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章心理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违章操作心理分析”。
目前书面上还是网络中,还是安全专家撰著,大多数都是把造成工伤事故的起因趋向于职工,因为他们是第一受害者,也是第一违章者;深入分析事故发生当时瞬间的职工心理,一般分10大心理作用,这些心理实际上没有实际案例详情说明,也没有实际意义;因为心理作用在人的心理,你很难判断准确心理作用,只是根据他平常的性格缺陷来判断;缺乏内心访谈实录。有道是“一方官员一方天”;心理作用最大威力能源在于领导,他们瞬间的喜怒哀乐的心理作用,直接影响一方一天的文化,他们的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一个能源源头的释放,这就是权利“量子”的作用。
一、马虎心理 办事不认真,粗枝大叶,麻痹大意,学习浅尝即止,做事丢三拉四;领导一般对安全生产表现为漠不关心,对待安全工作挂在“口头”,不想和安全粘一点边,安全就是安全帽,安全讲话全部由秘书代劳,总体一句话:说的比做的好。(愚昧无知)
二、侥幸心理
偶然获得成功或意外地免去不幸,觉得违章作业未必就一定会出事故。多次违章、多次“闯红灯”未发生事故;赌博心理放在首位,总体一句话:富贵险中求,恶向胆边生。
三、逆反心理
对上级领导不满意、不服气、闹别扭,或是认为“标准”与“措施”太繁琐、太束缚人,从而产生抵触情绪。抓好安全生产对自己“荣升”意义不大,别人靠的是“沽名钓誉”上去的;总体一句话:谁抓安全生产,谁“倒霉”。
四、莽撞心理
言语行动草率而不审慎,有关事项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就冒险蛮干。违章指挥,不顾国家法律法规,企业的规章制度,随心所欲,不按照管理学、安全工程学的原理规律办事。总体一句话:我想咋干就咋干。(骄奢淫逸)
五、投机心理
爱耍小聪明,喜欢投机取巧,但往往弄巧成拙。个别领导在安全生产方面“喜欢拆东墙补西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总体一句化:只讲天灾,淡化人祸。
六、自满心理
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听不进不同意见,低估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认为抓好安全生产就是“严防死守”,不学习,不看安全报刊,抓安全生产自以为是,总体一句话:有一种抓安全生产一抓就“灵”的感觉。
七、浮躁心理
心态不平衡,轻率、急躁,不按科学程序办事。安全生产不确定因素太多,想抓好不可能,总体一句话:安全生产没有灵丹妙药。
八、懒散心理
懒惰、不自检束,自由散漫。安全检查“走马观灯”,不愿意深入基层,高高再上。总体一句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九、疲惫心理
过度劳累或受某种刺激,体力、智力和情绪处于压抑状态,思想不集中,反映迟钝。一年365天,天天讲安全,厌倦加疲倦,长期不出事故,麻痹思想严重,总体一句话:抓好安全生产太没“劲”了。
十、盲从心理
办事没有主见,人云亦云。别人怎么抓安全生产我就怎么抓,不管适合不适合本企业文化;或者,领导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总体一句话:百般无奈,只好随波逐流。
(一)逞能心理
作业人员在生产现场工作时,不是凭借安全生产工作规程而是靠想当然,自以为是,盲目操作。还有部分作业人员自以为技术高人一等,按规定作业前应到现场核实设备,但是自己认为熟悉现场设备和系统,逞能蛮干,凭印象行事,往往出现违章操作、误操作或误调度,造成事故。
事故案例:未停车调机器 手指被绞伤(逞能心理)
【事故经过】
1、2006年6月15日,某厂车工刘某与郭某谈起零件加工任务,抱怨自己的机床太陈旧,离合器不灵便,停车位稍有偏差主轴便会反转,跟维修工说了几次也没调合适。
2、郭某听了之后说“这有什么呀,我给你调。”刘某半信半疑。郭一只手拿螺丝刀拨压弹簧,另一只手扭可调瓦螺帽。
3、突然主轴飞转,将郭两手多指绞成粉碎性骨折。【事故原因】
郭某自恃是老师傅,懂机床结构,违章在不停车(马达工作)情况下冒险在离合器停止位置调整螺帽。因身体紧靠床头箱,腿不小心碰到床体前离合器操纵杆,致使主轴瞬间转动,郭某两手被齿轮绞伤。【防范措施】
1、检修机床必须在撤掉电源箱刀闸在停机状态下方可进行,严禁开机时调整传动箱机件。
2、处理故障的维修应报由检修人员进行。
3、教育职工严格遵守机床安全操作规程,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
(二)惰性心理
惰性心理也称为“节能心理”,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a.干活图省事,嫌麻烦。
b.节省时间,得过且过。
事故案例:抱省事心理违章作业 不幸挤压身亡(惰性心理)
2001年1月28日,四川省某磷矿化工厂磷铵车间磷酸工段化工一班操作工王某,在对磷酸工段盘式过滤机辅料情况检查时,致发生盘式过滤机翻盘叉及翻盘滚轮、导轨立柱、导轨挤压、辗压伤害事故,致王某左腰部、后背部挤压伤、双腿大腿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经过】
