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颗枸杞豆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
三颗枸杞豆
一.教学目标:
1、阅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全文。
2、深入探究三叔的语言,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3、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要珍惜时光,把握金色年华。二.教学重难点:
1、深入探究三叔的语言,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2、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要珍惜时光,把握金色年华。三.教学方法:
333;自读感悟,合作探究。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童年》,导入新课。
1、课前5分钟播放歌曲《童年》。
2、师讲述:
多么美好的童年啊!童年的我们天真、活泼,童年的我们爱玩、淘气,童年的一切都是那么有趣,那么地懵懵懂懂。1983年,作家程海路遇一位癌症病人,与之聊天,然后创作了这样一个故事——《三颗枸杞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课前已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我来考考你们。(1)字词:开火车,齐读。
翻译:点名说。
(2)搜集珍惜时间的名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潜(3)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点名说。
(4)这三颗有着特殊意义的枸杞豆,征服了年少的“我”,使“我”成了一名植物学家。但在这之前,“我”是什么样的孩子?
逃学、贪玩、淘气、不怕打;但同时“我”也有可取之处: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
2、这样一个出名的“淘气鬼”,长大后怎么能成为“植物学家呢”?
三、课内探究。
1、介绍读书方法——跳读。
这篇文章比较长,在课堂上读完要花很长时间。如何在作好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在最短的时间,找出在课堂内我们需要的一些重要材料呢? 今天,老师将教给大家一种新的读书方法,这就是跳读。
跳读是专门寻找所需材料的阅读方法。跳读不要求对文章必须从头至尾的通读,只要抓住文章的主要部分,选读某些章节就可以。跳读时要眼脑并用,精神高度集中,迅速扫描,寻找所需材料。
2、齐读读书方法。
3、跳读7-34小节,填空:初遇三叔,三叔教我___________。
4、跳读35-54小节,填空:再遇三叔,三叔告诉我______________,教我___________。
划出对话中不理解的语句。(1)三叔告诉我他的一生是三个〇。
三叔对自己的一生打了个分数,是——三个〇。你能说出原因吗?(他做什么事都是半途而废,不愿努力;遇难而退,一事无成。)用一句诗来概括就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以,在他的生命即将走到终点时,当他回顾自己的一生时,只能是三个圆圆的“〇”,他的一生是失败的、虚度的、遗憾的一生。(2)划出对话中不理解的语句。
所以在47小节,他的眼眶里滴下几滴泪水,并给我留下了这样富有哲理的一段话。请各小组读一读文章48-53小节,理解三叔的话的含义。(小组读,讨论→点名读→点名答→再齐读)
5、小结:通过跳读,同学们可以更快地把握文章的大体内容,同时,在我们遇到好的句子的时候,千万要放慢脚步,细细品味。希望同学们能将这种学习习惯保持下来。
6、三叔是在生命快要结束之前才醒悟:要珍惜时间,把握现在,可惜太迟了,他把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在他临终之前,送我三颗枸杞豆作为永远的纪念。你能用原文的话说说这三颗枸杞豆的含义吗?
对于三叔而言:
1、生命终结的句号。
2、一生惨痛的教训。对于“我”而言:一切事物的起点。
7、于是,“我”从这三个“〇”出发,勤奋地去追寻一,二,三......以至更复杂、更艰深的学问。最终成为一名植物学家。(板书)对于各位同学而言,这三个〇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8、那么就让我们把握住现在,把练习册拿出来。
四、当堂检测。
练习册一、二、探究应用。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人的一生很长,但也很短暂,只有珍惜时间、把握住现在,我们才能为自己的人生描绘青春年华最绚丽的一笔。正如保尔柯察金所说......
《三颗枸杞豆》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颗枸杞豆》教案,供......
《三颗枸杞豆》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和细致传神的人物描写。2、学习文章采用的倒叙写法和多种修辞手法。3、理解文章中心,体会文章含蓄的语言和文题的深意......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三颗枸杞豆》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三颗枸杞豆》教案教学目标:1、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2、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要珍惜时光,把握金色年华。教学重难点: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教学方法:自读感悟......
八《三颗枸杞豆》教案程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欣赏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和细致传神的人物描写;2.学习课文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过程与方法: 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生动细致,极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