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的橡树详细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1:路旁的橡树教案 8.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能正确朗读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悟出课文蕴含的道理。
2、情感态度: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工人高尚的心。
3、德育: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表现出的高尚的心。
【教学准备】
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我们在刚学过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那些乱砍滥伐的村民,最终被大自然惩罚的事,同学们还记得吗?可是在有的地方,人们却不是那样做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个关于树木的故事—《路旁的橡树》(板书题目)。
2、揭示课题:以“路旁的橡树”为题,点明了课文的内容与“路”和“橡树”有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认读下列词语。
橡树 延伸 挺拔 楔子
沥青 马蹄形 高尚
3、指名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思考讨论、深入理解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 交流第一个问题: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
⑵ 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子的?(看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读第四至第七自然段。
⑴ 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⑵ 工程师最终想出解决方案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4、读第八、九自然段。
⑴ “只在一个地方”指的是哪里?
⑵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⑶ 为什么人么赞叹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⑷ 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的橡树和这马蹄形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先让学生练说,再指名说。)
5、总结:
① 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③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爱树护树,争当环保小卫士,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橡树 延伸 挺拔 楔子 沥青 马蹄形 高尚
五、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起因将修一条宽阔、平坦而笔直的公路 发现橡树 改变计划热爱自然高尚的心 保护橡树 结果一处弯曲却受到了人们的赞美
篇2:
8、《路旁的橡树》教案
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篇3:《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详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 第二单元 第8课《路旁的橡树》
? 教材分析
《路旁的橡树》为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从教材编排来看,本课课文都是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主题而展开的。旨在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本课讲述的是与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有关的故事。在南北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却非常高尚,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另外,本文通过对一件寻常小事不寻常处理方式的描写,读者在读后内心受到震动和感染,自然而然地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对于中段的小学生,新课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与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阅读能力,具有独立识字和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来理解上下文的能力。本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开始发展抽象逻辑思维,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路旁的橡树》一文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自行理解,但要让学生从这件寻常小事上抽象体会出环保意识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具体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体会人们在保护橡树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难点:体会工程师和工人们在处理橡树与路时的心情。? 课时分配
本文为略读课文,安排一个课时的教学时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情境图等 ? 教学方法及手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应通过默读、朗读、对话等途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教法上,教师将采用“品读感悟法”、“情境创设法”等方法并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启发学生参与思考,自读自悟。
学法上,引导学生通过“读、思、问、议、悟”等方法理解文本,感悟出爱护周围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语文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重视启发式教学。本课的设计旨在更多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主动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从文中“修建公路”这件寻常小事中感受到人们高尚的心,更重要的是自然而然的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相信上节课的学习一定让大家影响深刻,小村庄的人为了眼前“不
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树木,结果?毁灭了家园。今天这节课我们讲的也是人和树的故事。(出示书本上的图片:一条公路在经过一个大树时弯成了马蹄形,人们绕道而行,保护了大树。)
师: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预设:一条公路在经过一个大树时弯成了马蹄形,人们绕道而行,保护了大树。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联系新知,同时做对比,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利用图片激发学生兴趣,使得教学内容顺利展开。
二、自主阅读
师: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就和这张图片有关,(板书课题)接下来,请同学自己轻声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开始。
预设:人们在修公路遇到了一棵大橡树,为了保护橡树,人们在橡树旁拐了马蹄形的弯儿。
师:人们遇到了一棵橡树,一棵怎样的橡树?
预设: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师:这里把橡树比作草原的哨兵,可以看出这棵橡树是高大的,就像是广阔草原上的哨兵一样,挺拔、坚毅、刚强。
师:工程师和筑路工人们在经过橡树的地方拐了个马蹄形的弯儿,对于他们的这一行为,文中是怎么评价的呢?
预设: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的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有自身的特点,这里不重点进行字词教学,让学生自读,感知文章大致内容。
三、讨论交流 师: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高尚指的就是道德品质高雅的人。那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高尚表现在哪里呢?让我们再一次默读这篇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面对这棵大橡树人们的反应是怎样的?又是怎样做的?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里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同时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提取信息和抓重点句子的能力。
句一: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师:工程师什么话都没说,如果你是工程师,看到这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你会怎么想?
