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课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诗经两首用”。
《诗经》两首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诗歌(又称诗三百),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jì sì]宗庙的舞曲歌辞。《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1、《诗经》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2、《诗经》三大内容:风(民间歌谣)雅(宫廷正乐)颂(祭祀歌辞)
3、《诗经》表现手法:赋(对事物直接陈述)比(比喻)兴(即起兴、联想。以其它东西引出所咏之物。)
关关雎鸠(jū jiū),在河之洲。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岛上。窈窕(yǎo tiǎo)淑女,君子好逑(hào qiú)。
文静秀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参差(cēn cī)荇菜(xìng cài),左右流之。
长短不齐荇菜鲜,顺着水流左右采。窈窕淑女,寤寐(wù mèi)求之。
文静秀丽好姑娘,白天想她梦里爱。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追求姑娘未如愿,醒来梦里意常牵。
悠哉悠哉,辗(zhǎn)转反侧。
相思悠悠情无限,翻来覆去难成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长短不齐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窈窕淑女,琴瑟[sè]友之。
文静秀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长短不齐荇菜鲜,拣了左边拣右边。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文静秀丽好姑娘,敲钟打鼓使她欢。1
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第一章概括内容:发现心仪的姑娘。文中的这位男子,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奠定全篇的基调。第二三章:以缠绵悱恻(内心痛苦无法排遣)之情,道出男子追求未果的爱慕之心与相思之苦。日思夜想,不能须臾忘怀。白天里食不知味,无心做事,而漫漫长夜又只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苦思冥想不能成眠,这种“为爱而不得其爱,又不忘其爱”的无限情思。概括内容:
为什么要写采摘荇菜的情景? 君子的痴情是如何表现? 4 第四五章:表现这个情窦初开少男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以至于在梦中他与心上人终于相会了,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她,心中充满了欢喜之情和把她取进家门的喜悦和热闹的场面。概括段意:
文中写了男子如何在女子面前表现?突出了什么? 5
全诗的线索是如何的? 6 品读全诗,探究特色:
一、托物起兴:“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极大的作用。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后文又多次以所爱的人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
二、重章叠句:强化感情,深化意境,增强节奏感、音乐美。
三、均为四言,题目取自首句,采用一些双声、叠韵字。
小结: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渴望。《蒹 葭》
蒹 葭 苍 苍,白 露 为 霜。
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所 谓 伊 人,在 水 一 方。
心上人儿她在哪,人儿正在水那方。溯 洄 从 之,道阻 且 长。
逆着曲水去找她,绕来绕去道儿长。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央。
逆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蒹 葭 萋 萋,白 露 未 晞。
芦花一片白翻翻,露水珠儿不曾干。所 谓 伊 人,在 水 之 湄。
心上人儿她在哪,那人正在隔水滩。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跻。
逆着曲水去找她,越走越高道儿难。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坻。
逆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蒹 葭 采 采,白 露 未 已。
一片芦花照眼明,太阳不出露水新。所 谓 伊 人,在 水 之 涘。
心上人儿她在哪,隔河对岸看得清。溯 洄 从 之,道阻 且 右。
逆着曲水去找她,曲曲弯弯道儿拧。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沚。
逆着直水去找她,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1
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主要内容
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给人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概括它的美? ①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文字简约。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B形象可感。作品虽未刻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执著、“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C余音绕梁。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②意境美体现在多重叠合的架构。
(1)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难分难解。(2)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3)诗人的执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浑然为一。(4)“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③朦胧美体现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4 《蒹葭》的结构:全诗共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
写景: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写人: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怅之情。
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怅惘情怀。
主题: 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地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因而心情惆怅,无法抑制。时间越久,阻隔越远,感情越深。
艺术特色:
1、重章叠句。三章只是通过一字之易,一韵之转,表现了反复咏唱和缠绵无尽的感情。
2、借景起兴。
课文分析:诗经两首1、《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此后,历代学者评《关雎》皆......
精选诗经两首课文分析1、《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此后,历代学者......
诗经两首《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
诗经两首诗经两首1课题:《诗经》两首学习目标:1、积累《诗经》的有关知识及赋比兴的艺术手法;2、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诗的节奏与语感;3、采用比较阅读鉴赏的方式,对......
24.《诗经》两首关睢 蒹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两首诗中的文言词语,理解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这两首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情是神圣的、纯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