2001年1月28日0时30分,确铵车间化工一班值长陈某、班长秦某、尹某、王某等人值夜班,交接班后,各自到岗位上班。陈某、秦某俩人工作职责之一包括到磷酸工段巡查,尹某系盘式过滤机岗位操作工,王某系磷酸工段中控岗位操作工,其职责包括对过滤机进行巡查。5时30分,厂调度室通知工业用水紧张,磷酸工段因缺水停车。7时40分,陈某、尹某、王某3人在磷酸工段三楼(事发地楼层)疏通盘式过滤机冲盘水管,处理完毕后,7时45分左右系统正式开车,陈某离开三楼去其它岗位巡查,尹某在调冲水量及角度后到絮凝剂加料平台(距二楼楼面高差3m)观察絮凝剂流量大小,尹某当时看到王某在三楼过滤机热水桶位置处。经过一分多钟,尹某突然听见过滤机处发生惨烈的叫声,急忙跑下平台楼到操作室关掉过滤机主机电源,然后跑出操作室看见王某倒挂在过滤机导轨上。尹某急忙呼叫值长陈某和几个工人,一齐紧急施救。当时现场情况是:王某面部向上倒挂在盘过导轨上,双手在轨外倒垂,双脚在导轨(固定设施)和平台(转动设备,已停机)之间的空档(200mm)内下垂,大腿卡在翻盘叉(随平台转动设备)与导轨之间,已明显骨折。施救人员迅速倒转过滤机后将王某取出,并抬到磷酸中控室(二楼),经紧急现场抢救终因伤势过重于8时25分死亡。【事故原因】
经事故调查小组多次现场考证、比较、分析,一致认为致伤原因如下:
(1)死者王某自身违章作业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直接原因。一是王某上班时间劳保穿戴不规范,钮扣未扣上,致使在观察过程中被翻盘滚轮辗住难以脱身,进入危险区域;二是王某在观察铺料情况时违反操作规程,未到操作平台上观察,而是图省事到导轨和导轨主柱侧危险区域,致使伤害事故发生。
(2)王某处理危险情况经验不足,精神紧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又一原因。当危险出现后,据平台运行速度和事后分析看,王某有充分的时间和办法脱险。但王某安全技能较差,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3)车间安全教育力度不够,实效性不强,是事故发生的又一原因。王某虽然参加了三级安全教育,且现场有规章、有标语,但出现危险情况后,针对性、适用性不够,说明车间安全教育力度、深度和实效性不高,有待加强。
(4)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是事故发生的又一原因。通过王某劳保用品穿戴和进入危险区域作业可以看出,虽然现场挂有操作规程,但当班人员对王某的行为未及时纠正,说明职工在“别人的安全我有责”和安全执规、执法上还有死角,应当引以为戒。
【防范措施】
(1)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注重针对性,加强实效性,特别是第二、三级安全教育要讲个性,讲个体,讲个案,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做到安全知识和技能人人理解,人人掌握。
(2)加大安全工作的执规、执法力度,切实做到“我的安全我负责,别人的安全我有责”,相互监督,相互关心。
(3)对事发地点盘式过滤机周围增设一圈防护栏,并悬挂安全警示牌。
(4)加强节假日的安全工作管理,教育职工认真做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警钟长鸣。
(5)加强安全管理,认真扎实地落实安全工作严、实、细、快的工作作风。勤查隐患,狠抓整改,防患于未然。
(三)逐利心理
企业制定奖勤罚懒制度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个别作业人员(特别是在记件、计量工作中)为了追求高额记件工资、高额奖金以及自我表现欲望等原因,将操作程序或规章制度抛在脑后,盲目加快操作进度,而不是科学的改进操作程序。事故案例:违章蛮干脚踝被夹(逐利心理)
【事故经过】
某冶炼厂给料系统由一台皮带输送机送料,经腭式破碎机破碎后进入下一工序。某日夜班(零点至早上八点),职工王某在此岗位负责操作,由于当班所破碎的原料大块的较多,破碎机难于吃进,遇到大块的矿石必须停机将矿石取出,人工用大锤先将其砸成小块。按正常给料时的操作完成当班生产任务只要五个多小时,而这回到距离下班时间还有两小时时才完成当班工作任务的60%左右。凌晨六时左右,一块大料进入破碎机,操作人员王某看到破碎机只是在不停空转,矿石没有下去,便将皮带输送机停下,径直走到破碎机进料口,左脚踩在操作台边缘,右脚使劲往破碎机进料口踩矿石。石块终于被挤压进去,但由于王某用力过猛,右脚也进入了破碎机,脚踝以下全部夹碎。【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王某违章操作。为了尽快完成当班生产任务,急于求成。按照该厂破碎机操作规程规定,破碎机被料卡住时,必须停机处理。而王某未采取停机处理措施,而是用脚踩大块矿石,从而导致此次事故发生。
间接原因
1、该厂安全管理松懈。王某未按规定穿劳保鞋上班,当班班长发现这一情况也未加制止。
2、职工安全意识薄弱。本次事故中王某如果多一点自我保护意识,完全可以避免此次事故的发生。
3、重生产不重安全也是导致本次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责任认定
该厂安全主管部门通过对事故现场及作业环境进行调查分析,认定这是一起人为责任事故。王某为事故主要责任人,当班班长由于疏于管理也对此次事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该厂对两名责任人进行了处理:王某已经构成重伤,不再做经济处罚,待康复后停工反省30天,并写书面保证。当班班长则给予免职处理。【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