预设:多么生机勃勃和富有美感的橡树啊!如果砍掉了该多可惜啊!可是筑路计划不能修改,该怎么办呢?
师:看得出工程师内心很矛盾,他也不忍心将这高大的橡树砍伐,工程师自己也不清楚该怎么办。此时,工人们也沉默不语。为什么?如果你是工人们你会怎么想?
预设:这棵橡树高大、挺拔,坚决不能砍,可是这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怎么办?还是等工程师考虑清楚以后作出安排吧!
师:工人们沉默不语是在等待工程师考虑清楚以后作出安排。工程师最后考虑的怎么样了?
句二: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师: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为什么工程师会叹气呢?
(生自由回答)
(小结):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说明工程师在内心深处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心理斗争;然后他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说明工程师在心里已经认可了要保护这棵橡树,但筑路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使公路绕过橡树,但这样一来,公路就不会像箭一样笔直了,这声叹息含蓄地传达出工程师为了保护橡树,在没有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而不得不作出的无奈的选择。
师:那为什么工人们也沉重的叹着气?
(生自由回答)
(小结):工人们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
师:问题终究是要解决的!此时,工程师说了一句话:
预设: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师:是啊!造好一条公路并不简单,首先得经过勘测人员翻山越岭地查看地形地貌,接着技术人员按照勘测情况设计图纸,最后是工程师和工人们按照图纸进行施工。但是工人们也说了:
预设: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正如同学们说得那样,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同时橡树也不可以砍,最后,工程师和工人们是怎么做的?
句三: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师:事情完满解决了吗?
预设:完满解决了。不仅橡树得到了保护,筑路计划也能顺利进行。
师:这下子,不仅橡树得到了保护,筑路计划也能顺利进行了。现在,让我们带着感情将课文中的第4、5、6、7自然段来读一遍,要读出工程师的无奈以及工人们的坚定。几年后,这天公路终于完工了,想知道完工后的公路是怎样的吗? 句四:他笔直笔直的,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师:我们说,一条“宽阔、平坦、漂亮、笔直”的公路是最好不过了!一路直开,非常的快捷舒适!但这条公路是?
预设: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师:“只在一个地方”可以看出人们在设计这条公路上是?
预设:精心设计,用心良苦。
师:“只在一个地方”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个“弯曲”可以和前面的哪个词做对比?
预设:笔直。
师:这两个词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看到:这条路笔直笔直的,就像箭似的,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设置的。坐车经过的人都怎么说的?
预设: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的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坐车过往这里的人都会“不约而同”的称赞筑路的人们了吗?
(生自由回答)
篇4: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语言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4、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感受人物的内在品质,增强自觉保护生
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高尚的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内心,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都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了解“橡树”和文中生词的含义。
2、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1、赏图谈话:
师:孩子们,每天能看到你们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是老师最幸福的事了。健康呢,离不开好的生活环境。(生)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赏心悦目的绿色图片吧。(生看图片,说感受)
是啊,“美好生活,源于绿色”,如何和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和谐相处,是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思考走进第八课——【出示:路旁的橡树】
2、你知道橡树吗?(生)
师:橡树是一种外形美、适应力强、用途多的树。在欧洲被称为“神
树”,有“森林之王”之称。(生齐读课题)
3、从课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学贵质疑”,围绕这棵路旁的橡树,你还有什么疑问?(生)
二、出示学习目标: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前的学习提示,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1、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交流一下对这件事的看法。】(抽生读)
师:有信心完成这两个学习目标,同时解答刚才的疑问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师:请孩子们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出示词语】
考考你们,谁能和这些词语打个招呼,自信、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指名读,正音练习,齐读)
交流你们的学习收获,解疑。(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疑问呢?)
灌木: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延伸:延长、伸展。
楔子:文中指可以打进地里的木片。
沥青:一种黑色成胶状的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用来铺路、做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等。
不约而同: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师引导)
课文写了筑路工人和工程师在修路时,为了保护一棵橡树,把一条原
本要修得笔直的路在橡树生长的地方弯成了马蹄形。
师小结概括故事的方法: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
因、经过和结果,用关键的词连接起来即可。
三、从课题切入,了解路旁的橡树。
【展示橡树】师:看,这就是路旁的橡树。你觉得它怎么样?(生)
师:课文是怎样描写这棵橡树的呢?用“——”把它画出来。(生反馈)
【出示句子】谁来读读这句话?
