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揭开货币神秘面纱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1)政治生活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 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一、教材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的解读,教材的基本理念主要表现在:
1、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统一起来。
2、针对高中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遵循高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循循善诱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以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和学生观来统领教材的编写。
4、构建以经济生活为基础,以经济学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突出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除政治教科书一贯必须坚持的原则以外,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课通过提问法、举例法、讨论法,等方法使学生明白货币的含义与其基本职能,让学生理解商品及其商品的含义,以及纸币含义和对市场经济的作用,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商品的含义及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难点——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提问法,举例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图片然后告诉我这些是什么?钱!2
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喜欢买东西吧,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二)新课教学
一、货币的本质(板书)
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板书)
思考:开学前你们都买什么商品了?这些商品有什么共同点? 判断:母亲亲手为自己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空气是不是商品?学手中的笔是不是商品?废品收购站里的废品是不是商品? 总结:商品的概念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板书)思考:你为什么要买商品?
总结: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
思考:在最初的商品交换中,不是像现在以货币为媒介,而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简单的物物交换,为什么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成功?例如:一只羊=三把斧头
总结: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这两个属性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了商品需要进行交换,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商品能够交换成功。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的产生(板书)
商品交换最初是以物物交换的形式,今天是以货币为媒介,货币是怎么产生的呢?中国是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商朝——见币;周朝——刀币、环钱和蚊鼻钱;秦朝——半两钱;汉朝——五铢钱;唐朝——开元通宝;清朝——机制铜元、银元„„据文献记载和文物考证,中国货币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1)物物交换的困难(板书)
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的交易活动主要是一种物物交换,也就是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别人的劳动产品相交换。假设我们现在就处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在进行物物交换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教材探究二:思考并回答书上问题(2)一般等价物的产生(板书)
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人们找到了一个解决的方法,就是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比如动物皮毛、布匹、象牙等等),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的东西,人们把这种商品称为“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在各种商品交换中充当媒介的作用。在历史上,由于各个地区各个种族在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上存在不同,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就中国而言,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就有贝壳、龟壳、皮革、布帛、牲畜等等。在唐代,粮食、布帛均为法定货币。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的一车炭,被宫中派出的宦官夺走,换来的就只有半匹红纱和一丈绫。美洲人把可可和烟草等作为一
般等价物,而非洲人和印度人则把象牙作为一般等价物。
(3)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板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又出现了困难。比如粮食作为一般等价物,缺点很多:不耐久藏,体积笨重,难于携带,粮食的长途运输尤为不便。同时由于各地的一般等价物不同,进行跨区域交换就出现困难,只有找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金银。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金银就成为货币。
思考:金银有什么资格最终脱颖而出代替了其他的一般等价物,成为了货币呢?
归纳:因为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分割、不易磨损等特点。货币出现之后商品交换就成了“商品——货币——商品”。
马克思曾说: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如何理解? 归纳:货币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贵金属金银具有价值大、体积小、易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贵金属金银的材质天然适合作为货币的材料。思考:请同学们概括货币产生过程?
物物交换(等价物)———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货币产生
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货币?根本原因是什么?货币的本质?
归纳: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在经济学中把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叫做货币职能。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板书)
货币职能与货币本质的关系?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有两个基本职能,分别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板书)
请学生看课本虚框思考:它们体现了货币的哪种职能?为什么货币具有这种职能?这里的数量单位表示的是什么?
归纳:体现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也就是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因为它本身是商品,是有价值的,所以能够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这里的数量单位表示的是商品的价格。
当我们用货币衡量一件商品的价值多少时,必须给货币本身确定一定的计量单位。比如看古装戏,当臣子杀敌有功,皇帝就会给予一定的赏赐,比如赏良田百顷,黄金万两。“两”就是货币单位,除了“两”还有“锭”(一锭银)、“文”(一文钱)、“贯”(一贯铜钱)。我们现在是“元”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注意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思考: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
归纳:它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板书)
请学生看课本第五个虚框思考:它们体现了货币的哪种职能? 归纳: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交换有两种形式,分别是: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分别为:商品—商品(W—W),商品—货币—商品(W—G—W)。两者区别:商品流通有货币作为媒介,物物交换没有(物物交换在货币产生前就存在;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出现);物物交换买卖时空一致(买和卖同时进行,双方满意就可成交),商品流通买卖时空不一致(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分离的)。
思考:从商品流通的过程来看,从商品到货币的跳跃,马克思把它称为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这么说?也就是商品所有者没有将自己的产品出售,劳动白费,产品积压,最终将导致商品生产者破产倒闭。那么如何能让自己生产的产品能够卖的出去,实现惊险的跳跃呢?(讨论)
课本提到两个途径,一是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二是生产质量上乘的商品。
思考: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特点?现实的货币。货币是不是越多越好?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的。价格总额不变,货币流通次数越多,利用率约高,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少。
3、其他职能(板书)
货币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贮藏手段:比如你在乡下田间挖到一坛子黄金,这些黄金就执行了贮藏手段的职能。支付手段:比如银行付存款利息给你。世界货币:比如你在国外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三、纸币(板书)
1、纸币的产生(板书)
思考:纸币是如何产生的?概括货币的发展历史?纸币优点? 货币的发展历史:金银条块——金属铸币——纸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板书)
纸币印刷成本比金属货币铸造成本低得多;纸币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可以防止贵金属的无形流失;纸币比金属货币更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
2、纸币的含义(板书)
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强调:必须是国家或者某些地区发行的,地区主要是指欧盟发行的欧元。个人或非法单位不能发行。
强制使用。不用不行。用与不用,用什么币,面值多大都是国家强制的。价值符号:没有价值,不是货币,不是商品,只是代表有价值的货币。但是纸币代替金属货币后,人们习惯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为货币。
3、纸币的发行(板书)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发多少都行吗?今年我国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国家为什么不能多印些钱呢?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经济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通货膨胀,是指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疲软或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流通中货币相对不足会引发通货紧缩现象,导致商品零售价格出现持续负增长,从而导致企业生产能力过剩,生产经营者
不敢贷款等现象,整个经济处于长期萧条的状况。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国家该怎么办?
