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省时高效的文言文教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如何搞好文言文教学”。
如何做到省时高效的文言文教学? 一.要重视诵读指导.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字音读正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职名,古器物名称)等,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因此,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从试读中发现他们读字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板书纠正,并由老师再范读一遍全文.要求学生听清句读,只有读清了句读,才有可能弄懂文章的词句结构和语言意义;反过来也才能读得更正确,更清楚.同时通过反复诵读,利用文言构词造句的特点以及语音停顿,逻辑重音,语气声调等诵读要诀来深化词义句意的理解辨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言文的传统的诵读方法是科学的.它利于知识的积累,利于明白事理,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真正把握语言的运用能力.二,教会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知识积累是能力 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 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我们要求每位学生都预备一个笔记本, 建立“文言知识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如每册课本后的“常用实词表”和单元知识短文里要求把握的实词,虚词,人人必须整理,但对每课词语的整理积累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即做到纵 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此外,进行积累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而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例如在一次复习课上,教师列出这样一系列词——之,至,致,往,如,造,诣,让学生比较异同.经过讨论,学生将这些词归为“到”的系列词,教师接着启发学生回忆,整理出其他的系列词,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下子整理了不少.有:“ 走 ”系列词——步,趋,行,走,奔;“洗”系列词——沐,浴,盥,浣,涤;官吏升降系 列词——除,拜,擢,拔,迁,贬,谪,黜,左迁.通过比较归类,学生提高了在文言文 阅读中的词语辨析能力,让课文这个“例子”真正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体现了学会 积累带来的极大益处.三,鼓励学生质疑.我国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传授文学作品,极易见仁见智,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学 生提出的很有个性的意见,只要言之有理,就不妄加否定,而是从精神上予以肯定.如我在教《愚公移山》时,有些学生对愚公的做法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愚公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愚公确实是“愚”.对于学生的见解,我先是给予鼓励和肯定,然后从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来谈了教师的看法,这篇文章主要是要求我们学习愚公不怕困难的精神.孩子们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思路很开阔.在字词的理解上同样需要质疑.如我在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其中有一句“散入珠帘湿罗幕”,文中的“散”究竟读哪种音,孩子们提出了疑问,我鼓励他们自己去查《古汉语词典》,终于找到了正确的读音.所以学生的质疑问难精神一旦被肯定, 便会勇于表现自我,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给块蓝天,学生就能翱翔”.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改革教法,加强学法指导等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努力使文言文教学走出低效的怪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探究文言文教学改革的出路和途径? 我认为,我们在指导学生读文言文之前,先要树立一个观念:文言文中的古代书面语,对本国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母语,而不是外国语。这个认识,对文言文教学中选择什么方法,关系甚大。如果教的是外国语,就得从ABC教起,学生每走一步都得靠教师扶着拽着。现在文言文教学中那种一字一句“嚼烂了喂”的教法,正是把古代汉语当作外国语来教的办法,有的老师就戏称上文言文课是教“第二外语”。如果是教母语,就完全不必如此。古今汉语虽然变化很大,但同一民族的语言毕竟是有继承性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能割断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很多古代汉语常用词的词义、句子的结构方式,不仅古今没有多少变化,而且还常常出现在现代汉语里,尤其是现代的书面语言里。就是说,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一切要从零开始。
不妨举短文《陋室铭》为例。全文81字,除少数双音词外,大多是单音词,可以说其中绝大部分的词古今完全同义,如:山、水、高、深、上、入、苔痕、草色、谈笑、往来,等等;少数词虽然用法有些变化,但仍可以看出变化的脉络,如“有仙则名”的“名”,本是“名声”的意思,属名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出名”讲,学生只要细心揣摩,是不难意会的。可能成为阅读障碍的,实际上只有少数几个词(如“鸿儒”“白丁”)以及结尾处涉及的人、地名,但看看注解也都不难解决。在句法方面,除了末句“何陋之有”词序有些特别外,其余都和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什么两样。回想自己刚进初中读书的时候,初次接触文言文,就在《古文观止》里读到这篇文章,借助极简单的注解,居然也能大体读懂,而且对篇首两个精警的句子以及整篇文章的音调和谐之美,都能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欣赏。由此我想,教这样浅近的文言文,也应该可以像教现代文那样,凡老师可以放手的地方,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求理解,老师只在关键处作些指导、点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当然,同是文言文也有深浅难易之分,但从目前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看,过于简古难读的文章基本没有,即便文字略深一些,只要老师指导得当,学生也是能够经过自己的努力读懂、消化的。
文言文教学还必须树立一个观念: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教文言文,当然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但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深入地把握文意;反过来说,把握了文意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词句。凡会读文章的人,阅读大体都要经历一个由表(文字)及里(内容)、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读文言文也不例外。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而无“文”。这是“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嚼烂了喂的必然结果。文章是作者的思想情感、道德评价、文化素养、审美趣味等等的“集成块”,是一个活的整体,而不是各种语言材料的“堆积物”。文章语言之所以值得揣摩咀嚼,因为它是作者思想情感等等的载体;如果只着眼于词句本身的学习,而忽视甚至舍弃了它所承载的丰富的内容,那叫“买椟还珠”,结果必然连语言本身也不可能真正学好。把文言文作为文章来教,就要遵循教读文章的一般规律,处理好词句和文章整体的关系,这不仅是学习文章的需要,也是更好地理解文言词句的需要。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靠老师字字句句嚼烂了“喂”,是无论如何“喂”不出来的。
另外我觉得还有两点是值得重视的:
一、由于教学中不是死抠词句,嚼得过细,这就留下了较多的“空白”,便于学生自己去感知和领悟;有的地方老师又重点畅讲,并指导评点,这就突出了文章最精彩的部分,使学生印入更深。教学中这样疏密相间,略其所当略,详其所当详的教法,是符合学生读文、认知的规律的;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确实可以受到很好的锻炼。
二、老师特别重视诵读的指导,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古汉语的语感;熟读和背诵又使学生逐步积累起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对古汉语的用词、造句以及某些特殊的表达习惯也逐渐熟悉,这就为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凡行之有效的教法,其中必定蕴含着某种规律,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的。
我同意不少同志提出的语文教学要归真返璞的主张,作为语文教学一个组成部分的文言文教学,自然也应该归真返璞。但归真返璞不是否定语文教学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不是回过头去走老路。“真”和“璞”者,事物固有的朴素规律也,“归真返璞”就是要在认真总结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传统语文教学中一切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语文能力发展规律的教法,不搞花架子,不赶浪头,不对考试口径,朴朴素素、实实在在地教。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又是一个“文章大国”,千百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写文章、读文章和教文章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是我国语文教育理论宝库中一笔巨大的财富,尤其是文言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自得、自悟和语感培养的经验。因此,认真总结、继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经验,并把它提到理论认识的高度,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应该成为当前文言文教学改革首先要好好研究的一个课题。
低年级识字教学如何做到高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教学的重点。"然而,令一二年级的老师们感到困惑的是,在低年级课......
所谓高效,很容易理解,但不容易做到。工作高效可以通过两个维度来展现,即效率和效益,通俗点说,就是“又快又好”。对企业而言,高效可以实现令人满意的投入产出比;对业务而言,高效是工......
如何做到高效课堂新课程标准要求树立“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理念,倡导实施“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做到“少教多学”初中教材中文言文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浅谈高中语文文言文高效教学,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