师:显然,这棵橡树的特点是——(生:)请说完整。(生:)
师:(说得很好。)这里把橡树比作了什么?
(引导理解“哨兵”:哨兵是干什么的呀?为谁站岗呢?哨兵也是战士,战士
要为我们做些什么?)
师:哨兵为大自然站岗,还保卫我们人类的家园。说得真好!
(男女生赛读,再齐读这句话)
过渡:这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不仅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家园,还默默地向路人述说着它的一段不平凡的经历。这段经历,就要从它旁边的这条路说起了。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质疑导读:人们原本打算要修一条怎样的路呢?
【出示图片】是呀,原计划这条路将是宽阔、平坦又漂亮的,可是,我们现在看到修成后的是一条怎样的路?
可是,我们现在看到是一条怎样的路?【图片】在书上找出相应的句子。
【出示句子: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笔直笔直的,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是为什么?)】
(师引读)让我们去看看当时修路时的情境吧!(师读学习要求,引导自学)【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4—7自然段,思考:
1、笔直的公路为何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工程师和工人表现出什么态度呢?请用“画出描写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神态、动作、语言的词句。】
(生自主学习,师指导方法。)
2、小组内交流:
(提示方法:先说:我找到的词语或语句是——,从中我体会到了什么?再读读句子。)
3、引导交流:
“停下”一句:为什么停下?可能在想什么?
“沉默”一句:从沉默不语中我读出了工人们不想砍橡树,但筑路计划不能改,进退两难的内心感受。“什么也不说”可以体会到工程师心情很沉重,因为——
师:你能读出他们这种沉重的心情吗?(个别读,评价,理解“沉默不语”)
“叹气”一句:
如果你是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是在想什么?(那棵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感的橡树,砍掉实在可惜,该怎么办呢?我要改这个计划?)
是啊,修笔直的路,橡树就要(生)
不砍橡树,笔直的路就(生:)
该怎么解决路和树的矛盾呢?他的内心怎么样?(着急、无奈)所以才长久地——(看着—)
在工人们和工程师沉重的叹气声中,都包含了对橡树的什么情感?——(不舍、担心
是啊,橡树阻碍了修路的进程,但如果砍掉这么好的一棵橡树,又实在舍不得。担心、不舍,着急、无奈,你能读出他们的这种感受吗?(指导朗读:语速舒缓,语调略低沉。生读,挑战读,师带读。)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师:下面我当工程师,你们当工人,试着读一读。
(第一遍,第二遍加重)师:我强调的是——(生)你们强调的是——(生)师:我强调计划,是因为——(计划是大家共同制定的,不能随便说改就改。)(再读: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生: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工人们的态度怎么样?(要坚定地保住橡树。)
师:工程师呢?(又想不改变计划,又想保住橡树,左右为难。)
(师轻读: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生:!)
师:坚定的你们让工程师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生:书上找)
找出表现工程师动作的词,体会他的变化。
师:(演示楔子打进地里)楔子打进地里,说明——(生:工程师已经想出了
办法,决定稍稍改动一下计划。
笔直的马路成了——(生)
师:就这样,【出示句子】几年过去了——(生读)
师:为了留住橡树,他们原计划要修得宽敞、平坦、漂亮的公路,它像箭一样笔直,但——(生读)
师:你知道为什么笔直的公路,为何在这儿弯成了一个马蹄形了呢?(生)“弯成马蹄形”的决定可以看出工程师和工人们的什么思想?(他们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
4、过渡:马蹄形的路和笔直的路相比,好不好看?
可是来往过路的人却是这么说的。【课件出示句子】
从这句话中,你听出了人们对谁的赞美?
赞美他们对这棵橡树的——(保护),赞美他们对生命的——(珍爱)赞美他们的高尚品德——可贵的环保意识!
引读:于是,当过路的人欣赏着橡树的美,路过这条马蹄形的路时,不约而同地说:——(生读)当橡树把它的一片苍翠、美丽的花朵和香甜的果实奉献出来时,过往的路人不约而同地说——(生读)
【板书:筑路的人 高尚的心】
5、现在,假如你是小导游,带着游客来到这里,该怎么向游客介绍这棵橡树呢?
