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教材[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材解读与分析”。
浅议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解读阅读教材的能力和策略
摘 要:语文课程改革已有数年,长期以来,如何深入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的症结,而处于核心地位的阅读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对阅读教材的解读能力,成了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关 键 词:语文教师
解读阅读教材
困惑和挑战
迫切性和必要性
策略 语文课程改革已有数年,如何深入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的症结。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五大板块:识字和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其中阅读教学处于核心地位,在日常教学中占据大部分阵地。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成了课堂教学中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解”即释之义,就是将一样东西讲明白,“读”即悟之义,可以是自我的悟读,也可以是领悟的范读。对小学语文课堂来说,“解读”是让学生真正弄懂教材,领悟教材。
一、现行语文教材呈现出的特点
教材是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实现教学目标,发挥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苏教版教材,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无论是在目标确立,还是在内容的选择等方面,都有很大改变。与原教材相比,就是把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定为语文学科的目标,具有教材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具有实践性强,培养能力,引导创新,促进发展等一系列特点,呈现出较大的灵活性和空间,充分体现了教材编写的新理念和时代特色。由于语文教材具有开放性特点,学习内容覆盖面广,与社会,学生生活,学习兴趣和需求及其他学科联系紧密,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
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处理教材时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面对新教材的变化,不少教师面临新的挑战。首先表现在对新教材的把握不准,理解不到位,感到难以适应。对于老教师,在原教材使用中积累的经验难以用上;对于经验不足的新老师,在系统而全面地理清知识体系和驾驭好教材方面存在困难;就连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有时也显得力不从心,由此产生了困惑。其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一部分老师缺乏专业成长的动力和条件,面对教材过分依赖教学参考书,教案完全按照教科书的观点,甚至照本宣科。现行新
课程教学用书,对教学过程和内容,对教材的处理,采用建议的形式,不再像以前的教学参考书一样,可照抄照搬,加上图书市场上的各种教学参考书良莠不齐,一些老师面对新教材更是一头雾水。再次,在旧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数教师还没走出传统的课程与教学观,对教材呈现缺乏一定的感受和理解力,局限于教授教材知识,把教材看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摆脱不了教材的束缚,谈不上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最后,“应试教育”直接影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容易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导致教学设计没有考虑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等个性目标。形成了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真空带,形成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三、阅读教学中教师处理教材能力提升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新教材是新课程理念最直观的载体。如何使新教材的作用和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如何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是语文教师只有正视课程改革中的困难,敢于突破教材变化带来的实践难度,提升驾驭教材的能力,增长教学智慧,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是要贯彻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形成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性和有个性魅力教学风格,这其中的前提和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的高低。现行语文新教材最突出的是以主题式单元编排,每个单元有两至三篇主体阅读课文,以阅读教学为主线,落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可见,提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非常必要。
四、探寻阅读教学中教师处理新教材能力的原则、策略(一)阅读教学中教师处理新教材的原则
1、把握阅读教学中新教材的特点,把握语言的独特内涵
应把握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文学性,是以经典的文学作品主,体现文学教育。语文教师在面对教材时,要遵循文学教材的完整性,不要对其做机械的肢解。其次,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儿童文学的主体性,如一年级下册的《三个小伙伴》,三年级上册中的课文《三袋麦子》,教师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教材。然后,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主要表现为独特的语言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内隐的语言文字背后,并具有多义性和弹性,会因阅读者的生
活体验和想象力的不同而变得各不相同。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透过语言形式去把握内涵,并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体差异。
2、遵循文学阅读的基本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中。要引导学生钻研读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去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享受阅读乐趣。阅读要从整体入手,从整体结构的背景中认识各个组成的特点,不能孤立地通过各个部分的分析来认识整体,要自然而然地欣赏文本,让学生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体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策略的运用,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学生实际和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产生。要加强指导、引领和点拔,但不能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阅读,要善于用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如在三年级下册课文《庐山的云雾》和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读悟想象,将文中的含蓄之意,比喻之意感悟出来,感受语言之美的同时,感悟情景之美,境界之美,人物与世无争的精神之美,使学生的思想沉浸,陶冶在作品的思想,感情之中。
(二)阅读教学中教师处理新教材的策略
1、钻研小学语文新教材,准确理解教材
教师首先应了解整套教材的编排体系,把握全册内容,钻研教材,要从掌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到了解整套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体系,结构,内容和特点,把握各部分内容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处理好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新课程教材在编写时都充分考虑了低,中年级教材的衔接与过渡。如三年级,是关键过渡的位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次,教师在了解全套教材的基础上,细读精研任教的全册教材,从整体上了解一册教材的全部内容,编排特点,教材结构和训练重点的安排,明确全学期的教学要求;掌握主题单元之间,单元内各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应面对教材,准确理解编者意图,发挥教材的良好导向作用。比如在三年级《雪儿》一课中,引导学生感悟其结尾,想象和续写,会切实加强学生语文理解能力和写作技能。
2、加强文本鉴赏,创造性使用小学语文新教材
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要加强文本鉴赏,而不仅仅是只备教材。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解读教材要“力透纸背”。要联系
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如三年级级下册课文《恐龙》和《海底世界》,怎样围绕“三维”对学生进行说明文教学?教师把两篇不同风格的说明文让学生进行异同比较阅读,一篇讲的是远古的神奇,一个是讲的是现代科学的探索。它们在文章结构的构段方式,说明的方式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又掌握了学习说明文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以新课程目标为终极目标,要有高尚的教育思想。如四年级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这是一篇有趣的文章,思考的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这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一个现象,但不是学过这篇课文,很少有学生能发现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的例子。一个教师干巴巴教授教材,总是再强调“思考的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而另一个教师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班级的实际,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做了这个苹果横切实验,通过阅读、观察、想象、动手、验证来得出结论。这样的效果不言而语,前一个教师还在用传统的方法,原因是他没有领会编者意图,准确解读教材。后一个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和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正是新课程对教师要求的。
总之,阅读教学在新教材的实施中是一个焦点难点。面对新教材的变化,有从教材解读的角度研究,但仅停留在教材解读层面,属于教研范畴。有从教材观角度入手,没有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具体教材内容。因此,一线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处理教材中的困惑,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个体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
教材解读: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
一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教材解读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分为: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
生本教育,我们在路上 ----教材解读心得 周二一天时间,我校全体教师在校领导的组织带领下全力进行各学科的教材解读。我们每位教师在教材解读活动中,分别对教材的全册及教学提......
“语文教材解读 ”心得 上周二一天时间,我校全体教师在校领导的组织带领下全力进行各学科的教材解读。我们每位教师在教材解读活动中,分别对语文教材的全册及八个单元进行了......
《大禹治水》一、教材分析:《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年“三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