每个国家的纸币都是用先进的技术和特制的纸张制造出来的,国家为什么要费那么多力气制造这些纸片呢?主要是为了防止假币的流行。对国家而言,假币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个人而言,会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鉴别假币要一摸二看三听四验。摸——就是感觉纸张的质量,真币采用凹版印刷,从背面摸上去特定位置有凸起感。看——就是看水
印,印刷质量等,假币的水印往往是后期强行印上去的,容易模糊和变形,而真币的水印早在图案印刷前就嵌在了纸张里,所以看起来清晰,有立体感。听——就是把钞票拿在手里轻轻甩打,真币的纸张非常好,有清脆的声音,而假币根本无法模仿。验——市民可到银行柜台去,那里有专门的设备来识别真伪。
六、板书设计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板书)①含义 ②基本属性
2、货币的产生
①产生过程: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货币产生 ②货币含义 ③货币本质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三、纸币
①产生:金银条块——金属铸币——纸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
②含义 ③发行
七、课堂练习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属于商品的选项是()A.信用卡
B.超市里买一送一的赠品 C.朋友送的生日礼物 D.纸币
2.关于商品、货币和一般等价物三者之间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B.货币是唯一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D.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
3.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就是价格,所以()A.价值决定价格,价格的上升意味着 价值量的增加
B.价格是观念上的货币
C.商品的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D.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但是受
使用价值的影响
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收
入也在增加。去年,小张的工资从5 000元涨到了6 000元,其中2 000元用于付房租,1 500元用于购买一款原价为2 500元的手机。在这里6 000元、2 000元、1 500元、2 500元分别体现了货币的()A.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价值 尺度
B.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价值 尺度
C.贮藏手段 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 价值 尺度
D.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 流通 手段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8年9月12日发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2枚,其中1/4盎司金币1枚,1盎司银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据此回答5、6题: 5.金银作为货币,其本质是
A.一般等价物 B.纸币 C.铸币 D.商品 6.材料中纪念币的价值
A.是由国家规定的,因为它是由国家发行的 B.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因为它对人们有用 C.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为它是商品
D.是由其职能决定的,因为它有收藏价值
7.在某地粮油批发市场,2009年3月份的色拉油价格为6.35元/500克。这里货币执行的职能与下列选项中货币执行的职能一致的是 A.李某缴纳税款400元 B.小李用68元买了一件衬衣 C.某企业付给小张2000元薪金 D.某款手机的价格是1880元
8.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北京市政府在四大城区以财政补贴方式推广500万只节能灯,以“7角”或“1元”的超低价格向居民出售。这里的“7角”或“1元”
A.是节能灯的价格,但不是节能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属于财政资金,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 C.是观念中的货币,执行着价值尺度的职能
D.是现实中的货币,执行着流通手段的职能
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1)政治生活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 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学案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1)(2)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2)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3)3.货币的基本职能(1)(2)(3)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纸币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2)(3)(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5)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1.货币与财富(1)货币是财富的象征。(2)2.结算与信用工具(1)
(2)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信用卡是一种信用凭证,其优点是: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支票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训练1】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商品的食品,是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必须保证其质量,这是因为()A.食品质量与价值互为前提 B.食品质量越好,生命安全越有保障 C.食品的有用性决定其价值 D.食品的有用性取决于个人生活需要
【训练2】著名学者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一书引起了网上热议,它揭示了对金钱的角逐如何主导着西方历史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分配,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货币的神奇魔力。从根本上说,货币的神奇之处在于()A.它是社会财富的代表 B.它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C.它和商品是一对孪生兄弟 D.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训练3】王先生在家电超市看中了一台标价5999元的液晶电视,经过讨价还价,最终支付了5000元人民币。这里的“5999”和“5000”分别体现的货币职能是()A.贮藏手段 价值尺度 B.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 D.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训练4】在下列选项中,对增加纸币的发行量、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三者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增加纸币发行量,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 B.物价上涨总是由纸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的,其本质是通货膨胀 C.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必然会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 D.物价上涨必然导致纸币发行量的增加和通货膨胀
高中政治必修四大版块逻辑结构解析《经济生活》主要介绍我国公民经济生活的基本知识,按照“消费——生产——分配——市场经济”的逻辑展开,分为四个单元。核心问题:政府与市场......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教材分析】(一)地位作用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必须高度重视。首先,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悟......
第一课时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商品的含义。(2)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3)理解货币的本质。 (4)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 (5)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