应简单的把责任推给任何个人,任何个人也无力承担这巨大的历史责任。那是历史对整个中国的嘲讽。是民族衰微,国力贫弱造成的。这一切,正如作者所说,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出示幻灯片:根源,民族悲剧)

师:请看24---28节(p66页上面部分),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抽问)

生13:恨!

师:是啊,作者说“ 我好恨”,联系全文来看,作者“ 恨”谁呢?为什么恨?

生14:(逐一出示幻灯片)恨王道士愚昧无知乃至痴呆,损毁甚至出卖文物;恨昏庸的官员,没有那副赤肠,没有好好保护祖国的遗产;恨政府的腐败无能;更恨外国文化强盗,用欺骗的手段掠夺我们的国宝; 也恨自己没能拦住车队,即使拦住也不知该驶向哪里,恨“ 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最终恨的是“ 存不下几卷经文”的当时的腐败的朝廷!

师:还恨什么?(恨民族的落后,民族的衰微)。

师:说得太好了!除了恨,是否还有其他的情感?

生:还有爱!作者的恨根源于作者的爱。有对祖国文化遗产的热爱,有对我们祖国深沉的爱!俗话说:爱之深,恨之切;恨之切,也显示他爱之深啊!

师:同学们,为了避免这类民族悲剧再次发生,你觉得我们国家现在应该做些什么?我们该做些什么?

能得到别人的承认。提高全民族素质,发展国家经济)(回答之后出示幻灯片)

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回答之后再出示幻灯片)

作业:寻找家乡的文物,试写一篇调查报告

道士塔公开课教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这篇文章的整体脉络与主题。现在我们来回忆,看看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呢?二、明确目标:我们这一节课呢,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探究作者对文......

《道士塔》公开课教案1

《道士塔》公开课教案思路流程 介绍余秋雨及作品(《文化苦旅》)→最让你感伤的是哪一个字(苦)→一个不和谐的镜头(《道士塔》)→什么是塔(佛家僧人圆寂的地方)→明确敦煌与宗教的关......

道士塔

道士塔教学目的和要求: 1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和内在联系 2学习本文灵活新颖的笔法表达悲怆苍凉的感情。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树立保护文物的思想意识教学重点:体......

道士塔

道士塔(转自“高中语文个性教案网”,http://www.dasha.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026)教学目的和要求:1.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和内在联系2.学习本文灵活新颖的笔法表达悲怆苍凉......

道士塔

《道士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本文所叙述的史实。2.理解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语言运用所反映出的激情。 3.学习本文穿越时空的想象和强烈的抒情意味等写......

下载道士塔公开课决赛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道士塔公开课决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