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心理分析浅论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游客心理分析”。
游客心理分析浅论
推荐人性本恶,人无法脱离动物的本能,那就是自私。人又是欲望的载体,一举一动,无不透露出人的需要。人的欲望最主要有两种,一种的生理需要,一种是精神需要;其根源是食欲和性欲。人们出门旅游往往也是这两种欲望的表现。
现在整个旅游市场瞬息万变,突出表现为信息化,大众化,个性化,功利化。作为导游如果不及时升级更新,很容易就被市场所淘汰,现在最难把握的主要是旅行社的操作[市场价格,旅行社与导游的关系]和游客的心理。在这里,主要想讨论的是现在游客的心理,以及如何把握客人的心理。
一 游客最大的目的是为了“开心”。
从一接机开始,游客的眼神和动作无不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对海南的一切都迫切希望去了解,同时对于一个全然不熟的目的地又渴望得到安全的保障。所谓这个“开心”是和恐惧相对立的,把握开心和不开心这两个杠杆是导游工作的基础。现在整个旅游市场,游客是很了解的,就算游客没有来过海南,从媒体的报道和亲友的告戒中也多多少少能够了解。以前导游的操作模式大部分都要丢掉,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客人玩得更开心。
二 幽默和优质的服务是导游谋生的手段。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保护圈”,一些熟悉的亲友都被纳入这个保护圈之内,外人一般不容易走入这个圈子,海南的旅游市场已经深深地伤害了游客的心灵,作为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唯一的朋友,导游就必须想方设法地进入游客的圈子,以前单凭海南概况的介绍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要,游客要的是自己能笑能开心。如何能让游客笑起来才是关键。听过马三立大师的朋友都知道,他的单口相声凭的不是语言的华美,最主要是他的表情和动作,但是还有一点,那就是马三立大师永远都站在听众的立场去思考听众真正想听的是什么。从这一点出发,导游在旅游车上的讲解就一定要适合游客,不管是荤段子还是大众笑话,每讲完十几二十分钟,就应该有一些能让客人提神的语言,不管导游怎么操作,游客一旦能够开心,就算有些小的过失,也不会见怪导游太多,意见表的问题就好解决了,三大项、购物在无形的欢笑中也随着开心而跟上了。
服务包括讲解和控团,讲解分车上和车下,记住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做的研究,身体的表现作用为55%,内容作用为38%,语言仅为7%。控团包括车下与游客交流,餐食、住宿、景点安排,最重要的是在大多数景点要跟着游客,从接团到送团,每个游客交流至少5分钟以上为宜。只有在景点或休息时间的机会与游客聊天,拉家常,才能真正了解客人的需要,同时才能让客人了解导游。人性既然是以自私为主,那么相对来说,一定有无私的方面,这个“无私”就是——同情心,大部分的客人是因为需要才消费,但同情心也是消费的理由。
三 第一印象七秒钟效应
经研究表明,人与人接触时七秒钟内就可以对对方做出大致的判断,这种判断是直觉而无须通过语言。很多旅游车司机长期的工作接触,对游客的消费情况也有如此感觉。在最初的七秒钟内,每个人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眼睛、表情、身体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导游只有七秒钟时间在第一接触中留给游客明确的印象,游客将对导游的长相、气质、工作能力进行评估;当然,这不绝对准确,导游在车上的最初讲解最为重要。“杀气”
导游的气质形象是游客评价的最初标准,“杀气”就是气质的直接表现。也不是说每个导游要有一股杀气,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有些人天生就给别人一种威慑力,从眼神、身材、神情中就可以判断出来。展示这种威慑力也就是展示自己的修养,集中体现在眼神、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等方面,人的修养靠自我反省和读书,多看镜子修整自己的外表也是反省,读书是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以达到古人说的金丹换骨。微笑
微笑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轻松愉快,特别是发自内心真诚的微笑。日本人江本胜利用十几年的研究写了一本书《水知道答案》,介绍水的特性,通篇主旨说的是三个字“爱,感谢”,用爱人的心和感谢的心去感应他人,以唤起他人心灵的共鸣。但他说的“爱”字不是很准确,作为导游应该用一个“慈”字,老子说的“我有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见道德经六十七章],慈包括了爱而不计较的含义。真诚的慈爱从内心通过眼神表达出来,加上笑容就是微笑。
四 人性自私的特点贵己贱人
贵己贱人这一说法来自于庄子,说举不好听的,就是人的虚荣自重心理,也可以说是自尊心。
自尊心是人进步的动力,来源于人的嫌恶感。人的自尊心形成于三到五岁之间,这段时间是性格和智力形成的关键,儿童接受成人的教育,对行为的模仿和取舍,加上欲望的实现[或压抑]造就了嫌恶感的逐渐形成,又逐渐形成了道德观、羞耻心和习惯。表现在成年人方面,就是好面子,自我欣赏,追求成就感,这是人的自重心理,而万物也都是如此。人的虚荣心表现得不好的是好摆谱,看不起别人,官本位思想和阴阳思想。
轻视他人就是重视自己的需要,而不在乎他人,这是人之常情,因为无论是谁,都只关心自己,人的自重心决定了人们不会对别人感兴趣,除非他需要。作为导游而言,游客不会在乎导游有没有工资,不在乎你的喜怒哀乐,只是来到了陌生新奇的地方,他需要导游的帮助,需要快乐开心,需要躲避不安全情况的发生。人是有感情的动物
人也许是靠精神支撑而活着的,出门旅游的目的是为了精神的愉悦。前面说过人性自私,而必然人性中会有无私的一面,那就是同情心,人们的同情心理表现关键在于发生的事情要与他息息相关,在他周围环境发生。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印度洋海啸不愿捐钱,而身边的人有困难马上援手的原因。
