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词赏析复习教案_中考诗歌赏析复习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06:07:1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中考诗词赏析复习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考诗歌赏析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古诗词理解

教学目标

1、加深理解课内中考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倾向。

2、掌握理解诗词内容和情感的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把握诗词内容和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唐宋诗词元曲,是我国文学艺术领域的奇葩。曹操因沧海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而豪情万丈;仰望泰山,杜甫为它的“,”而折服;游览西湖,白居易因其“,”而欣喜;„„美丽的风景让我们陶醉;崔颢登楼览物,“,”的心绪触动人心;柳永凭栏远眺,“,”的真情感人至深;苏轼密州出猎,“,”的豪情掷地有声„„

出示中考真题:

2009年中考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诗中的“王孙”指的是。(2分)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答案:7.王维/诗人自己 8.B 2012年中考 天净沙•秋(白 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7.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 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D.乱花渐彼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8.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2分)答案:7.B 8.迟暮萧瑟,明朗绚丽

考试手册——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倾向。中考古诗词理解一道填空题,一道选择题。09——11年填空题考的是词语解释,12年题型变化,考了概括景物的特征。选择题09——11年考查对诗句内容、情感的理解,12年题型变化,考查了五首诗词的比较阅读。这一变化,值得我们注意。本节课,我们就如何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情感做一次复习。出示教学目标。

二、联系实例,学法指导

请以中考篇目为例,说说诗歌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你是如何体会到的。

1、观沧海

11、江城子·密州出猎

2、望岳

12、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3、饮湖上初晴后雨

1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钱塘湖春行

14、诉衷情

5、黄鹤楼

15、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6、山居秋暝

1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7、送友人

17、四块玉·别情

8、卖炭翁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0、题破山寺后禅院

18、天净沙·秋

19、天净沙·秋思 20、水仙子·咏江南教师相机进行学法指导。

(一)课内诗歌的分类:

1、按朝代分:三国、唐、宋、元

2、按体裁分:古体诗(四言、五言)、近体诗(律诗、绝句)、词、曲。

(二)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倾向的方法 1.知人论世 例:曹操、陆游、辛弃疾

2、抓住诗题

例:钱塘湖春行、江城子·密州出猎

3、看清题材 例:山居秋暝、送友人

4、分析诗眼 例:狂、断肠人

5、辨析词义 例:钟、割

6、解读意象 例:“浮云”、“孤蓬”

7、借助典故 例:万里觅封侯、尘暗旧貂裘

三、联系比较,实践演练:

完成题目,比较相近诗句内容、情感上的异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要将古诗词的背诵与理解相结合,提高效率。做好古诗词鉴赏类题目的基础是读通、读懂古诗词。一要了解作者身世、时代背景。二要由诗题入手,理解诗词内容和主题。三要准确理解每一句尤其是名句的意思,懂得句中关键词的意思和作用。四要了解诗词中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五、布置作业,巩固方法

1.看题材。题材往往决定诗歌的内容。比如,送别诗多写离别之情,赞颂对方高尚品格;边塞诗多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戍边将士的生活,借此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2.抓诗题。诗歌的题目往往是诗歌内容的高度概括,比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水仙子·咏江南》等。

3.析词义。因为诗歌都是用文言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扫清诗歌阅读中的障碍。

4.联背景。有些诗歌,仅看字面上的词义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背景分析。如果知道刘禹锡就白居易的诗向老朋友予以酬答,并且抒写自己长期远贬异地的悲愤不平之情,那么,你便知道首联其实写出了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的遭遇。

1.结合背景,窥测诗歌的情感。这里的“背景”,一方面指诗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现实,这是诗歌产生的土壤。另一方面,“背景”也指诗人多变的人生经历,诗人常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个人荣辱融入自己的诗作之中。如李煜、李清照的词作,写尽厂自己人生的悲欢离合。

2.分析诗眼,透视诗歌的情感。诗歌中往往都会有一个字、一个词是诗歌的核心,成为解读诗歌主旨的钥匙,这个字、这个词便是诗歌的“诗眼”。阅读古代诗歌,如果能抓住这些“诗眼”,也就能很容易地体会出诗人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中的“断肠”二字领起全篇,根据这个“诗眼”,诗歌中诗人思念家乡寂寞悲苦的情感便不言自明了。

3。解读意象,挖掘诗歌的情感。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因此,解读诗歌意象,有助于我们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4.借助典故,探寻诗歌的情感。诗人用典就是运用古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情等。

知人论世。这里的“背景”,一方面指诗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现实,这是诗歌产生的土壤。析词义。因为诗歌都是用文言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扫清诗歌阅读中的障碍,断不可浮光掠影,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捕捉情感了。解读意象,挖掘诗歌的情感。

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就告诉我们: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因此,解读诗歌意象,有助于我们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比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诗人为什么不用“白云”“孤云”而用“浮云”呢?因为“浮云”可暗指困难、挫折、障碍等,明白这个意象,你便能体会出诗人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借助典故,探寻诗歌的情感。

诗人用典就是运用古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情等。分析诗眼,透视诗歌的情感。

诗歌中往往都会有一个字、一个词是诗歌的核心,成为解读诗歌主旨的钥匙,这个字、这个词便是诗歌的“诗眼”。阅读古代诗歌,如果能抓住这些“诗眼”,也就能很容易地体会出诗人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中的“断肠”二字领起全篇,根据这个“诗眼”,诗歌中诗人思念家乡寂寞悲苦的情感便不言自明了。反过来,如果我们能把握住诗歌的情感,就容易找准其“诗眼”了。

中考复习古典诗词赏析教案

中考复习古典诗词赏析教案古典诗词赏析(初步)一、导入同学们,古典诗词是赏析古典诗词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语分析考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

中考诗词赏析的复习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中考诗词赏析的复习,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第73149号(中考复习)古典诗词赏析教案

古典诗词赏析(初步)一、导入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文学艺术中的一块奇葩,那里有“长河落日圆”的壮美,也有“禅房花木深”幽美;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更有杜工部......

中考复习第六讲 诗词赏析

第六讲 诗词赏析【考查要点】课标和教材关于诗词欣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点:①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②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③对诗歌......

中考诗词赏析复习之观沧海

中考诗词赏析复习之观沧海......

下载中考诗词赏析复习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考诗词赏析复习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