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_教案_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07:52: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我用残损的手掌_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怎么样?我们都知道现在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也就是说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年代,我们非常的幸运,但是在几十年前,在抗日战争的时候,那是的中国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受尽凌辱,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现在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假设现在回到抗日战争年代,你被敌人逮捕了,被关在暗无天日的监狱里,在监狱里你会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学生自由作答)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大家可能对戴望舒不太熟悉,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1923考入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加入中国共青团,作宣传工作,他在早年自费去法国留学,所以他的一些诗歌深受法国诗人的影响。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一系列的报纸和诗刊,1942年春戴望舒因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日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酷刑致残,但始终没有屈服,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并创下这首诗。现在让我们听一下这首诗的配乐诗朗诵。在听的同时,请同学们全文的感情基调,并找出容易读错的字词。并画出停顿和重音。待会儿请同学试一下。

三、字词学习

教师黑板上书写:锦幛 荇藻 蓬蒿 蝼蚁 憔悴 蘸着 灰烬 堤上 蹂躏

四、整体感知

大家读过之后,有没有发现作者前半部分的感情和后半部分的感情是不一样的。如果把全诗分层,你们会怎么分?第一层到哪儿?(我用残损的手掌总起全文)第二层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悲愤、痛苦。因为诗人摸索到遭受敌人蹂躏、变成灰烬、充满血和泥的土地)第三层又是什么情感?温暖明朗、蓬勃生春、依然完整的辽远的一角。(充满爱和希望)好,现在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情感变化来一起朗读一下这首诗歌。教师讲明重音、节奏、语速、停顿问题。

四、正文学习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的最艰苦年代。当时祖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民族处于危亡关头。作者自己也被日本鬼子抓进监狱,在监狱中,诗人受尽折磨,甚至被打成残废,但是它始终没有屈服。在这种坚强的意志下,作者面对现实,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在前部分诗人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和对日寇在中国犯下的种种暴行的极度憎恨。同时,在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辽远一角”的解放区的向往和热爱。

我们看第一句“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大家想想,当时诗人在暗无天日的监狱中,他可能去摸索广大的土地吗?(不可能)那么这句话是诗人的什么?(想象)也就是说从这句话开始到结尾都是诗人在监狱中想象。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诗人为什么这么写? “灰烬”,“血”和“泥”是对沦陷区凄凉景象的概括,侵略者的烧杀抢掠,使大地上处处废墟,人民流离失所。诗人的手掌是残损的,祖国的土地也支离破碎,诗人与祖国有着共同的命运。

然后诗人接着又摸到了什么?我请为同学说一下。(家乡西湖、长白山雪峰、黄河、江南水田、荔枝花、渔船)

同学们我们先看这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诗人在这里提到这一片湖,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湖吗?(我们看下一句“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这个湖又在诗人的家乡又有如此美景,只能是西湖)我们看西湖以前是“堤上/繁花如锦障,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春天,绚丽夺目的鲜花像锦障一样开满了整个河堤。夏天,道路两旁绿柳成荫,折断柳条散发出奇异的芬芳。这是非常美好的西湖胜景。而现在呢?诗人自己身在牢狱,他可能再也看不到了。诗人为什么先写自己的家乡西湖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浓浓的思乡之情)

大家在看这几句是有什么特点?(堤上繁花如锦障—视觉。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嗅觉。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触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同身临其境地回到了家乡。使诗人的幻觉世界立体地、鲜明地、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也感到诗人的浓浓思乡之情。是的,任何人在遇到困难,第一时间都会想到自己的家。诗人也不例外。

1、作者选取意象非常讲究,从北到南,这说明什么?从北到南到处都有侵略者践踏的痕迹。祖国的半壁江山都已沦丧。

2、这些描述表明了沦陷区怎样的情景?寄托着诗人怎样的感情?[讨论回答]侵略者的烧杀抢掠,使大地上处处废墟,人民流离失所。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支离破碎的土地,寄托着对苦难中的祖国深深的忧愤的感情。

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抚过了沦陷区,他看到的是国土支离破碎,但总有美好的事物在鼓励着自己,那就是对解放区的向往。

诗人所说的“辽远的一角”指的就是哪儿?(解放区)诗人用什么词来形容的?(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1.前部分消极,暖色调;后部分积极,冷色调。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体现了诗人什么情感?表达效果:通过对比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憎。

2.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抚过解放区他的感觉是什么?[象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贴切的比喻形象形容出诗人在这里明朗、温暖的的土地上找到了安慰,唤起了人的生命中最亲切的感动。]

3.作者为何要把爱和一切希望寄托在这里?(作者认为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齐读。

4.这一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解放区的热切向往和对祖国未来的希望。

到现在为止我们基本上学完了整首诗,那么请同学们回答老师一个问题,本文出现的意象很多,像西湖、长白山的雪峰。。但看起来为什么一点都不乱呢?这首诗是怎样将众多的形象,贯穿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我用残损的手掌》在想像中展开诗的内容,在想像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因而我们读起来不觉芜杂。

五、诗歌表现方式和语言特色

1.你怎样理解“残损的手掌”?实写,表明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2.“这广大的土地”仅仅指土地吗?象征手法,象征祖国

3.以这两句开头有什么作用?统摄全诗。这两句为实写,确立了“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土地”这一中心意象,从而展开以下的虚写和想像。4.讨论诗中的比喻句,分别说明其含义。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是明喻,以情侣关系与母子关系的比喻,把诗人对“这一角”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

(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是明喻,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确民的新生活。

(3)“堤上繁花锦障”是明喻,用“繁花锦障”来形容家乡百花盛开的美好图景。(4)“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是借喻,用“广大的土地”借喻整个中国。

(5)“那里是太阳,是春”是暗喻,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

(6)“无形的手掌”是隐喻,用来比喻诗人的思想.联想.心理和情感。5.分别说明诗中运用暗示.烘托.对比手法的语句有何表达作用。“岭南的荔枝寂寞地憔悴”,暗示敌占区人民的苦闷忧伤。(拟人)“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暗示那里人民在侵略者的骚扰下无法安居乐业的痛苦处境。

全诗运用对比手法,沦陷区的今昔对比,沦陷区与解放区的对照,鲜明地表现出诗人的爱憎感情。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教学目标:1、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形、义锦幛 荇藻蓬蒿灰烬 荔枝蘸着 蝼蚁河堤憔悴折断 掠过2、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3、体会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感......

我用残损的手掌 教案

“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闻一多《七子之歌.澳门》《我用残损的手掌》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感情线索,用自己的理解、激情大声诵读诗歌。2、......

我用残损的手掌的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我用残损的手掌的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欢迎阅读参考!我用残损的手掌......

下载我用残损的手掌_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用残损的手掌_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