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经济发展分析与对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云浮新港发展状况分析”。
云浮市经济发展分析与对策
(惠州学院旅游系地理科学)
摘 要:
云浮,又被称为石城,位于珠三角地区向外辐射第二圈层——环珠三角地区,具
有直接承担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区位条件。本文立足于云浮市实际情况,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有效地利用云浮市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取得经济的有效增长,对云浮市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其产业结构、港口资源、石材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等的分析,剖析影响云浮市经济发展的因素,重新定位,探讨其经济发展的方向及对策。
关键字: 产业结构产业转移港口石材旅游对策
1.导言
1.1研究的背景
【】笔者通过对云浮市的了解(亲身感受建市十几年来的变化、调查、采访)1,及时了解
云浮市的发展动态,加上阅读大量的有关文献,利用网上资源,对云浮市经济发展做了一个大概的分析,以及对云浮市将来的经济发展提出见解。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从广东全省发展来看,云浮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珠三角存在较大的差距,故对云浮市经济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立足山区实际,不断开拓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本地优势,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尽快减少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1.3研究的主要内容
分析云浮市经济发展现状,剖析其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对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取得经济的有效增长以及与之对应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
2.云浮市经济发展概况
2.1地理位置2
云浮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游以南。东与肇庆市、江门市交界,南与阳江市、茂名市相邻,西与广西省梧州市接壤,北临西江,与肇庆市的封开县、德庆县隔江相望。市区距肇庆60公里,距广州160公里,水路距香港177海里,上溯广西梧州60海里。
2.2经济产业发展现况
第一产业(农林业),主要是发挥山区经济的优势,农林业相结合,分为丘陵果林区、山地林区、盆地粮食生产区等,素有中国果品加工之乡、中国无核黄皮之乡、中国砂糖橘之乡等。但产业存在数量多、规模不大、四处分散的局面,管理有待提高。
第二产业,正努力创建中国最大的石料建材生产基地、广东省水泥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广东重要的电子信息和机电产品生产基地、广东重要的食品加工生产基地,以便更好地与珠三角地区发生经济的链接,实行产业转移。其中,因地制宜,重点发展石材、水泥、不锈钢制品、硫化工、电力等五个特色产业。
第三产业,包括有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产业、商贸展览产业等。其中,云城国际石材展贸中心为全亚洲第一,规模之大、石材丰富、特色明显。【】
2.3资源概况
2.3.1矿产资源
云浮市地域在地质上处于云开隆起带的中部,构造复杂,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好,是全国重要的多金属矿化集中区之一,有全国第一、亚洲第二的硫铁矿,且享有“硫都”的美誉。石材更是远近驰名,具有“石材王国”之称。
【】2.3.2港口资源3
云浮新港——西江黄金水道贯穿全境,位于珠江水系“黄金水道”的西江中游南岸云安县六都镇河段,上距广西梧州108公里,下距肇庆65公里,距广州210公里,距香港177海里。云浮新港是珠江水系规划中的地区重要港口,是珠江水系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能力的口岸,同时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项目,是广东内河第一大港。
2.3.3旅游资源
云浮市地域旅游资源丰富,蕴涵的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颇具特色, 既有国家级森林公园, 又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既有闻名海内外的六祖禅宗文化,又有充分展示地方特色的南江文化。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缺乏有规模和影响力的旅游景点,旅游资源分散,竞争力不足,故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3.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
3.1地理位置偏僻,难以大规模的发展经济
由于云浮市的地理位置的影响,四周围都是石山,开发难道大、投资高,加上云浮市作为广东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发展历程相对较短,各方面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导致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
3.1.1经济规模小,基础产业不鲜明、支柱产业发展较弱,先导产业竞争力弱。
首先,经济总量小。2007年云浮的国民生产总值、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在全省靠后,与珠三角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其次基础、支柱产业发展较落后。现有的产业以资源型、传统型工业为主,普遍存在规模小、技术人才缺乏、创新能力弱等问题。除资源型的特色工业外,云浮市其它工业发展较落后,尤其是外向型工业发展滞后,工业企业数量不多,工业生产规模较小,工业化水平低。此外由于经济发展滞后,财政实力弱,导致各种建设负债投入,【】历史形成的债务较重4。
