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丰碑优秀教案”。
教案设计新视角
地址: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孟川小学语文教研组 李志高邮编: 74331
1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人教版)小学教科书第八册:
《丰碑》教案
教学目的: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积累好词、佳句。了解红军队伍长征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
迹,学习他舍己为人、一心为公、自我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弄清课文那些地方写得详细,那些地方写的简略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第七段,从军需处长冻死的动作、神态、穿着
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结合长征背景,理解课文反应的革命精神。教学难点:1 理解“丰碑”的含义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具准备:军需处长倚靠着树冻死的幻灯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结合旧课《倔强的小红军》,导入新课
(师生)在《倔强的小红军》中我们学习了:在长征过草地途中一个小红军由于饥饿牺牲在马背上的故事,作者通过小红军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了他聪明坚强,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拖累别人的故事.红军要战胜困难,什么样的精神是最关键的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红军长征的文章《丰碑》将给我们回答这个问题.(板书)
二、导入新课.(一)教师范读.对自己读不准的字、词正音给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作上标记
3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提问)同学谈谈你对课文的理解.本文描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故事.(红军长征经历了一年时间,步行行程二万五千里,穿行里十一个省,涉大江,翻雪山,过草地,气候恶劣,军需备品奇缺,天上每天有国民党的几十架飞机轰炸侦察,地上每天有国民党的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可以说是困
难重重).三、请同学默读课文
划出描写风雪和描写人物的语句
四、再读课文体会感悟文章思想感情(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解决)
(一)学习课文1-5段
1.请同学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环境描写的作用.(提问)略
(师)自然环境:描写风雪用了比喻的方法,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寒冷的冬天;地点:红军翻越云中山.(演示)风雪描写: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
2、齐读第2自然段,谈谈你对课文的理解
一只红军队伍在翻越大雪山,恶劣的气候,残酷的战斗,重要的使命,这些与红军装备很差形成了矛盾,这自然引起了最高指挥官将军的担心:
这支队伍能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主要是交代了(红军的装备很差).(提问)请一位同学同学读一下表示将军担心的话.(师)这些可能不但将军要思索,我们是不是也在思考这样恶劣的环
境下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
3、读课文3-5自然段,回答问题
(师)对 是红军队伍的前面冻死了人.请同学齐读将军提到噩耗后反应的句子,想想将军当时的心情.-----“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提问)略
(师)将军对军备差的担心果然发生了,从将军的行动描写中我们可
以看出将军着急到了极点,所以什么话也没说.这里的“愣”是失神,发呆的意思
(3)(师)请同学和我一起思考,队伍中冻死了人,将军首先要追究谁的责任?
对,是追究负责管衣服的长官—军需供给的军需处长.找一位同学有感情的读一下将军找军需处长这段话。
其他同学思考:找的结果是什么?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将军怎样的心情.交流讨论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交流)找到军需处长了吗?
(师)找不到军需处长。
描写将军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小组合作完成)
语言描写(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神态描写(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动作描写(忽然他转过头 吼),外貌描写(红着眼睛),还用了比喻的方法(像一头发怒的豹子)。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将军找不到军需处长时的强烈愤怒和激动.(交流)请同学思考将军为什么这样愤怒和冲动呢?
(师)对,冻死了人已经是军需处长失职了,军需处长不来就意味着他所犯错误更严重.军需处长是否真正失职呢?
(4)再读课文
找一位同学读一下将军知道事实真相后感情变化的句子.思考环境描写此时的作用.提问(略)
将军感情的变化:将军知道冻死的人就是军需处长.从愤怒(将军愣住了)
到震惊(他久久站立在雪地里)
到感动(他的眼睛湿润了)
到敬佩(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起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到坚定(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就走进了漫天的风雪中,脚步沉重又坚定)
风雪渲染了将军知道真相后悲痛的心情.3、(一)(师)请同学看屏幕
将军的情绪由开始时担心军队装备差到相信军队必胜.(由开始认为军需处长失职的愤怒到结果对军需处长的感动和敬佩。)感情的转变为他自己解除了忧虑,也给了我们的疑问一个解答,(二)交流讨论:
我们以将军的视角看军需处长,前后形象有何不同,转变的原因是什么.找一位同学有感情的读一下第七自然段,请同学思考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反馈:
外貌描写:-----好似一尊塑像(比喻).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神态描写------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这样自然的神情,可见他死的很从
容,对死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细节描写:-----右手的食指和中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
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在将军的眼中这个冻死的人此时“好像一尊塑像”。找一位同学读一下将军知道真相后对军需处长的描写.----“将军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大雪很快的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
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板书)一尊塑像-----一座晶莹的丰碑.(交流)丰碑的本意是什么?
(师)丰碑的本意是高大的石碑。
由塑像到丰碑 ,可见在将军的眼中军需处长的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了.转变的原因是误会的解除.将军对军需处长由误会失职、愤怒到感动和敬佩。
(演示)从外形上看军需处长的遗体因冰冻而晶莹确实好像是
一座高大的石碑.从精神上看,军需处长的这种行为是舍己为人, 一心为公,自我牺牲崇高的革命精神是一座高大的石碑.本文中丰碑就有了两层含义,重点是象征.本文中丰碑是一语双关..我们看板书,在军备很差的情况下,红军取得长征的最后胜利,关键的就是这种精神.4、同学们,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将军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交流)修饰“脚步”用“沉重”为什么 ,又加了“坚定”什么意思.这样的队伍是怎样的队伍?
(师)“沉重”是因为迎着风雪,行军艰难.更因为牺牲了战友,心情沉
痛.“坚定”是因为队伍勇往直前,充满了必胜信心.力量的来源是军需处长舍己为人、一心为公、自我牺牲精神的鼓舞.“这样的军队”是虽然军备很差,但已经用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队伍.(三)请同学思考我们是否应该继承这种革命精神,应该怎样继承.(讨论)略.(师)同学谈的很好,和艰苦朴素一样,大公无私是革命的传家宝,是共产党的本色.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继承革命传统主要应该体现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比如关心集体,乐于助人,更关键的是要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将来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四)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丰碑》只是截取了红军长征时翻越雪山时的一个片段,不过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中的一个。同学们课后可以自己查找关于长征的故事和资料.预习9课《金色的鱼钩》,也是写长征途中的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自我牺牲的精神的故事
小结
丰碑:
一尊塑像-----一座晶莹的丰碑.从外型上看:军需处长的遗体因冰冻而晶莹确实好象是一座高大的石碑.从精神上看:军需处长的这种行为是舍己为人、一心为公、自我牺牲的崇高的革命精神是一座高大的石碑.板书:丰碑
军需处长:
将军:听(愣:失神,发呆意思)舍己为人、看(严峻、怒)一心为公、知(愣住:震惊的意思)自我牺牲
2006年5月16日
《丰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深刻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体会红军官兵之间的深厚感情。感受红军将士舍己为人的......
教学内容 《丰碑》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组中的第2篇课文。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行动,感情真挚浓烈,给人经呼之欲出之感。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按照......
一、导语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 学生读1、2段。在冰天雪地的云中山,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在艰难地行进着。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环境是这样的恶劣。战斗也是那样的残酷,敌人......
丰 碑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军长征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2、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丰碑”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
29.丰碑教学目标1.理解描写军长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根据对军需处长表现的认识,写自己的感受。4.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