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政治经济与外交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俄罗斯经济与政治”。
Smile everyday~!O(∩_∩)O~
俄罗斯政治经济与外交
俄罗斯初期外交政策:“一边倒”(1991年年底至1993年初)
1.“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所谓“一边倒”,是指俄罗斯以全面加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和安全体系,争取西方的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来摆脱国内危机为目的,在国际事务中盲目追随西方,外交交往基本集中在西方大国的外交政策走向。
2.具体表现:将美国等西方国家列为对外关系的重心;对美国主动让步,消除美国对俄罗斯核武器的担忧,同意销毁洲际弹道导弹;在内政外交方面迎合美国的要求(经济改革措施,牺牲与传统友好国家的关系为代价)
3.“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原因:政治支持、经济援助、国内政治斗争需要
4.“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结果:一边倒的外交政策遭到国内激烈批判:国家利益受损,真正获得的经济援助少;经济改革失利等
俄罗斯新思想
1.俄罗斯新思想的提出:《千年之交的俄罗斯》(文章发表于1999年年底)2.俄罗斯新思想的内涵:
爱国主义:呼吁对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成就的自豪感” 和建设强大国家的“心愿”
国家观念:国家权威,拥有强大政权的国家是秩序的源泉和保障,是改革的“倡导者和主要推动力”
集体主义:俄罗斯人的传统更重视“集体活动”,习惯于
借助国家和社会的帮助“改善自己的状况
强国思想:俄罗斯过去和将来都是伟大的国家 3.俄罗斯新思想的意义
a为新时期的俄罗斯指明了发展方向、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模式(政治经济及外交); b利于思想统一和社会团结;
c为政治经济改革提供社会思想基础;
俄罗斯民主模式的构建:“主权民主”的提出 1.主权民主提出的背景:
俄发展现状:被催生的民主政治严重破坏了政治及社会稳定,进而阻碍了经济改革与发展。“经济发展需要一个最低限度的社会政治秩序,没有这个秩序,正常的经济活动就很难进行” ——塞缪尔.亨廷顿。“主权民主”提出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社会政治稳定,即由乱而治。
2.“主权民主”的提出及其含义 “主权民主”提出:
(1)源于“可控民主”的提出:俄学者特列齐亚科夫对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的政治理念的概括;2005年国情咨文后普京政府提出“主权民主”思想;
(2)应对国内外政治压力:加强社会稳定的政治需要;抵制国际政治势力的攻击;
(3)抵御“颜色革命”的政治需要: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
(4)探索俄罗斯发展道路和模式的内在需要:是俄罗斯思想集中体现; 主权民主:
俄罗斯特色的民主模式。其主要含义是,俄罗斯的民主是依据本国国情和条件,由本国自主确定的民主,即“主权民主”。主权民主是俄罗斯制度的精髓,主权民主是政权、自由与法律的综合体,是一种发展的民主;主权是民主的前提,没有主权就不可能有民主的制度;主权的实质是各国有权独立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及模式。
关于主权:“主权民主”首先强调的是俄罗斯的国家主权性。换言之,俄罗斯的民主政体应当是服从于维护和加强国家主权的根本要求。俄罗斯的主权诉求主要来自于俄罗斯面临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对此,普京是这样解释的:“世界上有幸宣称自己拥有主权的国家屈指可数,也就是中国、印度、俄罗斯,还有几个国家。主权是当今最宝贵的东西,可以说是社会无可替代的。没有主权,俄罗斯无法生存。
Smile everyday~!O(∩_∩)O~ 它要么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要么就什么都不是”强调主权意味着强调独立自主,俄罗斯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不再象过去那样听命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指教;它也体现了俄罗斯树立大国地位、维护大国尊严并谋求与他国平等的大国战略抉择。
民主则强调了俄罗斯遵从自由、民主这些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关于民主社会,普京的理解是,俄罗斯在民主建设的问题上解决得越好,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就越稳固,这是俄罗斯的最终选择,俄罗斯不会回头显而易见,俄罗斯的政治改革是朝向民主政治的,但同时,“主权民主”又意味着“俄罗斯必须找到自己的建设民主、自由和公正的社会和国家的道路。