2、加大生产现场安全检查力度,杜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二是:行为者对自己行为能力过高的估计。行为者的个人能力越强,技术越好,经验越丰富,则自认为行为成功的把握就越大,行为动机就越强烈,就是人常说的“技高人胆大”,往往将规章制度抛在脑后。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人员误操作事故快报中,不少就是班组长、技术员等主要业务骨干人员违章违纪造成的。分析违章者的违章心理有以下几种情况。
(四)麻痹心理
麻痹大意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行为上表现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口是心非。盲目自信。
a.盲目相信自己的以往经验,认为技术过硬,保准出不了问题。(以老同仁居多)b.认为“违章”是以往成功经验或习惯的强化,多次做也无问题。我行我素 事故案例:旋转作业戴手套,违反规定手指掉(麻痹心理)
不同的工种都有不同的工作服装。在生产工作场所,我们不能像在平时休息那样,穿自己喜欢穿的服装。工作服装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更重要的它还有保护你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作用。忽视它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就是忽视了你自己的生命。有时我们的操作人员习惯了戴手套作业,即使在操作旋转机械时,也不会想到这样不对,但是操作旋转机械最忌戴手套。因为戴手套而引发的伤害事故是非常多的,下面就是一例。
2002年4月23日,陕西一煤机厂职工小吴正在摇臂钻床上进行钻孔作业。测量零件时,小吴没有关停钻床,只是把摇臂推到一边,就用戴手套的手去搬动工件,这时,飞速旋转的钻头猛地绞住了小吴的手套,强大的力量拽着小吴的手臂往钻头上缠绕。小吴一边喊叫,一边拼命挣扎,等其他工友听到喊声关掉钻床,小吴的手套、工作服已被撕烂,右手小拇指也被绞断。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劳保用品也不能随便使用,并且在旋转机械附近,我们身上的衣服等物一定要收拾利索。如要扣紧袖口,不要戴围巾等,上海某纺织厂就曾经发生过一起这样的事故。一名挡车女工没有遵守厂里的规定,把头巾围到领子里上岗作业,当她接线时,纱巾的末端嵌人平时没有注意的梳毛机轴承细缝里,纱巾被绞,该女工的脖子被猛地勒在纺纱机上,虽立即停机,但该女工还是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所以我们在操作旋转机械时一定要做到工作服的“三紧”,即:袖口紧、下摆紧、裤脚紧;不要戴手套、围巾;女工的发辫更要盘在工作帽内,不能露出帽外。
(五)帮忙心理
在生产现场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开关推不到位、刀闸拉不动等现象,操作者常常请同事帮忙,帮忙者往往障于情面或表现欲望,但是在不了解设备情况下,如果盲目帮忙去操作,极容易造成事故。事故案例:擅自上机操作 伤害自己(帮忙心理)【事故经过】
2000年11月28日,河南省某化肥厂机修车间,1号Z35摇臂钻床因全厂设备检修,加工备件较多,工作量大,人员又少,工段长派女青工宋某到钻床协助主操作工干活,往长3m直径75x 3.5不锈钢管上钻直径50的圆孔。28日10时许,宋某在主操师傅上厕所的情况下,独自开床,并由手动进刀改用自动进刀,钢管是半圆弧形,切削角矩力大,产生反向上冲力,由于工具夹(虎钳)紧固钢管不牢,当孔钻到2/3时,钢管迅速向上移动而脱离虎钳,造成钻头和钢管一起作360度高速转动,钢管先将现场一长靠背椅打翻,再打击宋某臀部并使其跌倒,宋某头部被撞伤破裂出血,缝合5针,骨盆严重损伤。【事故原因】
事故发生后,厂领导高度重视,对事故责任者送医院进行治疗,厂安委会组织安环处、劳资处、机修车间,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现场工作环境进行查看,召开事故分析会,查清事故责任、原因。
(1)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宋某违反了原化学工业部安全生产《禁令》第八项“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工具不擅自动用”的规定。因为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职工,都要使用设备和工具作为劳动的手段,设备、工具在使用过程中本身和环境条件都可能发生变化,不分管或不在自己分管时间内,可能对设备性能变化不清楚,擅自动用极易导致事故。
(2)宋某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缺乏钻床工作经验,对钻床安全操作规程不熟:①“应用手动进刀,不该改用自动进刀”;②工件与钢管紧固螺栓方位不对,工件未将钢管夹紧;③宋某工作中安全观念淡薄,自我防范意识不强。【防范措施】
