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植保新技术新方法推广现状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植保技术推广”。
广州市植保新技术新方法推广现状分析
当前农产品生产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愈发严格,尤其是对生活必需、与人们日常生活、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农产品安全问题最为关心,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受追捧。而农产品的食用安全又与其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方面密切相关,对植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植保也在积极寻求减少农药使用量、对生态环境污染少、对身体健康安全的新的方法和措施。目前广州市正在大力推广一些试验效果好的新技术、新方法。广州市植保新技术新方法推广情况 1.1 杀虫灯推广应用情况
频振式和农用光谱杀虫灯是一项高效、无害、经济的农林业害虫物理防治新技术。其控、杀害虫效果和应用效益经省内外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新疆和广东顺德、南海、广州等地应用验证都极为显著。
此类杀虫灯具有诱杀能力强、辐射范围广、诱杀害虫种类多的特点。此类灯能将害虫诱至装在灯管外围的高压电网击杀害虫,辐射范围广,一般1盏灯使用面积2~3.33 hm2。对水稻、果树、蔬菜、茶、甘蔗、花卉等作物的大部分害虫都具有诱杀作用,能诱杀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三化螟、稻绿蝽等水稻害虫5目16科42种,铜绿丽金龟、星天牛、尺蛾、蝽等荔枝龙眼害虫6目24科64种[2-31,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地老虎、豆荚螟、瓜绢螟等蔬菜害虫7目29科86种,茶卷叶蛾、尺蠖、衰蛾、白毒蛾等鳞翅目茶主要害虫7种[4]。频振式和农用光谱杀虫灯比传统的白炽灯、黑光灯更具有推广应用的优势,其诱杀害虫的种类、数量和杀灭效果都远超传统灯。而且它的使用对农产品更安全,能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用量、减少农药残留、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1.1.1 广州市应用杀虫灯规模 广州市使用频振杀虫灯和农用光谱杀虫灯始于2004年,在蔬菜、花卉病虫防治方面应用较多。2004年花都区炭步镇文岗村的葱、蒜等蔬菜上暴发甜菜夜蛾,对100 hm2葱、蒜造成毁灭性的危害,发生严重田块的葱管被蛀食一空而绝收。应用新型农用光谱杀虫灯进行防治,大大压低了该虫密度,有效控制了害虫的发生与危害。2005年,番禺东升农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设立新型农用光谱杀虫灯推广试验区26.67 hm2,效果良好。它能诱杀抗药性强的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黄曲条跳甲等蔬菜主要害虫10多种,还能杀灭附近水稻上重大害虫,利于遏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减少农药污染和残留,保护环境,确保蔬菜生产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明显。2005年萝岗区镇龙一花场的非洲菊遭受斜纹夜蛾严重危害,使用多次药剂防治都不奏效,花场老板束手无策。后来改用农用光谱杀虫灯防治,防治效果显著。初期每天都能诱测到满袋的虫,最多一晚单灯诱测到斜纹夜蛾1000多头,迅速减少了田间斜纹夜蛾的密度,减轻危害,大大减少农药用量,降低成本投入,保障该场鲜切花的正常生产,提高鲜花品质。
2011年在食用菌场共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普密型)800台,诱杀菇蝇效果显著,最多一晚单灯诱杀菇蝇达1.4万头,实现食用菌生产不使用杀虫剂的目标,保障食用菌生产和质量安全。
由于前期示范推广频振式杀虫灯的防效显著,为切实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树立“绿色植保”新理念,改进手段,为无公害蔬菜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广州市于2009年起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荐频振式杀虫灯推广应用。2009年起加大推广应用力度,2009年在广州市5个区、2个县级市的23个蔬菜基地和专业村共应用频振式杀虫灯992台,太阳能杀虫灯10台;2010年在亚运村外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250台:2011年蔬菜频振式杀虫灯900台、食用菌场诱杀菇蝇杀虫灯800台,2012年频振式杀虫灯980台;各区、县级市其他途径购置应用杀虫灯共730台。截至2012年11月底,全市频振式累积推广面积约12000hm2,覆盖5个区、2个县级市共83个无公害生产基地、专业村。
1.1.2 广州市应用杀虫灯防治效果 在蔬菜田监测,较显著控制重大害虫的落卵量。通过杀虫灯大量诱杀害虫的成虫,较及时控制害虫成虫交配和雌成虫产卵,显著减少田间落卵量,有效抑制害虫生育,压低田间虫口密度,以蔬菜害虫斜纹夜蛾田间落卵量调查(调查地点:萝岗区洋田村,调查时间: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为例,灯控区斜纹夜蛾田间落卵量比非灯控区下降51.4%,大大降低田间害虫虫口密度,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
监测杀虫灯诱虫数据,提高防效。杀虫灯收集到的数据可用于病虫害测报,弄清害虫的发生规律,抓住了防治适期,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指导防治,把害虫扑灭在发生之初。示范区采取杀虫灯配套安全农药防治蔬菜重大害虫的方法,防治效果达95%,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比单独使用农药的防效提高30个百分点。
1.2养猫治鼠方法的推广应用
鼠害是农业生产的一大祸害,不但咬吃水稻、蔬菜等农作物,还破坏家具、衣物,传播人鼠共患疾病,严重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猫是田鼠的天敌,1只猫可以守护2 hm2农田,养猫治鼠既符合自然法则又经济,同时对人畜安全,是生物防治田鼠的一种成功做法。
