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_论李清照的人生经历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8:45:1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论李清照的人生经历”。

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

摘要:李清照虽被称作婉约词之宗,但她也有着作为一个女性最正常的人生经历。在她毕生的词作中,反映出了超时代限制的女性特有的情感体验,她的人生经历都一一反映在了她的作品之中。当她处于天真的小女孩、待字闺中的少女、初嫁的新妇、思念夫君的少妇及飘零的中年妇女这五个不同的人生时期,她作品的创作风格以及内容也都随之改变。从另一个方面说,正是有了这不同时期的人生经历,才使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词作,也才使得她被称作婉约词之宗。本文通过她创作于五个时期的不同词作对此进行浅要分析。

关键词:李清照

词作

人生经历

影响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四库提要》云:“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学长廊中也是罕见的。

然而,作为女性,李清照也拥有着众多女性所共有的特质。她的一生,有着大起大落的变化,有着许多的感情变迁。从天真可爱的小女孩,一直到孤独飘零的妇人,经历了诸多的世事变迁,导致她的感情及人生态度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她的这种情感变化是真实的、自然的,也是细腻的,从而导致她在诗词创作的过程中也不经意地透露出了这种变化,最后就形成了她不同时期不同作品的不同风格。

李清照在创作中表现出的心路历程和她那自主的生命状态使得她的创作风格在不断变化,表现的情感及内容也不断变化,她将女性细腻、婉约的内心世界,用具体的文字表现出来,开辟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反映她处于不同人生时期不同人生经历却都饱受赞誉的五首词:

一、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时期--《如梦令》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在父亲是著名的文学家、母亲也爱好文学这样良好的家庭环境下,她也就自小习文弄墨,工诗善词,有了较好的文学功底。

幼时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无比热爱生活的女子。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于山水,表现出她那蓬蓬勃勃的春春气息。如写于十多岁的《如梦令》就集中地表现了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鸳。[1]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了李清照童年时代那活泼开朗的性格。她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像一颗自由的种子,健康地成长着。在她身上基本看不到什么封建闺范、礼教枷锁的影子,而大自然的晚霞落日,绿水红莲、鸥鹭水鸟这些有名的景物却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天然的素朴与自由的印迹。词中所表现的她早年的这种生活,虽然多少带有贵族少女的闲情逸致,但是,作品中洋溢着的蓬勃朝气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跃然纸上,字里行间分明可以看到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那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形象。而这首风格欢快的词也成为她早期的代表作之一,甚至可以算得上其“成名作”。

二、待字闺中的少女--《点绛唇》

李清照少女时期,其家庭状况可以说是相当优越,父亲在京做官,且官至礼部员外郎,而外祖父又是状元,家庭背景可谓风光。出生于书香门第的李清照,得天独厚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相对优越的自身条件,使她的心理、情感能够较少受阻碍地健全发展。这种相对健全和谐的状态,在其早期词作中有着充分展现。

身为女子,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女子,到了十七八岁,总免不了要论及婚嫁,而处于这个时期的李清照,自然也有少女怀春的小女儿情节。一首《点绛唇》,将她的这种少女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2]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到院子里理花弄草,荡荡秋千。她仍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少女,她还是喜欢做些顽皮的事。当她“蹴罢秋千”,慵整纤手,方觉兴奋,轻衣透着薄汗,“见客入来”,原本不羁的她赶紧“和羞走”,却发现不知何时“袜刬金钗溜”。她有着那么一丝惊慌,也有那么一点娇羞。出于女儿家的好奇心,她“倚门回首”,想瞧瞧那来的客是何人。寥寥数句,一幅少女初长成时特有的活泼与娇羞便跃然于纸上。最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猜到,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而她嗅青梅,只是掩饰,并不是真的嗅,是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所以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以掩盖内心的紧张,只为偷偷地看他几眼。这是青春女孩初涉爱情的特有表现,既慌张又好奇,既期待又忐忑的微妙心理被展现得栩栩如生,让人强烈地感受到真实与感动。我们甚至可以假设,那个害得她完全失了“大家闺秀”体统的“客”,或许就是她中意的他,甚至可能就是要与之定下要共度一生约定的赵明诚吧!

待字闺中,她仍有着属于她的小女儿的天真与活泼,过的仍是锦衣玉食、恣情欢乐的生活,但她已有了少女的娇羞。对于未来的人生,对于要于自己共度一生的那个“良人”,对于即将到来的婚姻生活,她都充满着期待和好奇。我们可以想象得出那时的李清照是何等的娇羞与可爱!

这首词写少女情况心态,虽有所本依,但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曲尽情悰”之誉。全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反用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这首《点绛唇》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而且有一定的深意,是一首写封建社会的少女、或者说词人自我写照的好作品。

三、初嫁的新妇--《减字木兰花》

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独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续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撞的火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的交响。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一首《减字木兰花》就可以看出她婚后的甜蜜与幸福: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3]

处于花好月圆、清松浪漫、和谐无忧状态下的李清照,沉浸于一种洋溢着快乐与幸福的生活之中。清晨,她买得一朵娇艳无比的鲜花,甚为喜爱,但却又“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生生地刻画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胜,甚至带有几分嫉妒的心理。于是,她将花戴于头上,“徒要教郎比并看”。这是他们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也是对自己美丽的自信。一枝含苞待放、生命力强劲的春花,唤起了女词人生命意识的觉醒。“徒要教郎比并看”,貌似撒娇的执拗中,表现的是女性同所爱之人在情感交流中的主动态势。又是率真与含蓄的和谐统一—口中说要与春花比美,心下又暗暗欲以花为饰装扮自己的美丽。在这里花即是少女,少女即是花,两个艺术形象融成了一体。

