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2:29:1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辨证统一。”这就充分表明了小学语文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此,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坚定这样一种认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语言文字的训练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随着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掌握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反过来又会促进语言文字的学习。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为基础,以符合社会要求的学生基本素质和完整意义上的发展为根本。而现实中,部分学校和教师在实施教育时,一手软一手硬,突出智育而忽视德育,这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严重背离了人的发展的宗旨。这种短视的单纯着眼于表面效果的教育,无法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着意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中国的传统教育历来主张“德育为先”的思想,陶行知也强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进一步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还应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各方面和谐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许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能够充分凭借课文,抓住各种有利契机,利用各种训练途径,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识层次,全面而不是局部的、深刻而不是肤浅的,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他们有的通过字词教学,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有的抓住课文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去感染学生,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有的在归纳概括文章主题、分析研究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有的利用课文之间、学科之间的联系渗透思想教育;还有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下面就如何“渗透”,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导入新课时,巧妙渗透。

用情真意切的语言导入新课,巧妙地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例如我在教学《飞向月球》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里有广寒宫,有桂树,有玉兔,还有漂亮的嫦娥仙子。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上面究竟有些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呢?大家想知道吗?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向月球去看一看好吗?“飞向月球”对于学生来说说是新鲜事物,这样的设计正是抓住学生喜欢猎奇的心理,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理解内容,了解航天员飞向月球的经过,懂得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二、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美学原则渗透。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美学原则,渗透德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后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生字,特别是低年级。加之现在电脑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在学生中常有写不写汉字无所谓的情绪流露出来。并且学生的字迹也越来越变的潦草。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感。那么在写字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在教学《飞向月球》中“膏”这个字时,教师故意把“膏”字上半部写高大些,而将下半部的“月”写扁小些,看上去给人一种“月”身上背负了“高”大之物,有不堪重负之感。再让学生跟写得规范的“膏”相比较,看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哪种写法好看。通过一番比较学生便能得出:上下结构的字,为了紧凑,写时要尽量“上紧下松”些。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所得加以肯定,并及时加以点拨:字也有高矮强弱之分,它们也要创建和谐社会,两个字组成一个新字,它们不争不吵,互相谦让,互相协作,为了适应新环境,其中某些笔画还主动发生了变化。由于它们识大体,顾大局,很顺利地就组建成一个和谐而美好的新家庭。就这样,教者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具体分析字型、同做人处事之间的联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三、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有意识的渗透文章所具有的思想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集聚而成,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个或几个最关键的语段,教学时要抓住这些关键语段,带领学生细心读,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文章本身所具有的思想内涵,从中体味,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到启迪。课文是思想内容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因而在教学中如能把二者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又能使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境界。仍以〈〈飞向月球〉〉为例,这篇课文完整地记述了宇航员飞向月球、登上月球的经过,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其中,第六自然段具体描绘了宇航员登上月球后看到的奇异景色。在指导学生品读重点句“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是地球,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芒,飘浮在茫茫的宇宙中。”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这一句中,你认为哪几个词语应重读?为什么?从这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出什么?经过一番讨论分析,学生大多能抓住百看不厌耀眼茫茫等词语去感受宇航员登月后看到地球时的喜悦心情,体会他们对地球思恋、热爱的情怀。

四、在想象中观察插图,渗透德育。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图文并茂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在观察想象中,渗透德育。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还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例如在《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中就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叶欣护士长因不知疲惫抢救患者而不幸染上非典型肺炎躺在病床上的情景,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已被叶欣护士长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染,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人物的表情神志,展开想象;此时,叶欣内心会想些什么?她还有什么牵挂呢?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对叶欣说些什么?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想象,让学生和文章主人翁达到感情上的共鸣,在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激励他们从小心中有他人,乐于奉献,长大以后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这就使他们的情感体验向高层次升华,从而转化为一种精神力量。