假如你是游客,你们对这件事又是怎么看?(假若你们经过那里,会说些什么呢?)【课件引导,说写结合】
6、师小结:是啊,我们为路高兴,我们为树庆幸,我们更为筑路的人喝彩!路旁的橡树,是一棵外表——的树,也是一棵承载着人们的爱和希望的树!
《路旁的橡树》,用一个简单却令人深思的故事告诉我们:保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心,就是一颗——高尚的心!让我们再齐读课题(生齐读:路旁的橡树)
五、总结延伸:
1、然而请看看我们身边的环境:【课件展示】
看到这些令人痛心的场面,你有什么感受?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课件引读:我们要呵护——绿色家园,担起——环境保护的重任,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2、【课件】孩子们,让我们齐读诗歌:(全体起立,齐读)
师:让我们像筑路的人学习,为了美好的家园,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篇5:路旁的橡树教案
《8*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单位:唐家庄第二小学 年级:三年级 学科:语 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通过多种方式读、体会重点语句,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学生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一棵高大的橡树)请同学们看着这棵橡树,用一两个词语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树——(高高的,粗壮的,结实的??)。
2、教师导入:这课橡树坐落在南北方两座大城市间,可是人们打算在此修建一条宽阔、平坦又漂亮的公路(课件出示:公路),这课橡树挡住了去路,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八课,去看看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理解课文
1、教师边板书“*”边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在本节中应该学会什么呢?请看略读提示,谁来读一读。(指名读略读提示)
2、出示学习目标:
①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我能从筑路工人的行为中受到一些启发。
3、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探讨。
三、汇报交流,深入探讨
(一)图文结合了解橡树的特点,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
1、(出示图片)课前我们对这棵橡树有了初步的认识,它高大、粗壮、结实??那么课文中又有哪些专门描写橡树的语句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橡树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⑴生自读文,完成任务。
⑵检查汇报,品悟重点语句
指名回答后出示重点语句: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①指名谈谈读后的感受。(教师随即板书)
②对比句子:出示“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③这里将橡树比作“哨兵”,能说明什么?(路旁的这棵橡树就像军人一样威武、挺拔,富有生命的活力!)
小结:是啊,把橡树比作草原上的哨兵,告诉我们树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是活生生的一个生命啊。
④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⑤仿写练习:我校校门口有一棵松柏,大家能仿照着作者描写橡树的方法来写写这课松柏吗?
2、这么美的橡树,你喜欢吗?那么文中写道人和这棵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他们也喜欢这棵树吗?(指名说)
(二)集体讨论句子,感悟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
师:橡树被保护下来了,他很感动,他想感谢保护他的人,那么他应该感谢谁呢?他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1、指名回答(工程师 工人)。
2、看来大家的回答并不统一,那么我们分别来在文中找找工人和工程师发现橡树后都有什么表现的句子,他们的做法和想法和小村庄的人们一样吗? 1)找学生汇报文中对工人做法的描写(课件出示:“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工人们也沉默无语。”、“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2)找一生汇报文中对工程师做法的描写(课件相机出示:“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说。”)
过渡:你们找得可真准啊!我们发现这里的人们对待橡树确实和小村庄的人们不同。那么你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①学生自由读后同桌互相说说你的发现和体会。
②汇报 :学生叙说理由
③师小结:通过刚才大家的讨论汇报,让我们体会到了筑路工人们都有一种自觉的保护树木的意识,他们的这种做法也是一种保护环境的行为。如果你也在现场也会这样做吗?这样想吗?那么请你们带着和他们同样的感受再次读读课文第2——7自然段。
3、面对这样一群筑路工人你想说些什么?
4、思考:
1)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路旁的橡树》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路旁的橡树》教案,仅供参考......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通过写筑路工人和工程师为了保护路旁的一棵橡树,想办法把一条本应笔直的公路在橡树生长的地方弯成了马蹄形的事,赞扬了......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路旁的橡树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路旁的橡树》教案教材简说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与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有关的故事。在南北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
教材简说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与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有关的故事。在南北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