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人生经历对其诗词风格的影响_李清照诗词风格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8:45:4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李清照人生经历对其诗词风格的影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李清照诗词风格”。

《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风格的影响》

---文章来自同学精心研讨总结

总结报告

《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风格的影响》

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李清照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被誉为婉约词之宗。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她的词将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交融一起,浑然一体,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¹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北宋,南宋两个王朝,饱受战乱之苦,以1127年的大变乱为界,李清照的前后期作品有显著的区别。我们就沿着她的人生轨迹来体会她诗词风格的变化。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无比热爱生活的女子。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踏出重门深院划小船、荡秋千,与家人观花灯、逛街景,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于山水陶冶情操,如写于早期的两首著名小词《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一首小词写出了清秀的意境,是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图。写作者的一次荡舟野游,天色已晚,一个醉酒的少女划着一叶孤舟误入到荷花丛中,在夜幕中激起一滩鸥鹭。大自然的天光水色,鸟兽鱼虫与醉酒的少女巧妙地自然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画面。从此词可看出李清照所流露出来发的那种欢快的情绪和投身大自然以及热爱大自然的童心和志趣。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了一个天真浪漫,活泼热情,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形象。后一首词,李清照认为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这种景物和季节的变化也触动了李清照敏感的心,引起了她心中的惆怅之情,这种惆怅之情充分地展现在作者短短的几句词中真可谓语浅意深。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春光的流逝,便预示着年岁的逐增,清照不免由此生发怅惘之情,借海棠花事感叹青春易逝。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词中着意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委曲精工。

再看《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以生动明快的笔墨勾出了一个富贵人家少女天真烂漫的形象。她生活快乐,性格活泼,甚至有些不拘小节,你看那位如花少女刚“蹴罢秋千”,颇有倦意,连纤纤玉手也懒得抬,正“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时,听得有人来了,连鞋子都顾不得穿,光着袜子害羞地往屋里跑,头上的金钗都滑落了,却又倚着门回头嗅嗅青青的梅子,那“和羞走”“倚门”及“却把青梅嗅”等一系列的描写,则将李清照如此忙乱慌张的原因点破,原来客人就是她“青梅竹马”的未来夫君。这一“回首”,再次显示出少女李清照的任性和与众不同。多么真实而细腻,而把这样一位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少女活化出来的李清照,当时不就是一位热爱生活、天真烂漫的如花少女吗?这正是李清照早年的自画像。

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少女时期由于社会安定,家庭生活富足,加之个人心情舒畅,其早期少女词抒写了这一时期的生活及感受,抒发了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向往爱情之意,语调清新自然,不加雕饰,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活泼率真、娇羞可人、烂漫多情的少女形象:加上其细腻的笔法,景物和感情的交叉描绘,使得这个时期的词作个性鲜明,充满浪漫主义情怀。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不久,李清照与赵明诚步入了幸福的婚姻殿堂。可是丈夫又要经常外出游学为官。这就给多情的李清照带来了极大地悲愁和苦闷。思

念之中,作为一个聪慧颖悟,才华过人的文化女性,她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倾述于笔端。作品的字里行间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词人相思愁苦的爱情主流。

这段时期代表作《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送别了丈夫,李清照反复回忆夫妻恩爱的岁月却独守空闺,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红藕香残玉簟秋”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一种无尽的相思挥之不去,对丈夫的一往情深让她刻骨铭心,离愁别恨跃然纸上。

又如《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借描写重阳赏菊委婉地表达了闺中寂寞和离情,展示出词人的内心世界,流露出她对爱情的向往,重阳佳节本是团圆之日,可

是此时夫妻分居两地,于是没了赏菊的兴致。一句“半夜凉初透”,写尽半夜凉透的冷寂,凄清,给人以无限寂寞清冷苦况。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以愁字起,以瘦字止,情思绵绵。整首词无一字言情,却句句是刻苦铭心的情语,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 的情境。

这一时期的李清照用她的女性之笔,进行大胆地真情告白,倾吐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对爱情强烈的执着,为世人谱写了一首凄美动人的爱情悲歌。