五、学生作文既是语文文字训练的过程,又是育人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此有一段明确的表述:“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叶老在《作文论》中也强调:“作文最可贵的是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是啊,搞胡编乱造、移植他人的作品,不仅习作缺乏真情实感,久而久之,还会养成说谎的坏习惯,这与我们教育的育人目的是背道而驰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既有真、善、美,也存在着假、丑、恶,儿童生活其中,耳闻目睹,必然会受到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习作的过程,也是辨事明理,提高认识能力的过程。例如,我曾经在三八节那天,布置了一篇题为《我为妈妈剪指甲》的作文。结果,几个妈妈在外打工的孩子居然也煞有介事地写了他为妈妈剪指甲的事,我知道情况后,并没有批评这些学生,而是告诉他们:事情做了当然要写,没做可不能胡诌瞎写,习作时,可以写写没做的理由、心情和想法,但绝不能说谎。第二天,那几个学生把重新写好的作文交给老师,因为写上了他们的内心话,所以字里行间流露真情实感,非常感人。另外,学生的习作内容十分丰富,有写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有写师生情、骨肉情的;有写自然美、人性美的;有写父母孝敬老人、关心邻里的……这些习作都是对学生陶冶性情的材料,教师在对优秀习作进行品析交流时,学生怎能不受到感染呢?写作文是学生倾吐生活的体味和感悟,只有深入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外部表象中把握生活的本质,揭示生活的真谛,描绘出生活的主旋律。观察事物,搜集材料,确立主题,取舍材料,写作修改文章,既是写作过程,又是思想教育过程。随着写作的深入,写作者的思想认识也会不断地深化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是作者表达思想宣泄情感的文字记录,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荟萃了许多名篇佳作,他们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美丽天地,这就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材料。教师在教学中相机渗透德育,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更加鲜活生动,使学生更加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得课本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道德教育,为他们明天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毋庸讳言的,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机械刻板的冷漠无情的、数十年僵化落后的教学方法仍屡见不鲜。在这种课堂上,那些经过历史的过滤和多少专家学者精排细选的课文,不是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洋溢着生命活力和倾注着作家情感的产儿,而是机械地拼合成文字,堆砌组装的僵尸。在这里,一篇经典的作品,其完整连贯的段落,变成了破碎肢解的词句;跳动的艺术形象,变成了静态的模具标本;雄辩的论证机锋,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分析。究其原因,教师仍受传统封闭型教学思想的影响,受久盛不衰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师资配置的欠缺、教学负担过重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在所难免,教师未能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教材内容、有机地、有序地、有度地渗透思想教育,未能把握教育的契机,在“寓”字上下功夫,未能把握准语文知识与德育的最佳渗透点和结合点,从而丧失了既“教书”又“育人”的绝好时机。

尽管语文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鲜明的思想感情,然而,并不是每位教师都能成功地渗透德育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如有位老师在执教《负荆请罪》时,特意安排两个学生表演蔺相如和廉颇,想通过角色再现学习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和蔺相如顾大局识大体的品格,可是表演还未结束,同学们已大笑不止,原来两名同学的表演扭扭捏捏、不伦不类,显得滑稽又可笑,以至破坏了课堂秩序,打乱了教学进程,其效果可想而知,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创设好与课文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相吻合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时机尚不成熟。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首先应该淡化自身的权威观念,传统的教师对知识传播的意识较强,视传播知识为最高职责,因此课堂上要求学生惟命是从,当学生稍有偏差,就满脸怒气。教师的这种专制做法,使学生心理压抑、情绪低落。久而久之,一部分依附型学生成了逆来顺受的“机器人”,一部分自主型的学生则产生了逆反心理,学生与教师情感不相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也就成为空谈。

因此,《中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中指出:“通过语文教学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感情,树立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紧迫感,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学生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能力。”这就为我们在语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增强了目标性。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些发展目标中,“德”是位于首位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德育发展。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孟家中心小学 朱红伟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摘 要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启蒙性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课程,更是能提升小学生道德品质的课程。现阶段......

下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