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古诗词欣赏教案”。
李白《行路难》
【教学目的】
在全面了当时解产生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了解诗人的爱国思想以及其渴望为国立功而又无法所为的艰难处境;掌握浪漫主义诗歌特点;学习本篇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学习其语言明朗壮丽,以及语言运用上的高度技巧;学习比兴手法和典故的成功运用。
【教学提要】
《行路难》的内容写的是作者被排挤出京时,在朋友为其饯行的酒席上,诗人所表现出的思想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矛盾。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其情感抒发的诗句的理解
难点是其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语言运用上的高度技巧的把握;本文的重点放在词句的讲解上,以及如何理解诗句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要加强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课前准备】
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多媒体课件 【课程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诗仙”指的谁?
学生背诵已学过的李白的诗。
将进酒》,《静夜思》,《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对酒》,《早发白帝城》„
二、作者简介与题解
1、学生对照注释作归纳发言
教师补充:李白(701—763?):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幼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二十六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天宝元年(742)因吴筠推荐,应召入京,供奉翰林。此时玄宗已失早年锐气,一味贪图享受,李白因与其不合,又被迫离京。安史之乱爆发之时,李白应永王李鳞请求,入佐其幕府。后因永王李鳞与肃宗抗衡事败,李白受株连而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沿江东下,寓居当涂(今属安徽)。代宗宝应元年(763),李白病逝于当涂县令李阳冰家。
李白其人,风流潇洒,恃才放旷同代诗人贺知章推崇李白,称其为谪仙,他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奠定了其“诗仙”的地位。李白抱负宏大,才华横溢,可一生坎坷,怀才不遇。作为一个天才诗人,他诗歌方面的成就空前绝后。李白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代表诗人,其独特的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有《李太白集》。
2、李白诗歌的成就及地位
教师补充:从现存的九百多首诗歌来看,其思想内容广泛:热情讴歌帝都长安的宏伟气象和经济的繁荣;猛烈抨昏庸腐朽的幸臣、权贵;执着追求美好的理想;赞美祖国壮丽的大好山河;讴歌人民疾苦;对处境困厄的现状进行愤激抗争。有些作品,也存在访道求仙、饮酒享乐的消极思想。艺术上,其诗想象奇特丰富,感情奔放飘逸,语言明朗壮丽,笔力纵横驰骋。
3、本诗产生的背景
教师补充:《行路难》(其一)写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诗人经友人推荐入京后,准备大展其怀抱。此时玄宗已失早年励精图治的锐气,一味贪图享受,李白的傲岸又不为权贵所容。入京仅一多,李白就被排挤出京。此诗写的是在朋友为其饯行的酒席上,诗人所表现出的思想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矛盾。
三、学生自学
四、朗读全诗
五、讲授诗篇 1、串讲 【作品】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2]。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4]。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注释】
[1]金樽二句:“斗十千”、“直万钱”都是说酒与菜肴的名贵。清洒:清醇的美洒。斗十[6]千:一斗酒值钱一万。斗:量洒的容器。珍羞:名贵的菜肴。羞:通“馐。”直: “值”。[2]箸(zhù柱):筷子。四顾:四周看。[3]欲渡二句:以自然界路途的艰险暗喻世路的艰险。川:河流。太行:太行山。[4]闲来二句:垂钓碧溪:根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传说姜太公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梦日边:传说伊尹在受商汤聘用前,梦见自已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果然受到商汤聘用。这两个故事,表明诗人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5]行路难二句:写人生道路多艰,不知置身何处。与上句“拔剑四顾心茫然”照应。安在:在什么地方。[6]长风二句:《宋书?宗悫传》载,宗悫(què确)少时,其叔父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表示自己会时来运转,前程远大,一定能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第二教时: 2、诗篇内容分析
诗篇以酒发端,展开想象。诗人的思绪像脱缰的野马,纵横驰骋在广袤的时空中。一会儿奔向寒冰封盖的黄河渡口,顷刻间又来到白雪皑皑的太行山麓;刚刚是“碧溪”垂钓的姜太公,转眼间又是伊尹乘舟“梦日边”。最后诗人的思绪“直挂云帆济沧海”飞向了遥远的未来。过去的失望与痛苦,未来的希望与幸福。
诗的开篇“金樽美酒”、“玉盘珍羞”,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如在眼前。“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则内容陡转,出人意料的向读者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矛盾和不平。读者当然会问为什么?为什么置酒高会,契阔谈宴之时作者却“不能食”、“心茫然”?看来作者一定是遇到了让自己心绪难平的遭遇,这不恰恰是李白所谓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酒入愁肠当然只会让悲伤更甚。
