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中的语言文字问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公文写作语言表达”。
公文写作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一、若干词语问题
1.涉及/涉及到 “涉及”的意思是“关涉到”,这里的“及”就是“到”的意思。“涉及到”相当于“涉及及”。因此最好说“涉及”。
2.作/做先看例子:
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和农业部渔业局局长赵兴武在会上作重要讲话。
在词语中,使用“作”还是“做”拿不准时,可查阅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来确定。
“zuò”充当动词且后面带宾语时,用“作”还是用“做”呢?例如写“作报告”还是写“做报告”呢?我以前回答时说,如果后面的宾语是动名词时用“作”,是名词时用“做”。据此可写“作报告” “作调查”等。但是,近年来,出版行业对“作”跟“做”充当动词时的用法提出了更为简单的处理办法,就是只要带宾语,就写成“做××”,而不管充当宾语的词语是动词性的还是名词性的。例如:
做准备、做广告、做生意、做贡献、做事情、做手术、做检查、做父母、做宣传、做文章、做实验、做朋友、做斗争、做游戏、做动作、做报告、做调查、做处理、做表率、做实事、做节目、做决定、做解释、做衣服、做保证、做交易、做医生、做介绍、做保障、做抵押、做临时工
此外,跟在动词后,表示“成,成为”时,写成“作”。例如: 比作、变作、称作、化作、算作、用作、解释作、理解作
3.制订/制定
“制订”跟“制定”的区别主要在于:“制订”侧重于事情的过程,而“制定”侧重于事情的结果。也就是说,“制订”强调“草拟”,而“制定”强调“定出”。例如宾语同样是“方案”,说“你们先制订一个方案,然后大家讨论,最后经上级审批后公布”中,宜用“制订”;说“有关方案已经制定好了,马上就会公布”中,宜用“制定”。
4.必须/应当
“必须”是“一定要(怎样做)”或“非这样(做)不可”的意思,强调行为的必要性。“必须”是副词,只做状语,例如:
(1)我们必须做好这项工作。
(2)他必须把事情说清楚。
(3)在这个问题上,你必须理智,决不能感情用事。
(4)现在看来,必须你去才能解决问题。
“必须”的否定形式是“不必”或“无须”。例如:
(5)难题已经解决了,你不必着急了。
(6)这是内部问题,无须外人参加讨论。
“应当”是助动词,常做状语。“应当”跟“应该”的含义相同,意思是按照情理来说,应该怎样做,这一点跟“必须”不同。例如:
(7)儿女应当赡养父母。
(8)都四月了,天气应当暖和了。
(9)这是全班的事儿,应当大家都来发表意见。
(10)这样做,确实不应当。
有时,“应当”表示对某种可能性的估计。例如:
(11)这次应当没有问题。
(12)他今天应当到上海。
这种估计,语气比较肯定,含有“必然如此”的意味。“必须”没有这种用法。
起草文稿的时候,如果表示“一定要”的意思时,可用“必须” ;如果表示“按事理说应该”或者“从人情上说应该”,宜用“应当”。
二、若干标点符号用法
1.序次语的用法
用“第” “其” “首先”等做序次语时,应当使用逗号。例如:
(1)第一,我们要总结历史的经验。第二,我们要对现状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第三,我们要高瞻远瞩,展望未来。第四,我们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
(2)其一,我们要总结历史的经验。其二,我们要对现状作深入细致的调查。其三,我们要高瞻远瞩,展望未来。其四,我们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
(3)首先,我们要总结历史的经验。其次,我们要对现状作深入细致的调查。再次,我们要高瞻远瞩,展望未来。最后,我们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
(1)至(3)是三套序次语的说法,不能混用,例如不能说:“第一,我们要总结历史的经验。其次,我们要对现状作深入细致的调查。” “其一,我们要总结历史的经验。第二,我们要对现状作深入细致的调查。” “首先,我们要总结历史的经验。其次,我们要对现状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第三,我们要高瞻远瞩,展望未来。”
用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者“甲、乙„„”做序次语时,要用顿号。例如:
(4)
一、历史上的有关情况
二、对现状的调查
三、存在的问题
(5)甲、历史上的有关情况乙、对现状的调查丙、存在的问题
用不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做序数时,用下脚点。例如:
(6)1.历史上的有关情况2.对现状的调查3.存在的问题
(7)A.历史上的有关情况B.对现状的调查C.存在的问题
(8)a.历史上的有关情况b.对现状的调查c.存在的问题
应当注意,“1” “A” “a”后面不能用顿号。这是因为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跟汉语书面语中的顿号不相配。
加了括号的序次语后面不能加顿号或逗号。例如不能写成“
(一)、”“(1)、”或“
(一),” “(1),”。
序次语的一般使用层次是:第一层是带有顿号的汉字数字,第二层是带括号的汉字数字,第三层是带下脚点的阿拉伯数字,第四层是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第五层是大写拉丁字母,第六层是带圈的阿拉伯数字或小写拉丁字母。即:
一、„„
(一)„„
1.„„
(1)„„
A.„„
① / a.„„
上文中有多处省略号,这些省略号都处于行文中,因此都用六个点。如果省略号单独出现在一行,表示诗行或者段落的省略,要用十二个点,写成“„„„„”。这十二个点是连续的,中间不能有空,且须上下居中。
2.书名号、括号和冒号的套用
一个文件名为《关于转发国务院〈关于„„的决定〉的通知》,如果这个文件再次被转发,在文章中引用这个文件时,该如何使用书名号呢?