(1)本着对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事故案例现场教育。
(2)钻床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能安全培训,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并通过安全考试,持有特种工《安全作业证》才能上机操作。
(3)工件与工具夹应用扳手或专用工具紧固牢,严格按照钻床安全操作规程办事,切莫只对表面操作程序简单了解就上机操作。
(4)工段长在派人更换岗位工种时,首先交代本岗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特别是参加工作较短的青工。
一、违章行为的心理腐蚀性分析
违章的心理腐蚀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人都有模仿的本能,或随众的心理,它不论是对好的还是对不好的都有一种学习或模仿的心理。在没有见过违章前,遵章守纪的意识占据了你的思想,这时你能判断什么是违章、什么是危险,自然能抵住自己违章的念头。见过违章后,看到违章者一次次都能侥幸地躲过监察和危险,这时虽然你没有违章,但在你的记忆中就有了违章的潜意识,你的思想就会潜移默化接受这种违章行为,受违章的腐蚀。
1、违章行为的诱惑力
违章行为是为了获得短期的便利,而进行投机取巧,或受利益的驱使、诱惑而对工作采取偷工减料、投机取巧、耍小聪明来完成原本比较繁锁但安全的工作,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因而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违章不等于事故,事故不等于人员伤亡,这就使违章者敢进行违章的思想根源。他们抱着侥幸和投机心理进行违章,违章一时得逞便认为违章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据资料统计,每300次“三违”中只有1人死亡,1人重伤,5人轻伤,也就是说,有293次“三违”不会发生事故,这就是违章行为的诱惑力。这对个别安全意识不强、意志薄弱者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也就加剧了个别人侥幸和投机心理。同事们见到违章者一次次违章都能侥幸地躲过监察和危险,能获得更多的方便或更多的利益,才铤而走险,致使“三违”现象屡禁不止。
2、违章的腐蚀性
违章行为或许能得到了一些零头小利,但它不仅腐蚀了自己,还会腐蚀他的同事或见到违章行为的人中安全意识不强及意志薄弱者。岂不知侥幸与不幸是一对孪生兄弟,侥幸与悔恨也只隔半步之遥。虽然你一、二次违章都能侥幸地躲过,但不是幸运,而是陷阱,它不仅削弱了你对违章危害的认识,认为违章并没以那么严重,而且把你遵章守纪的思想防线一点点瓦解、腐蚀掉。不错,今天你能侥幸得逞,明天能否那么幸运?违章是不等于事故,但大多数事故却是因为违章引起的。有的是因为看到了别人的违章操作,有了违章的意识,才造成这起事故。
违章行为不仅腐蚀那些安全意识不强的意志薄弱者,对那些安全意识强的也有腐蚀作用。虽然他们没有违章,但见到违章行为也许是碍于同事、老乡、朋友的情面,或是为了班组能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对违章行为不加以制止,采取纵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任其发展,最终难以遏制,一点点的把广大工人的遵章守纪的思想防御阵线逐渐瓦解掉,还可能腐蚀了整个班组,不仅少数人违章得不到根治,还会发展为群体违章。
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分析有数据统计工伤事故中60%至70%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习惯性违章导致的事故就占到人为因素造成事故的80%。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习惯性违章员工的心理活动。......
清新培训材料之违章心理分析及案例解析违章心理分析材料如何杜绝因人员习惯性违章而造成的事故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笔者通过收集事故快报以及自己日常从事安全监......
违章(不安全行为)作业的心理分析及防范违章是事故的根源,有90%以上的事故是违章所造成的。但不是所有的违章都会发生事故,有专家统计,违章所造成事故的概率是每330次违章行为(不安......
违章心理分析案例材料(二)(五)无所谓心理表现为尊章或违章心不在焉,满不在乎。a.是本人根本没意识到危险的存在,认为章程是领导用来卡人的。 b.是对安全问题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
习惯性违章心理分析事故案例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既有人、物的原因,也有管理、环境的原因,但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的因素,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习惯性违章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