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 木兰诗_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16:02:3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人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 木兰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重点:

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记叙的详略处理

3.对偶和排比

难点:

诵读指导,并当堂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略)

二、正字音(略)

三、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略)

四、朗读全诗。

五、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

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并复述故事。

六、分析第一部分(同时出示幻灯片的画面,引导学生答出相关诗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辞手法)。

1.诗篇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表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

2.木兰的答话表明了什么情况?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第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虚指),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操办而又井然有序。

4.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嬗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 (10)

《木兰诗》教学设计呼市第二十中学郭智华 2017、3《木兰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及常用的修辞手法。......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 组歌

教学思路:这两首散文诗,形象生动感人,情感美好真挚,语言清丽流畅,是进行朗读训练的上佳文本。教师以其中的一首诗为范本,在精心设计的有序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形象,品味情感,并加以朗......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人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 木兰诗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 木兰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