在文章中引用这个文件时,应该在外面再加上一层书名号。这样,就成了三层书名号。最外面的一层,应该用双书名号,第二层用单书名号,最里面的第三层用双书名号,这样就把三个层次区分开来了。例如:
他接到一份文件,题目是《转发〈关于转发国务院《关于……的决定》的通知〉的通知》。
从书名号的使用来说,应当避免层次太多,一般两层也就可以了。层次多了,读者不容易分辨清楚。
三层引号的处理办法跟三层书名号的处理办法相同。也就是说,当双引号内再有引号时,用单引号;单引号里又有引号时,用双引号。不过在实际的使用中,应当尽量避免三层或更多层的引号、书名号的用法。
行文中应尽量减少括号的套用,必须套用时,一般外面用六角括号,里面用圆括号。例如:
(1)﹝《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
但是,如果有某种习惯用法,则应照顾这种习惯用法而作变通,在外面使用圆括号,里面使用六角括号或方括号。例如为照顾习惯用法而作如下变通:
(2)(﹝清﹞纳兰性德)
(3)([ 英 ] 莎士比亚)
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应套用冒号。在公文的列举式或者条文式表述中,如果不得不套用冒号时,可另一一段来显示两个层次。例如:
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3用日月简称表示表示事件、节日
例如:
“一·二八”事变“一二·九”运动“五四”运动“5·12”地震 引号一般加在日月简称上,如果为了突出或强调事件、节日等,也可以都加上引号。例如也可以写成“一·二八事变” “一二·九运动”“五四运动” “5·12地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时,月跟日之间要加间隔号;用汉字数字表示时,只在一、十一和十二月后使用间隔号。
4.分号的两种用法
(1)表示分项列举时,中间不能出现句号。如:
一、讲授本学科的课程;
二、主持重点项目的研究;
三、领导学术梯队建设;
四、努力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可以分行,也可以接排。
(2)分号前的冒号
分号前可以使用冒号,常见的情况有两种。
一种是在复句的总说、分说的关系中用冒号。例如:
(1)打猎的讲究不少:雉鸡、野兔要白天打,叫打坡;野猪、狐狸要夜里打,叫打猎。
(2)你如果相信朋友,就不会轻信敌人的谎言;你如果不相信朋友,就会轻信敌人的谎言:二者必居其一。
(1)是总说在前,(2)是总说在后。
另一种是在单句的宾语前用冒号。例如:
(3)经验说明:整个国家不改革开放,没有出路;一个民族不改革开放,不能发展。
(4)气象学家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天空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征兆。
(3)跟(4)都是单句,其中的“说明”“告诉我们”是动词性成分,它们的后面是宾语,动词性成分跟宾语之间用了冒号。这两个句子的宾语都是并列关系的复句,其中使用了分号。
三、若干数字用法
1.公文文末成文时间的表示
公文文末成文时间书写不规范,是一种常见的差错。《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务院国发〔2000〕23号)规定,公文文末的成文时间要用汉字数字来书写。例如“2008年12月28日”应当写成“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应当注意,其中的汉字数字“〇”不要写成阿拉伯数字“0”。有的公文把“二〇〇八年”写成“二零零八年”,也不妥。“二〇〇八”是一串没有数位的数字,要用“〇”,不宜用“零”。“二零一一年”宜写成“二〇一一年”。公文成文时间中的“〇”不要写成拉丁字母o。例如把“二〇〇九年”写成“二oo九年”,是错误的。
2.年月日的简单写法
为了使表达紧凑,“年” “月” “日”可以用“-” 来隔开。例如,“2009年9月8日”可以写成“2009-9-8 ”。
为了使排版美观,如果“月”跟“日”是一位数时,可以在数字的前面加上“0”,成为两位数。例如上面的日期可以写成“2009-09-08 ”。
3.多位数的表示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多位数可以采用两种分节书写多位数字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采用逗号分隔符(也叫“千分撇”)。按照这种方法,每三位一组,组跟组之间加逗号(在电脑输入拉丁字母的状态下)。例如:
634,06978,423,65234,475,869,237
四位数以内的整数可以不分节。例如:
346985729643
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可以连起来写,不用分节。例如:
0.375943.14***5,528,376.7391
第二种方法是采用空格分隔符(也叫“四分空”)。按照这种方法,从小数点起,向左、向右每三位数一组,组间空四分之一个汉字(二分之一个阿拉伯数字)的宽度。例如:
265 327.356 23
295 328.268 378 286 25
4.年代的表示
“21世纪”不要写成“二十一世纪”
“康熙十五年”不要写成“康熙15年”
尽量避免“08年” “〇八年”的写法
公文应用常见问题举例1、你单位要对下属单位布置工作或安排活动,领导让你写一份下发指示,你认为指示起草要点有那些?参考答案:第一,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
一、几种公文不规范的问题(一)关于文种使用乱的问题。把没列为文种的公文种类作为文种使用,这类问题比较突出。行政机关公文文种主要有13种,即: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一、格式不规范1.公文文头不规范;2.标题冗长、混乱、残缺不全;3.主送机关排列混乱;4.结构层次序数混乱;5.附件不符;6.主送、抄送单位不正确。二、行文规则混......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一、文种使用不当有的公文作者不了解或不会正确运用确切的文种,以致长期只使用通知、决定等二三个公文,其余文种一概不用;有的公告......
公文写作中的细节问题对于经常与文字打交道的文秘人员而言,掌握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具备各种常用文体写作的基本能力,把握公文写作的具体细节,是我们必备的素质。下面简单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