一一二六年,金人入侵,汴梁失守,北中国相继沦陷。李清照美满的生活,被金兵的铁骑无情地碾碎了。她无所安居而仓皇南渡。最为不幸的是她丈夫赵明诚的暴亡„„俗话说,少年丧父母,中年丧配偶,晚年丧子女,都是人生中最大的不幸。第二年(一一二九年)八月十八日,在这国破家亡的时刻,李清照的丈夫在建康病逝了。真是或不单行啊!到了这年的冬天,李清照“欲语泪先流”,在极度痛苦中写下了《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捋尽梅花好无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词人在这里满含血泪之笔,通过细致的内心刻画和形象的情态描绘,来表现一个孀妇的寂寞和哀伤。战争带来了“天涯海角”,忧伤带来了“两鬓生华”,这就是反映流亡孀居生活的凄寂和辛酸;另一

方面也暗示了政局的危机——“晚来风势”。这既是晚来北风越刮越猛的实写,又可以理解为北方金人连续不断的侵扰。

李清照独处异地,离乡背井之苦,国破家亡之恨,无依无靠之悲,使她词的创作风格上更加沉郁凝重了,感情上更加凄楚悲凉了。如

李清照南渡后写的名篇《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通过对残秋黄昏悲凉景色的描绘,特别表现出作者的哀愁和沉痛,曲折地反映了充满战乱的南宋广大妇女的苦痛遭遇。词中连用叠字,一气贯注反映了她遭到浩劫之后,在孤苦伶仃的日子里煎熬的情景。字字凄苦,声声催泪,仿佛连读者的心也被带进了悲哀的深渊。

李清照是那个黑暗时代的牺牲者,她的遭遇和痛苦都是紧紧地和社会现实连在一起的。可以这么说,李清照这一时期词作表现出深愁惨痛,正是当时统治集团卖国政策的产物,具有历史原因和社会群众的基础。

1155年前后,历尽了悲欢、荣辱的李清照,在寂寞凄凉之中结束了她那痛苦的生命。至此,悬于太空的一颗闪闪发光的明星陨落了。但是,她留给后世的文学艺术作品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而永远保存下来。

总之,李清照的艺术成就,在此前历代女作家中是首屈一指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亦占有相当高的地位。后人认为她的词“直欲压倒须眉”,称她是“词家一大宗”。的确,李清照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她的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研究结论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在家庭环境及自然环境中受到熏陶,培养了良好的文学素质,造就了她率真自然的个性和心灵,奠定了她独立自由的创作风格,这时期的词个性鲜明,充满浪漫主义情怀,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对丈夫的思念。前期词具有风格清新俊秀,充满青春活力的特点。

后期的李清照经历了丈夫的离去和国破家亡的惨痛,使她的的词由青春活力迅速转变为了深愁惨痛,感情上更加凄楚悲凉。

时代和个人的经历使李清照的心态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其创作风格的变化无不受其心态特征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吴兆基注译 《宋词三百首》 三秦出版社 2007年5月 陈新璋 《唐诗宋词概说》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年10月 罗宗强 陈洪 《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

吴世昌:《宋词中的豪放派和婉约派》,载《文史知识》1983年第9期。

施议对:《宋词研究概述》,载《文史知识》1984年第2期。王兆鹏:《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载《文学遗产》1992年第1期。杨海明:《婉约——唐宋词的主体风格》,载《古典文学知识》1986年第7期

致谢:

感谢语文老师的评价指导和小组同学的共同努力!

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

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杨利摘要:李清照虽被称作婉约词之宗,但她也有着作为一个女性最正常的人生经历。在她毕生的词作中,反映出了超时代限制的女性特有的情感体验......

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目 录引 言 ......................................................一、张爱玲对其创作的影响………………………………………………………31、张爱玲的生活背景对其创作......

李清照前期诗词风格

李清照前期诗词风格......

李清照前期诗词风格

李清照前期诗词风格李清照以活泼、清淅、浅俗的语言表现了一个少妇娇羞动人的姿容。反映了新婚初期闲适、幸福的生活及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

浅论纳兰性德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优秀]

浅论纳兰性德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 康熙十七年(1678年)前后,随着政权的渐趋稳固,词坛重心转移到了清王朝的政治中心北京,南北词人汇集皇都,其时,陈子龙、龚鼎孳等由明入清......

下载李清照人生经历对其诗词风格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清照人生经历对其诗词风格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