人的心理有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过程,嫌恶感发展了人的感情,人的情感靠感官的接触,配合自身的潜在意识,总是凭自己的感觉[喜恶]去评价和认识事物,先感性而后理性。在贵己贱人心理的影响下,往往表现出对强者的羡慕或妒忌,对弱者的同情或怜爱。对于导游而言,情感的运用显得特别重要,在当前诚信如此糜败的社会中,情感已经被现实的功利主义所蒙蔽,人们重视的是钱而不是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薄,距离越来越遥远,出门在外,人们更需要一种关心,一种温暖人心的关怀和帮助,甚至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都能让人感动。
导游没有工资也许就是一种武器,因为人需要关心和帮助。好奇心和恐惧感
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新鲜感,游客也不会出门远行,因为这样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以此而开心,开心的对立面就是害怕,恐惧。“其出弥远,其知弥少”[道德经第四十七],越是陌生的地方了解越少,而心理上不安全的因素就越多。有一个导游写到“他必须听导游的话,不然人生地不熟,出了问题怎么办,这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意识…..如果到外面,可能被宰得更惨,利用这一点给客人做心理疏导。”
知止者戒,做什么事都要适可而止,有一些话只能点到为止,有一些预防性的善意提醒一定要把话说圆,不可不说,不可多说。成见
人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盲点,习惯先入为主,喜欢以偏概全,甚至不明就理,一秆子打翻一船人。《大学》有曰:“人之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一种思想或现象一旦多次反复折射入大脑,形成一种理性的认识,全面一些就是理论,片面一些就是成见。要改变人的成见可不是容易的事,需要时间逐渐去抹除。作为导游为了改变外界对其工作的影响,就必须从实际的周围情况出发,保护好自己的客人,如:不管是拉客仔还是别的客人对我方的游客进行介绍,统统把他们归纳到“托儿”一类去。低团费的团队从导游无工资这一点出发,高团费的团队也许就靠赏罚定律了。从众和攀比心理
从众心理是动物的本能,人也不例外。人们常说的“领头羊”就是如此,赶羊往往只赶一两头,其他的羊会自动追随,聚在一起跟上,即使在四通八达的路口,一般也不会有羊会遗失。人也有这种意识,大众心理,随波逐流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为了心理安全,许多人都认为跟着大伙没错,在选择的迷失中只有随大流是最安全的,如在股市中、排队坐车或购物,这种现象是最常见的。
攀比心理来自于人的妒忌心或竞争心理,也许社会的进步竞争心理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在现在生活中甚至兄弟姐妹之间,人人都喜欢互相比较,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没有攀比就没有如此多姿多彩的生活。
在购物内,除非游客完全不相信导游,一般情况下导游最好跟着游客,把游客集中起来,有一个北京导游做得很好[见《导游促销技巧》黎泉版 P12页]先带客人从价格高的商品开始鉴赏,教老大妈买便宜的,等等。购物应该先从一两个客人做起,然后带动其他人。贪小便宜和怕吃亏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huo陷井中,而莫之知辟也”《中庸》,翻译成白话就是人人都说自己是明智的,但是在利欲的驱使下,却象禽兽一样落入网笼和陷阱之中,连躲避都不知道了。这就是贪欲对人的影响。
在逛街的时候,很多商店都是打折成风,买一送一,跳楼价,或是免费赠送等等多得数不胜数,这已经是使人麻木的事情了。但打折造成的人山人海,生意火暴的场面愈衍愈烈,甚至在很多景点、餐厅、包厢之中,“托儿”、“老乡”屡屡得手,利用的都是人们爱贪小便宜的心理。同样,在日常生活中请客吃饭,送礼攀亲等等方式,使很多人不好意思而去帮忙照顾,象这种“受人钱财,为人消灾”的形式,也是小便宜的一种。
其实都是手段,导游同样可以利用,在景点内买些水果,给游客加菜,只要不做得太明显过分都是可行的方法,有些聪明的导游在客人不消费的情况下,反向运用刺激客人,也取得不凡的效果,不过要注意控制反向运用的尺度。
此法最佳利用在人妖和潜水上,人妖是利用了人们猎奇和刺激的心理,如果有客人不看的话,为了保证观看的人数,可以利用两点,一是在中国人妖是非正规合法的表演,即将要取消
长白山旅游市场与客源分析一、旅游市场分析(一)全国旅游市场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
中国出境游客不文明行为分析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公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利用闲暇时间外出观光、度假的游客日渐增多。中国出境旅游的迅速发展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但是部分游客“......
为科学准确地反映2011年我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国家旅游局组织实施了“入境游客花费情况抽样调查”。调查的有关情况、数据及结果分析报告如下:一、2011年入境游客抽样......
心理分析报告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分析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心理分析报告1人......
李某,女,15岁,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