“主权民主”提出的意义
实现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需要; 实现“富国强民”战略目标的需要; 应对国内、国际环境变化的挑战; 恐怖主义、“颜色革命”、北约东扩 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政治改革:威权政治的建立
1.加强联邦制度改革:重建垂直的国家权力体系
重组总统的行政权,增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将89个行政区划分为7大联邦区(中部、西北、南部、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西伯利亚、远东),任命7个总统全权代表;取消地方行政长官担任上院即联邦委员会议员的规定,而由其代表担任;赋予总统解除联邦主体行政长官的职务的权力,以及解散地方议会的权力;成立联邦国务委员会,建立总统与地方行政长官会晤协商机制,利于控制和稳定;建立统一法律空间,地方法律服从中央法律(第一任期);取消地方行政长官普选制,改为总统提名、地方议会批准的方式;取消杜马选举中单席位选取制度,改为由政党名单中选举产生;实施联邦主体合并计划,整合集中,加强管理和控制
2.惩治寡头:加强总统的核心权力
3.打击分裂势力,取得第二次车臣战争的胜利,使车臣重新回到俄罗斯的法律政治空间,建立了亲联邦政府的车臣新政权,进一步实现国家领土完整和统一。
4.政党制度改革:建立亲总统政党,形成议会中的主导政治力量
政党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最终建立以两党或三党为基础的多党制国家,具体改革措施:(1)颁布《俄罗斯政党法》(2001年7月),对政党组建的 原则问题如政党人数、分支机构设置、构成等作出了法律规 定,提高了政党制度化水平;
(2)组建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2001年年底由支持总统的中派政治力量组成的政党),取得议会中主导性席位,扭转了俄独立以来俄共主导议会席位的政治局面,结束了困扰俄政治稳定的“府院之争”;
(3)签署了《俄罗斯政党法》修正案和《国家杜马代表选举法》,提高政党组建的标准和进入议会的条件;
建立可控市场经济 宏观经济形势严峻:
经济衰退至谷底(1998年金融危机)、通胀形势加剧;外债严重;财政连年赤字;
寡头控制国家经济命脉;两极分化严重;贫困人口剧增;出现人口危机等 可控市场经济是普京政府的治国经济理念的全面概括和总结,也是一系列经济决策的目标所在,其内涵可以概括为市场经济原则与强化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和对经济治理的干预,以及经济快速增长的目标
可控市场经济的两个核心要义:继续市场化改革 + 加强政府干预 1.继续和深化市场经济改革
可控市场经济的前提是坚持市场经济的方向和自由经济的改革方针,具体改革措施:(1)继续推进私有化进程,签署《土地私有法案》,计划到2008年完成整个私有化进程;(2)改革税制、减轻税负;
Smile everyday~!O(∩_∩)O~(3)金融制度改革;
(4)其他制度如养老金制度市场化改革; 2.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和调节
可控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干预和调节
目标是俄罗斯必须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建立一套完整的国家调控体系; 除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常规性宏观调控手段之外,普京政府对经济的控制突出地表现在加强对战略性资源部门的控制和管理。正如普京所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部门将处于国家的经常控制之下。”这是建立“可控的市场经济”的深层含义所在。
具体措施和手段:
(1)加强对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部门的国家控制,扩大国有股权比例,部分地实行再国有化;(2)加强政府对大型自然垄断和战略性公司的行政控制,主要手段是派驻得力干将,加强政府的人事控制;
(3)惩治寡头,确保国家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4)加强国家对战略性资源收入的控制; 3.建立可控市场经济的意义 利于经济稳定和繁荣发展; 利于政治和社会稳定;
利于实现富国强民的目标; 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形势总结 经济快速增长(7%),2007年恢复到转轨前的水平,2008年进入世界前7位; 财政自2001年起连年盈余;
宏观经济形势可控;债务减少;外资增加;国际外汇储备增加; 居民收入增加50%;
普京执政初期的外交形势
俄美关系:蜜月期结束,科索沃战争和《1999年NMD法案》通过后俄美关系处于俄独立后的低点; 俄欧关系:经热政冷;
