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课内阅读_四级语文上册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2:14:2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四年级语文上课内阅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四级语文上册”。

四年级语文上课内阅读

★1.观潮

一、课文思路

1.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的。

2.潮来时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抓住了来潮时是(声音)、(样子)、(气势)等特点来进行描写的。

3.钱塘江大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是因为(与当地的地形有关)。

★3.鸟的天堂

一、课内阅读

1.《鸟的天堂》一文,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一棵茂盛的大榕树),而没看到(鸟),第二次看到了(许多形态不

一、颜色不一的鸟)。2.作者在看到大榕树后,发出了感叹之语:(这美丽的南国的树)。3.文中前四次出现“鸟的天堂”都加引号,是因为(鸟的天堂是指的大榕树,把大榕树夸张成鸟的天堂,是一种特定称谓,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最后一次没有加引号是因为(作者亲眼看见许许多多鸟在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真像天堂一样)。4.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因为①(大榕树给鸟提供了环境)②(大榕树枝叶茂密充满生机)③(农民们不许捉鸟)。

★5.古诗两首

一、解释词句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不知道庐山的真样子,是因为自己在山里面,只能看到一部分。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译:不要笑农民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总能用足够的东西招待客人。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译:走过了一座座山,一条条河,以为没有路,在前面看到一簇簇花,一棵棵树,就知道前面又有村子了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译:在正面看都是连绵不断的山岭,在侧面看都成了一座座山峰。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

形状、姿态 是不同的。

二、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答: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感到没希望了,忽然有了新的转机。

3、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应该用那句诗句来形容?(横看成岭侧成风,远近高低各不同)

三、悟理:

1.《题西林壁》让我们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结果是不同的,我们要全面看事情。

★6.爬山虎的脚

一、理清思路 1.爬山虎的生长地方 2.叶子的特点

3.脚的特点:(1)脚的样子(2)脚是怎么爬的(3)脚和墙的关系

二、通过课文

1.通过课文我们体会到作者观察的方法是(细致、长期连续观察)。

2.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爬的:触墙,细丝头上变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7、蟋蟀的住宅

1、这篇课文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在文章中大量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

2、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另外蟋蟀住宅的选址,住宅内外的设计,如向阳,能排水,大小要适宜,住所要简朴、卫生等。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

9、巨人的花园

一、课内知识

1.本文显著特点是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巨人回来前后(花园情景)的对比;拆围墙前后(巨人态度、感觉)的对比。2.这篇课文让我们懂得(快乐要与大家分享)。

3.“换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句话怎么理解?

答:这是巨人醒悟后的一句话,他明白了花园没有春天的原因:他太自私、任性、太冷酷,一次次赶走孩子,他想自己独自享受一切,可换来的是寂寞和寒冷。

10、幸福是什么

一、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别人有益的事情。

二、义务-----尽自己的责任。

三、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得到幸福,就必须通过辛苦的劳动,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好处,使别人幸福,自己才会幸福。

11、去年的树

一、课内知识

1.这篇童话故事的作者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故事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

2.这篇童话告诉我们要(珍惜友谊,遵守诺言)。3.鸟儿睁大眼睛对着灯火看了一会。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就飞走了。

(1)两句话中都有“看”,鸟儿没看见朋友,只看见了(灯火),第一个“看”,鸟儿仿佛在说:“(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第二个“看”鸟儿仿佛在说:“(朋友,我遵守了诺言,给你唱歌,我要走了,再见)。”

12.小木偶的故事

一、课内知识

1.童话分为(2)类,一类是作家创作的。著名的有丹麦的《安生童话》,德国的豪夫童话,中国的叶圣陶、张天翼写的童话,英国的王尔德童话。另一类是群众中流传的,后来经人搜集、整理,如《格林童话》。

★13.白鹅

一、课内阅读知识

1.本文作者是(丰子恺),他不但是(散文)家,还是一位(漫画)家。2.本文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方法突出特点。(如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委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还运用了(反语)来表达感情。(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3.“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这是一句反语)窥伺------偷偷地观望,等待时机。这句话中把鹅比作(老爷),表面是贬低鹅,实际上表现出作者喜欢鹅的思想感情。

★15.猫

1.课文从(猫的性格古怪)和(它满月时的可爱)写出了对猫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作者用举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采用了总分式的构段方式。

2.猫的性格古怪表现三个方面:①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②既胆小又勇猛③高兴时和不高兴时的表现。

16.母鸡

1.作者是(老舍),本文通过(描写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2.作者对母鸡的感情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3.“我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是(作者看到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为母爱感动)。

4.《猫》和《母鸡》写法上的相同点:①采用总分段式②文章都是由两部分组成③作者的语言生活化④写动物的特点都是举生活中的例子。

★17.长城

1.文章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来写的。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第1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长),运用了(列数字)和(比喻)的说明方法。第2自然段是围绕长城的(高大坚固)来写的,分别写出了(城墙)、(垛子)、(射口)、(瞭望口)、(堡垒)。

18、颐和园

1.这篇文章是按(参观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的。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2、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

3、对句子的理解。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画舫”是指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这句话运用(动态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一个“滑”字,颇有情味,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19课

1、对句子的理解。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宏大”是巨大、宏伟的意思。这句话在文中(单独成段),既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0课

1、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2、诗句意思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烟花三月”写出了三月的扬州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景象。(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孤帆”并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船上。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两行诗由写景转入送别: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多杯。)

相关链接:送别诗: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1课

1、对句子的理解。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含义: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2、《搭石》表现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22课

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体现出了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2、词句解析。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而台湾青年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

25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

26课

本文写了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本文告诉我们“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与题目呼应,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句子解析:

(1)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干净”,在这里指句子简洁明白,不啰嗦。“规范”,指语言标准、典范。(2)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受。27乌塔

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在中外孩子对比中突出了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诗句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后来这句诗经常被人引用,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课文中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30*电脑住宅:

全文是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来介绍的。

四年级语文课内阅读复习

2018年上四年级语文课内阅读复习资料一、古诗词三首1、《独坐敬亭山》这首诗通过对 ()的描写,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2、在《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中表现诗人孤独、寂寞心情的......

七年级上语文课内阅读理解

七年级上课内阅读理解班级: 姓名: 得分:(一)阅读《三峡》一文,完成下列习题。 (1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课内阅读

(一)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2、主要写了“”这个景点。3(二)北......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课内阅读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课内阅读 第一单元 单元综述本单元在七年级上、下册新诗教学的基础上,相对集中学习新诗,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诗歌的语言是一种凝练、形象......

四年级语文期末课内阅读复习题

四年级语文期末课内阅读复习题(一)(一)古诗阅读 1.古诗《题西林壁》(1)、这首诗是()朝诗人()所写。 (2)诗中“缘”指的是()的意思。 (3)、表示立足点和角度,所得出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可以用(),()来......

下载四年级语文上课内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语文上课内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