2003年,白云区鸦岗村养猫治鼠试验取得成功,成效显著。试验区全村都不需用杀鼠剂,完全可控制田鼠危害,达到农田无鼠害。2004年广东省农业厅在广州市从化良口、鳌头、旗杆等地设11个示范区。2005年,在花都区炭步镇文二村扩大田头养猫治鼠示范面积133.33 hm2。文二村主要种植的水稻、葱蒜、芋头、花生等都是老鼠爱吃的作物,鼠害一直是该村一大患。为了对付鼠患,当地村民最初采用电鼠器来杀老鼠,结果老鼠没有被消灭,青蛙和蛇反倒电死不少,后被禁止使用。后来,放蛇捕鼠,但蛇有冬眠的习惯,灭鼠效果仍不尽人意。再后来,用鼠药防治,甚至人工捕捉(以0.3元/只的价格收购老鼠)等方法,都是成本高,治鼠效果却很差。2004年广州市与花都区在该村建立养猫治鼠试点,采取发放养猫补贴的办法加以推广,每只猫补助30元,全村建有猫舍108间,养猫200多只。据调查,自实施养猫治鼠以来,文二村的老鼠数量减少了80%以上,作物受害率低于1%。不仅全村133.33 hm2农作物基本无鼠害,且每年可节省灭鼠费用2万多元,取得了显著的效益。2005年该点被列为全国灭鼠示范点和省灭鼠示范点。广州市养猫治鼠应用面积约333.33 hm2,达到示范区基本不需使用杀鼠剂,农作物基本无鼠害的目标。1.3性诱剂防治蔬菜害虫应用情况
性诱剂诱杀害虫是利用害虫的趋化性进行杀灭害虫的。用新型性诱剂诱芯(线形)放置于配套的诱捕器内,用铁丝将诱捕器固定在小竹子上,在诱捕器下端套上一个可乐瓶,将整套器械置于菜田间,整套器械的最下方必须高于作物面。可诱捕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效果明显,最多一晚可诱虫500头/瓶,诱芯可使用40 d以上。前几年,性诱剂诱虫多数用在病虫测报方面,近年该技术已转用于虫害防治方面。目前,广州市已在白云区钟落潭镇水沥村、双岗村万亩红葱基地等地进行以性诱剂防治葱蒜甜菜夜蛾试验示范,示范面积140 hm2,已初见成效,最多一晚诱虫700头/瓶。此法能快速减少田间甜菜夜蛾密度、降低落卵量,减少农药用量,成本低、效果好。
2存在问题
2.1推广新技术主要靠政府推动
新的好的技术在农村推广的初期,主要依靠政府推动,自发购置使用不多,推广力度有限;而且由于配套资金缺乏,基层也没有配套,没有足够的资金完成新技术的示范工作,没有示范,农民不容易相信新技术、新方法。
2.2基层群众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差 近年来,无论是在推广病虫害测报新技术或是防治新方法时,都存在基层群众难于接受的情况。部分农民意识守旧,怕承担风险,担心影响当前田间作物的生长,盲目拒绝新事物,不愿意接受新技术,新技术推广难。
2.3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不足
新技术在农村宣传普及力度不够,农民对新技术的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新技术的好处和效益,无法应用新技术:与此同时,一些愿意应用杀虫灯、色板等新技术的使用单位不清楚购买途径,或使用后损坏,却因没有厂家维修联系,未能及时维修而打击继续使用该技术的积极性,影响新技术的推广。
24新技术的后续维护跟不上
新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后续维护和管理跟不上,常出现杀虫灯灯管易损耗、外壳易老化、接虫袋丢失,个别地方出现电线或杀虫灯被盗的情况,性诱剂因南方雨水多失效快等现象。生产厂家由于是统一生产,短时间内很难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升级产品,进而影响新技术在广州地区的应用。
3对策建议
3.1 转变思路,充分发挥主动性
结合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物理防治等新技术的应用减少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农药”这一公害的使用,保障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推广新技术,要提高区县基层管理部门在推广新技术中的主导作用,争取当地财政资金支持,上下联动,通过农机补贴、开展植保新技术等相关项目,充分调动新技术对象用户,尤其是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用户的积极性主动性。
3.2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宣传力度 面向广大农民群众,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班,着重介绍新技术新方法优点和高效益,提高认识,积极宣传植保适用新技术,提高技术人户率。同时通过电视、广播、墙报等形式,大力宣传保护环境、降低农药使用量,提倡农民自觉环保,提高农民对应用杀虫灯等环保新技术的接受度。
3.3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后续管理工作
使用单位对所应用的新技术要加强日常管理、防盗和安全使用等后续工作,有条件的单位要实行专人专管,保障新技术在使用寿命内正常运作,保障新技术的使用效果。
3.4扩大新技术新方法的示范范围,提高技术覆盖率
继续推进新方法的应用,增强示范作用。继续扩大田头养猫治鼠示范;进一步推广生物农药;办好农用光谱杀虫灯防治蔬菜害虫、花卉斜纹夜蛾示范点,进一步扩大应用面积:办好白云区万亩红葱基地甜菜夜蛾的性诱剂防治示范点。同时,结合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需要,进一步扩大示范面积,在广州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方法,运用大基地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增强新技术的示范作用,从而提高新技术的覆盖率。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我镇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镇结构调整的首要问题,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
新技术新项目推广总结---显微镜下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自该新技术项目获审批以来,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0例,所有病例均经过医务科审批、同意,科室集体讨论后实施,所有病例效果满意,......
摘 要农业推广是通过教育农民将科学研究和新知识传播到农业实践过程的活动。新型工业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始终要以高新技术为支撑。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则以高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制度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和意义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2009年农七师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总结为认真贯彻落实兵团农业(机)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农七师农业生产和农牧团场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断拓展农机工作的新思路,以发展高效、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