逐步建立同独联体国家政治经济安全领域的一体化进程(“2+4+12”模式),同时面临非俄罗斯一体化的挑战(“古阿姆”ГУУАМ);俄日关系:处于僵持状态; 俄中关系发展态势良好;
1.普京时期俄外交战略的核心(《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巩固俄罗斯作为一个伟大的强国和多极世界有影响的中心之一的地位;俄罗斯将致力于建立反映当今世界及其利益多样化的多极关系体系;
2.当前俄罗斯政治经济现实条件下难以实现上述外交战略目标:与西方集团的差距,研究报告《俄罗斯战略:总统的议事日程》中指出:根据目前俄罗斯与西方集团的力量比较,俄罗斯继续奉行“反西方”为核心内容的“全球性大国战略”,只能使俄罗斯在外部孤立和自我孤立中“越陷越深”,促使西方“采取明确的政策,围绕俄罗斯建立起”防疫区“和切断其外部的增长潜力。
3.普京在第一任期内淡化建立多极化世界的目标,强调俄罗斯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采取了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战术):积极改善与西方(美国)的关系,为经济恢复发展、国内政治改革创造有利条件,进而为实现外交战略目标打基础;
4.主动恢复和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利用9.11事件改善与美国关系:成为反恐伙伴
在美国对阿富汗的战争中给予都方面支持和帮助:为美国提供自己现有的有关基地组织的基础设施、驻扎地和训练基地的信息;帮助为运载人道主义物资提供俄罗斯空域;允许中亚国家为美提供军用机场等。
俄罗斯给予美国的反恐支持:对美国取得阿富汗战争的胜利起发挥了关键作用——美前国务卿鲍威尔
Smile everyday~!O(∩_∩)O~ 5.效果:
积极的方面:美国和欧盟赋予俄罗斯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促进了西方集团的经贸合作发展; 不利方面:
a总体上看,没有实现建立反恐伙伴的主要目的: b北约东扩进程不仅没有停止反而加速; c在车臣问题西方采取双重标准;
d俄罗斯在中亚的战略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e俄美关系渐行渐远。2004年之后(普京第二任期)俄美关系渐行渐远,时而恶化、时而僵化、时而对立、时而缓和。
导致俄美关系恶化的因素: 美国方面:
反恐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被国际联合反恐所一度替代的美国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政策迅速浮出水面,具体表现为:北约坚持东扩,挤压俄罗斯地缘战略空间;美国全面部署反导系统,谋求对俄罗斯的战略优势;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在独联体国家策动“颜色革命”;攻击俄国内政治改革;反恐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
俄罗斯方面:
普京第二任期其外交思想发展转变(诱因:2003年尤科斯事件后西方的反应;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2004年的别斯兰事件以及乌克兰的“橙色革命”):随着主权民主的提出以及威权政治的建立,俄外交政策更加独立,在强调俄罗斯发展道路的独立性与合理性的同时,对西方制度和主导的现有国际机制的公正性,对西方提出的一体化条件的合理性,以及美国的民主的普世价值提出怀疑;(在入世谈判中态度强硬,2007年暂时中止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等)
积极谋求建立多极化世界秩序,并加强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决策和影响力;谋求在制定新的国家规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削弱西方在制定国际规则方面的垄断地位;(新斯拉夫主义)
普京时期外交总结:从战略性妥协到战略性反制
战略性妥协:第一任期,主动改善与美国关系,采取亲西方(一边倒)外交政策,但与叶利钦执政初期的一边倒存在重要区别,叶利钦的一边倒是以身相许,目的是融入西方;成为西方大家庭的一员;普京是谋求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借船出海”的实用主义或者说现实主义选择,目的是为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战略性反制:第二任期,别斯兰人质事件和橙色革命之后,认清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俄罗斯的态度,外交战略转向反制:
对发生颜色革命的国家(俄罗斯核心利益地区:独联体地区)实行经济制裁办法;非核心利益地区(国际热点问题)采取与美国不合作甚至是对立的立场,遏制美国单边霸权主义(巴勒斯坦、伊朗、委内瑞拉、古巴);加强军备建设,高调发展战略核武器(战略核潜艇、反导防御系统、战略轰炸机和航母的执勤巡航制度)