我们也从这首《减字木兰花》中看到了她天真的态度,爱美的心情和好胜的脾性,更是将其初为人妇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可谓达到了“乐而不淫”的艺术境界,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首独特的闺情词。

四、思念夫君的少妇--《一剪梅》

丈夫赵明诚要经常外出游学、为官,为了前途,感情甚浓的二人不得不忍受分离之苦。在丈夫离开自己的漫长日子里,李清照不可避免的会有无尽的离愁别绪。对于丈夫的思念也是溢于言表。在离别以后,两人时常鸿雁传书,以寄相思之情。她浓浓的思念之情灌注在了她的词作之中。《一剪梅》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4]

送别了丈夫,不免有些失落感,举目所见,不管是白云、飞雁、明月,还是落花流水,时时处处,皆与丈夫联系起来,这种感情既执著,又缠绵,摆脱不开,搁置不下:“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夫妻间的相思之情被描写得细腻委婉,使我们仿佛看到女主人眉头的一颦一蹙,心头的一震一颤,离愁别恨跃然纸上,使婚后不久的相思之情、思念之意,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相思之情、思念之情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它“剪不断,理还乱”,一旦萌发,难于消失;它刻骨铭心,像游丝一般萦绕于心。它可以从外在情态的“眉头”上消失,却又不自禁地钻入“心头”。李清照对这种感情作了独特、深细的体察和把握。从中我们也可以知道李清照既有一般女子温柔、善良、细腻的感情特点,也由于多愁善感的一面。

通观全篇,词人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抒写自己对丈夫的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用平常无奇的文字表现新奇的意境。正是由于有了那种夫妻间缠绵悱恻的感情以及离别时“欲语泪先流”的离情依依,才使得李清照创作出如此感人肺腑的作品。此词是李清照细腻深婉的风格的最好诠释,也使《一剪梅》成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五、孤独飘零的中年女性--《声声慢》

时世变迁,在词人中年时,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多年收藏的金石书画也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种种苦难之后,处于中晚年时期的李清照陷于愁苦之中。词人终日沉醉于酒,以缓解心灵的苦痛,打发苦闷的岁月,她孤身一人四处飘零,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有着可怕的孤独感。于是她写下了这样一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5]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她在寻觅着什么?她已经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与目标了,没有国、没有家、没有疼爱自己的丈夫,她已经一无所有,剩下的只是日渐衰老的身躯和残破的心。她的愁、她的苦,尽落于世人眼中,震撼了人们的心。一个女人,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只能孤独地活于这个冰冷的世界,对她来说,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残忍。没有可以依靠的肩膀,没有能够倾诉的对象,人生何其悲哉!在她的身体衰老之前,她的心已经老了,却不得不勉强自己支撑下去。正如梁启超所说:“那种载独凄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6]

《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通过对残秋景色的描绘和自己百无聊赖独守空居的寂寞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词人故国灭亡,夫死家破,饱经忧患和漂泊流离的凄惨孤寂的愁苦之情。词人将现实经历及情感体验融入创作之中,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也奠定了李清照在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通过以上几首李清照作于不同时期的词作,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一生的蜕变。“没有真情实感,抒情诗便没有生命。”[7]李清照在词中展示的种种情感之所以打动人,并不只是凭着她突出的语言才能,更主要的是她作品中真情实感的流露。她在不同时期,在经历不同的情感变迁面前,将感情灌注于生活与创作之中,向世人倾诉。我们知道,在“才女”的外衣下,李清照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她有所有女性都有的纤细敏感的情感,有对爱情的渴望,有对爱人的依赖,也有对人生的慨叹。只能说,在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之后,李清照在不断成长,不断蜕变。她的思想日益成熟,不再有小女儿的幻想,更多的则是对于生活的感叹与无奈。

李清照就是这样,从女性视角和女性话语的自身,以女性的感触和明确的自我意识,抒写女性的怀抱与情感,塑造了多方位的女性情感世界,并用自己的话语将它们表达出来。这一个个清晰而深刻的情感形象,肯定了女性生命的独立存在,也开创了一个真正属于女性的情感世界。[8] 正是由于李清照将其人生经历及情感变化融入其作品之中,才使她的作品更加能够触及我们的心灵。而她在这样的人生变化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创作,也使得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女性作家,成为“婉约词之宗”。

注释:[1]《李清照集校注》第七页,王学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李清照集校注》第八十三页,王学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3]《李清照集校注》第七十一页,王学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4]《李清照集校注》第二十三页,王学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5]《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第五十三页,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五回荡的表情法,梁启超学术论著集.上海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7]古代文学探讨集之李清照词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郭预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8]浅析李清照词的女性情感世界,熊作勤.2010年南昌教育学院学报第25卷第1期

古 代 女 性 文 学 研

授课老师:周晓林教授

姓 名:杨 利

班 级:08级8班

学 号:200802340950

李清照人生经历对其诗词风格的影响

《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风格的影响》---文章来自同学精心研讨总结总结报告《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风格的影响》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李清照犹如一颗耀眼的明......

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目 录引 言 ......................................................一、张爱玲对其创作的影响………………………………………………………31、张爱玲的生活背景对其创作......

李清照人生经历

一、人生经历1084年,李清照诞生于北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镇。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

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词风的影响

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词风的影响纵观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且每个阶段其词作风格都各具特色,例如《如梦令》创作于少女时代,《一剪梅》创作于少妇时期,《声声慢......

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词风的影响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词风的影响,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