接下来作者感叹“冰塞川”、“雪满山”的境况,说明自己上山无路,欲渡无门的苦闷。此时李白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中国文人的传统当然是“达则兼济天下”,李白入京的目的就是拜相入将,以天下为己任。自己受人举荐而来,当然是充满了大干一番的豪情壮志。但他很快发现唐玄宗只是把他看作“花瓶”,他的任务也只不过是应景写一些歌词舞曲罢了,之所以供奉翰林,也是因为才思敏捷、文笔出众而已,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政治才能受到赏识。当然李白满怀热忱而来,却被冷酷的现实浇醒,只是他仍然不相信自己会受到排挤,自己居然在政治上没有出头之日,可他又决不愿正视这个现实,或者说他不敢面对自己现实的窘境。他仍然幻想着自己会像吕尚、伊尹那些古代的贤相那样忽然得到重用,他坚信自己的才华一定会遇到慧眼识珠的明君。
紧接着“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作者想继续追求却又进退两难的心理。“行路难,行路难”重复使用,更加强化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反问形式的使用也起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而且在规整的七言之中突然变化为三字的短句,节奏的变化非常好的传达了情感的变化,技法娴熟,不愧为大家手笔。在这样的节奏和情感基调中最后两句才显得情绪饱满、意蕴悠长。
诗作的结尾的确非比寻常,成为最闪亮的一笔,也是备受推崇的名句。在彷徨、哀叹之后,忽开异境,在极度失望之极又充满希望。否极泰来的哲学意蕴深藏其中。作者坚信美好的前景,终会到来,而且必将到来。
3、概括中心内容
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所表现出的是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他本想大展其才华,为国尽忠尽力,可又无用武之地。理想与现实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对于朝廷的昏暗、对于仕途的艰难、对于人才的压抑,诗人表现出只能是悲愤和无奈;对于自己有积极入世的愿望、对于自己有理想的执着追求、对自己才能的充分自信,诗人对未来又满怀着希望。仕途之路严重受挫而不改初衷,并期待有一天能施展自己的抱负,这就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以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诗篇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情调。
六、艺术特色
1、想象奇特丰富,感情奔放起伏
诗人强烈的感情随着思绪的跳跃而奔放起伏,形成了起伏的节奏。诗篇情感跌岩,变化急遽,生动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理状态,也使这首诗呈现出开合跌宕、纵横翻卷的气势。
2、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诗并非诗人真的要渡黄河、登雪山,而是借自然道路行走之险、跨越之难比人世仕途之路的艰难坎坷。贴切、形象。还借用典故抒发情怀。比兴手法和典故的成功运用,大大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如诗未尾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借古人的典故表明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
3、语言明朗壮丽,笔力纵横驰骋。
七、小结
通过《行路难》的学习,在全面了解当时产生诗歌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了解了诗人的爱国思想以及其渴望为国立功而又无法所为的艰难处境;掌握了浪漫主义诗歌特点;以后在学习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明朗壮丽的语言,以及语言运用上的高度技巧上,更要认真、努力;在学习比兴手法和典故的运用上也是一样。
八、启示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九、思考与练习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诗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2、谈谈比兴手法在本诗所起的作用。你怎么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
十、推荐参考书目
1、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导读
2、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
北京大学出版社
十一、作业反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古诗词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古诗词教案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原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作品简介 : 《宿建德江》由孟浩然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
课外古诗词背诵(一)一、导入新课。二、学生自主朗读前三首诗词。1、学生借助注释、字典解决《长歌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黄鹤楼》中的生字。2、小组内朗读,组长推荐出......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设题特点。2、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熟悉各类题型,提高解题能力。教学重点:1、古诗鉴赏须知的术语。2、各类题型示例及训练。教学难点:提高古......
古诗词复习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积累运用,掌握知识。“以三维目标”为指导,突出“方法与能力”的目标。引导学生在复习实践中发现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