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2-10-04 05:35:5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

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从具体材料入手,引导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实现对货币的科学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

货币的本质

[教学难点]

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教学方法]

举例法、练习法、层层分析法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提问学生初中时学过的知识,导入新课。

二、新课流程:

举时事,让学生分析是属于经济现象、政治现象,还是其他现象。

1、国际市场油价缘何连续回落

2、中国银行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3、美共和党党纲草案要助台自卫我坚决反对

4、XX年我国gdp比上年增长9.1%,达到11.67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

5、台湾新名字引强烈争议“第27次变脸”了无新意

6、中国在雅典创造奇迹

引出什么是经济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用于交换,二是劳动产品。

判断: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1、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同学们买的增氧器中的氧。

2、农贸市场上待售的蔬菜。

3、一农民将自己生产的100斤粮食在市场上出售,其卖掉2/3,剩下1/3就送给了他的亲戚。

4、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

5、到商店买来一个蛋糕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朋友。

练习:

1.XX年高考前夕,与补脑、健脑、增智等保健品市场的平淡相比哈尔滨的“氧气”市场却很活跃。哈尔滨考生兴起“补氧”潮。材料中的“氧气”()

a.是商品,因为它是有用物

b.不是商品,因为它是自然界中存在的

c.是商品,因为它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经过劳动

2.判断下列属于商品的有()

(1)正在拍卖的土地使用权转让

(2)某商场中待售的电脑

(3)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塑料制品

(4)三峡工程

(5)网络信息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看待金钱。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

1、商品的含义

2、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三、教学难点:

货币的本质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及其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1、什么是商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P2楷体练习加以巩固)

2、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P3楷体插图与练习)

3、货币的含义与本质

货币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1)含义: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的数量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教材P4“这里含有单位的数量表现的是什么?”

表现的是各种商品的价格。

同学们看P4的插图,思考一下,这里的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仍是价值尺度职能吗?

2、流通手段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2)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同学们看P5的材料,回答: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能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只能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之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的含义、货币的含义及本质、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重点要掌握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和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六、课堂练习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有( C )

①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②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一个永恒概念④先有商品,然后才有货币

⑤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A①③⑤ B①②③ C ②④⑤ D①②⑤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商品的含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2)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懂得货币的本质;

(3)知道货币具有五种职能,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4)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能力目标:

(1)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2)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2)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钞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课的教学重点是商品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货币流通规律;教学难点是商品的基本属性及货币的本质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究1

1、“商品”是什么?

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1)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医院里的氧气瓶中的氧。

(2)农民将自己生产的蔬菜拿到市场上出售,卖掉2/3,剩下的1/3一部分留作自己用,一部分送给了亲戚。

2、物品、劳动产品、商品的区别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下列不属于商品的有:

母亲为你织的毛衣

同学送你的笔记本

阳光、微风

菜市场待售的鱼

答:1、2 、3不属于商品

3、商品的属性。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假冒伪劣产品是商品吗?

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吗?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吗?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4、小结

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二、探究2

1、商品与货币是“孪生兄弟”吗?

模拟游戏:山村里的“物物交换”的过程

19世纪,非洲某集市上曾上演过这样一幕:卖牛奶的人喊:“买牛奶的人拿盐来!”卖盐的人喊:“买盐的人拿矛头来!”而卖咖啡的人喊:“买便宜的咖啡拿珍珠来!”

思考:

①如果拥有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谁能成交?

②如果这几个人都能成交,需要什么条件?

③你能设想出让更多的人都成交的方法吗?

2、因需交换

物物交换的结果,催生了一般等价物出现。

3、用曲别针换来一套公寓

26岁的麦克唐纳是一家快餐公司的送货工,和美国千千万万的普通小青年一样,麦克唐纳买不起房子,不过他有更富创意的办法:学习原始居民,物物交换。麦克唐纳有一枚特大号的红色曲别针,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为了通过这枚曲别针交换些更大更好的东西,他在当地的物品交换网站上贴出了广告。很快两名妇女用一支鱼形钢笔换走了他的红色曲别针。之后艺术家安妮·罗宾斯用一只绘有笑脸的陶瓷门把手换走了他的鱼形钢笔。接下来他换到的东西的价值越来越大:发电机、百威啤酒的啤酒桶、一辆旧的雪佛兰汽车、一次旅游机会……最后,麦克唐纳从一位音乐家处得到了去工作室录制唱片的一份合同。麦克唐纳把这个机会“给”了凤凰城一名落魄的歌手,歌手感激涕零地“给”了他一套双层公寓。

4、一般等价物的缺点:

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不同,限制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这些东西往往体积大、价值小、不便携带储藏、不易分割等等

5、延伸思考:

比一比:贵金属与其他一般等价物比较有哪些优点。P5

想一想:货币是如何产生的,是神灵创造的,还是圣贤发明的,还是历史的选择?

三、探究3

(一)、课堂情景剧

请同学们来化身顾客和商家,表演购买商品的情景。根据生活经历,商家自由标价,顾客自由砍价。并思考以下问题。

1.哪种商品价值更大?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货币能起到这种作用?

2.商家“砍”出来的数字和标价牌上写的数字表现的是什么?

3.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这表明什么?

(二)价值和价格

(1)价值尺度的含义:

(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四、探究四

(一)情境一:木匠将自己生产的桌椅卖出去,然后购买木材回家。

情境二:木匠将自己生产的桌椅卖出去,然后说:“暂时没有什么可买的。”将钱带回家,过了几个月之后,他才到集市上购买粮食。

思考:

1.木匠用桌椅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过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3.如果木匠卖不掉桌椅,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

(二)商品流通对生产者的启示

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要使自己的商品能够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商品生产者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三)商品流通

(1)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作流通手段。

(2)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必须要现实的货币。

(四)货币的其他职能

(1)贮藏手段

(2)支付手段

(3)世界货币

五、了解知识网络体系

六、总结全课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四大版块逻辑结构解析《经济生活》主要介绍我国公民经济生活的基本知识,按照“消费——生产——分配——市场经济”的逻辑展开,分为四个单元。核心问题:政府与市场......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教材分析】(一)地位作用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必须高度重视。首先,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悟......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政治生活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第一课 神奇的货 币]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一、教材分析依据课程标准的解读,教材的基本理念主要表现在:1、以马克思......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第一课时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商品的含义。(2)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3)理解货币的本质。 (4)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 (5)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

下载《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