3.1.2缺乏辐射带动力较强的中心城区,起不了一个很好的带动经济增长的效果。
首先,中心城区规模小。作为云浮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中心城区,2007年常住人口不足15万人,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仅相当于一个县城区或镇区的规模,很难带动全市4个县(市)及7779.1平方公里区域的发展。其次中心城区经济实力弱。2007年云城区的GDP为35.4亿元,仅占云浮全市的13.1%,位于云浮5县市的第4位,很难对
【】全市经济及产业发展5。
3.1.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首先是云浮市高等级公路数量少,公路等级低、档次低,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仅为18.5公里,4个县(市)未通高速公路(共5个县市区),而且也未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高速公路实行对接。其次是现有公路急需维修。尤其是国道324线罗定段长67.41公里,是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双向四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但是经过十多年的运营,现路面整体路况较差,需要进行大修。第三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云浮市与外界的联系,信息、物流等产业难
【】以发展,已成为云浮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开放的重要“瓶颈”6。
3.1.4 教育事业发展较慢,难以提供高技术专业人才,从而制约高新产业的发展。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的一个地级市,云浮市到现在为止却没有一个专属自己的地方高校(综合性本科院校)。地方教育事业不发达,导致技术人才缺乏,技术产业落后,不能提供一个
很好的就业机会,每年大批的知识人才流到别的省市,对高新产业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3.2石材、水泥、硫化产业耗能大,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云浮市属于资源型城市,石材、水泥、硫化产业三大产业是全市工业的重要支柱,然而这三大产业的生产和加工也给周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废气、污水等乱排乱放,以至于影响到云浮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3.3西江“黄金水道”——云浮港开发相对滞后
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所限,云浮港口码头建设滞后,使西江的“黄金水道”(货运量位于全国内河第二)优势尚未有效发挥,没有很好地带动经济增长。主要原因是码头泊位等级整体偏低、专业化程度不足,多为通用泊位、可利用的岸线资源有限,且陆域空间不足,从而导致云浮港开发和发展产生滞后。
3.4生态旅游个性鲜明,但景点少、开发规模小,缺乏竞争力
云浮市面积达7779.1平方公里, 但由于地处山区,地域封闭, 交通受地形影响,难以成网;而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分散于各县(市、区),地处偏僻(特别是名胜),地域狭窄,景点间相距一般在几十公里以上,难以聚合开发。云浮市旅游景点多达50多处,但规模小,知名度不高。旅游资源开发档次低,热点少,景区建设和宣传力度均远未到位,很难吸引大量游客。目前云浮市已开发的各旅游景区日均游客不足千人,有的景区非节日期间日游客仅几十人,处于亏本状态,严重制约了景区的发展。开发乏力,基础设施不足,社会化程度低云浮市的旅游业发展时间短,历史基础欠缺。目前景点多由个体开发或承包经营,缺乏开发实力;交通不便,接待条件不足,景点档次低,配套设施少。
4.加快云浮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及对策
城市的经济发展遵循的是由中心向四周扩散,职能逐步减弱,但可以有多个同等级的中心区域。立足于云浮市的实际情况,应对资源进行有机调整、整合,发挥特色;其次是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中心城市的建设,能更好地发展经济;第三分析云浮市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港口、旅游、石材、硫化、水泥等产业),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下对云浮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及对策。
4.1集聚优势战略,产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达到经济的有效增长。
引导资源和相关企业向优势地域集中,使同一行业的产业链相对密集与完整,多企业、多环节紧密联系,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促进市域产业的整体升级,发挥规模效应,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打造五个百亿产业集群,包括石材产业集群、水泥产业集群、硫化工产业集群、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电力产业集群。培育五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集群,包括电子信息与机械产业集群、生物制药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从而产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
4.2特色工业园主导战略,发挥山区特色,吸引外地投资。