斗而不破,不会走向对抗,发展俄中关系是俄罗斯抵御美国战略封堵的重要渠道; 颜色革命
“颜色革命”:以颜色或花命名的不流血的政权更迭;
★ 发生时间:2003-2005年
★ 发生国家:格鲁吉亚:玫瑰革命 乌克兰:橙色革命吉尔吉斯斯坦:郁金香革命
★ “颜色革命”的特征:亲西方的反对派在西方支持下利用大选夺取政权,从而使这些国家走上了与西方渐行渐近、却与俄罗斯渐行渐远的发展道路。
经济原因:这些国家存在经济发展落后、贫困加剧、两级分化的现实问题; 政治原因:腐败严重;内部政治不稳定,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激烈的政治斗争。
外部影响:导致“颜色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是来自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势力的政治鼓动和支持,“颜色革命”背后反映出的是俄美对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争夺和较量。
俄罗斯政治形势:梅普组合Smile everyday~!O(∩_∩)O~ 梅普组合的政治基础:“普京计划”
所谓“普京计划”就是对俄罗斯中期发展前景内的治国理念与战略规划的总结。它源于普京在2007年3月所做的财政咨文和2007年4月的总统国情咨文。在最后的总统国情咨文中,普京全面阐述了未来俄罗斯经济、社会、国防、外交等方面的发展规划。有关思想在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的2007年议会竞选纲领中得以完善,最终在总统接班人梅德韦杰夫的总统竞选纲领中确立并形成。梅普组合的发展
(1)俄格军事冲突、世界金融危机对梅普组合的考验:梅普组合经受住了考验、组合稳定;(2)梅普组合的政治格局可能在2012年总统大选后发生变化;(3)政党发展稳定;
(4)对腐败问题的治理、经济发展、福利改善等措施的结果直接影响梅普组合的前途;(5)国外势力的影响; 俄罗斯现代化战略
世界金融危机中俄罗斯受到重创:
俄罗斯成为此次金融危机的重灾区,2009年经济下降7.9%,失业率增加,财政赤字,国际储备锐减;
应对危机措施:加强社会政策的实施:提高失业救助金,提高养老金,改善医疗水平; 效果:稳定和刺激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稳定;
结构失衡加剧
俄罗斯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提出
(1)梅德韦杰夫提出实现俄罗斯新的现代化
“前进,俄罗斯”!
《2009年总统国情咨文》(2)新的现代化的内容解析
由原料经济转向创新经济的发展模式 具体措施:发展创新经济
(1)成立总统直接管理下的“现代化委员会”;
(2)确定优先发展的5大领域:通信技术、生物医药、航天技术、核能和节约能源;(3)打造俄罗斯的“硅谷”——斯柯尔科沃,加快高新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进程;(4)与法国、德国建立“现代化伙伴”——在资金和技术上助推经济现代化; 俄罗斯能否克服经济原料化?
(1)经济原料化的成因:资源禀赋,市场因素,政府政策;(2)解决原料经济的障碍:客观性、主观性; 后危机时代俄罗斯外交形势
俄美关系:从对立走向恢复合作
(1)反导系统问题搁浅(2)缩减核武器的谈判
(3)俄美关系缓和的原因及未来发展
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加强务实合作 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深化能源合作
俄罗斯与老欧洲国家渐行渐近:“现代化伙伴”
拉丁美洲期末复习1 印第安人美洲土著居民的专用名词。印第安人从美洲北部移居到拉美,创造了拉美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生活。有代表性的有玛雅文化,托尔特克和阿兹特克文化,印......
世界银行提供的报告中,有两份报告,极具震撼。第一份是世界银行专家在4月17日公布的关于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报告中指出,俄罗斯经济增长是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第二份是世界银......
By :7GのTY俄罗斯能源外交分析“能源外交”就是指国家保障能源安全、开发能源资源和促进能源经济的对外政策,以及国家部门依据能源外交政策进行的具体外交活动。俄罗斯拥有丰......
俄罗斯展现外交新思维柳丰华近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批准了新版《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以下简称《构想》)。这是梅德韦杰夫就任总统后颁布的第一份外交政策指导文件。它......
汪澄清朝末年,为了同列强打交道,开始派遣大使到欧美各国驻节,算是与世界接轨了。但是当时的官僚没有几个熟悉外交事务的,他们只知四书五经的科举制义和官场礼数,既不懂外语,也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