选择在全国全省具有影响力、产业关联度高、市场潜力大、技术进步快的产业作为区域主导产业培植,集中资源投入,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重点建设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顺德(云浮新兴新成)产业转移工业园、云浮市循环经济工业园、罗定双东环保工业园四个市级工业园区,以及石材工业园、新兴不锈钢制品产业创业园、新兴生物科技园、罗定附城电子高新科技工业园、郁南都城电池机械工业园、食品工业园、物流产业园等七个特色工业园,作为云浮承接珠三角及国内外产业转移、发展特色工业和配套产业的主要平台,成为特色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主要载体,【】融入珠三角地区发展的范畴7。
4.3“强化中心、同城发展,滨江延伸、建设新城”的空间发展策略
壮大中心城区规模,推进云城、云安同城化发展;推动中心城区滨江延伸,构筑现代化
功能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增强中心城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辐射力。
云浮港位于西江黄金水道,依托优越的航运条件,整合提升港口运输能力,为城市发展提供交通支撑。随着水泥、石材、硫化物等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需要运输的原材料及制成品越来越多,对水路运输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同时,随着云浮对西江航道和港口投资力度的明显增大,作为云浮循环工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云浮新港不仅可以为云浮市发展“临港型”工业提供强有力的运输载体,而且可以缓解周边地区的运输压力,大大降低珠三角企业向粤西山区梯度转移的运输成本,发挥产业集聚作用,推动临港工业园建设,发挥港口综合【】物流功能8。
4.4改善交通环境战略,连通区域,统筹与区域外部、区域内部发展,内畅外通。
作为沟通珠三角、辐射大西南的广东西北门户和重要交通纽带,加快高速公路的构建,包括广梧高速(已建成)、云岑高速、汕湛高速和江罗高速四条高速公路,助推融入2小时港澳经济圈。铁路和高铁启动区构建,使云浮全面融入珠三角一小时核心经济生活圈。国道、省道、城镇乡道路的构建、修建,形成网状快速路网,区域内打造半小时交通圈,交通舒畅,为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4.5山区优质旅游战略,打造“青山环城、绿廊相楔、绿心点缀”旅游形象品牌。
建成广东省旅游名城、珠江三角洲后花园、休闲度假胜地。突出自然生态特色, 弘扬禅宗文化、温泉文化、民俗文化、石文化,重点整合旅游资源, 发展观光休闲度假和宗教文化旅游。突出特色,分区发展,集生态、历史文化、森林观光、综合旅游于一身的旅游战略。整合旅游资源,创建品牌,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等。
4.6绿色产业发展战略,水泥、石材、硫化等主导产业走上绿色环保发展之路。
三大主导产业走低碳环保之路,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低碳环保云浮,要总体规划、建立长期的有效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强化节能减排、加强科学管理;鼓励科技创新、壮大循环经济,发展低碳环保产业。
5.结 语
笔者本着云浮市经济发展的目的,对其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得出经济发展滞后的若干因素,并且分析产生该局面的原因,最后对云浮市经济发展的战略与对策给出个人的见解与建议。文章虽只简单地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云浮市的发展,但笔者认为是立足于本市实际情况,从大处着手,抓住其主要矛盾。最后,希望本文对云浮市的发展能够起作用,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的发展。
6.参考文献
[1]笔者为云浮市云安县市民,曾在当地口访过当地市民关于云浮市的发展情况及战略。[2][3]百度百科——云浮市概况
[4][5][6]云浮市实施统筹发展战略的资源环境分析叶丹等人
[7]云浮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简本)
[8]云浮市港口发展定位及发展策略赵彬彬
商丘经济发展及对策分析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地理科学类摘要:商丘作为豫东地区经济中心,在中原崛起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商丘党和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团结拼......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目 录前 言 -- 1 1聊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11.1聊城市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1 1.2聊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民营经济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福利,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摸清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读书笔记1、李灿光、潘玉君等《区域发展研究:发展条件与空间结构》科学出版社 2007年09月这本书是以云南省为例,分析其发展条件和空间结构以为......
红河县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从各个角度分析红河县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格局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为红河县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拔供了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