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综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六盘水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综述
靳 颖
〔内容摘要〕 本文介绍了以马铃薯为主的六盘水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生产现状及发展潜力,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目标和措施。
〔关 键 词〕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综述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农业局
近年来,六盘水市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大力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特别是把马铃薯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在现有种植面积93万亩的基础上,预计到2010年将扩大到200万亩,同时加快生姜、茶叶、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发展,使六盘水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台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
(一)生产现状
六盘水市马铃薯种植区域广,在海拔高度609米至2600米的范围内都有种植,覆盖范围全市98个乡镇。据农业部门统计,2005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为84.59万亩,占全市粮食播面的31.1%,跃居全市粮食作物第二位,比2002年播面增加4.4%。总产达到85.25万吨,平均亩产1007.8公斤,比全省平均亩产低50.7公斤,比全国最高亩产省山东低1.2倍左右,比世界最高亩产国荷兰低5倍以上,2006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93万亩。六盘水市马铃薯单产的增产潜力巨大。
97年市农科所建立马铃薯脱毒快繁中心,进行脱毒种薯生产。随后,盘县农科所、六盘水市地创公司(现凉都农业科技公司)马铃薯脱毒快繁中心相继建立,脱毒马铃薯在全市得以较快推广应用。主要推广的脱毒种薯有:会-2号、合作88、脱毒米拉、威芋3号,鄂薯3号等,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提高。
但全市马铃薯品种多、乱、杂以及缺乏优质专用马铃薯现象仍十分突出,肥料投入不足,耕作粗放,单产水平低、商品率低,种植区生产条件差,严重影响了六盘水市马铃薯生产的发展。
六盘水境内现有加工企业2个:市食品总厂“天使牌”生产线二条,年生产能力3000吨;水城兴龙精淀粉有限公司,年生产淀粉1万吨,年需马铃薯7万吨。据调查,全市马铃薯产量的50%作为农户饲养猪的原料,17%作食用,10%留作种薯;3%作薯片和淀粉加工原料,20%在贮藏中自然烂掉或作它用。六盘水马铃薯加工利用率极低,且全是粗制加工品,深加工尚属空白。
(二)目前工作开展情况
市委、市政府对发展马铃薯产业十分重视,三月份召开了政府办公会,专题研究马铃薯产业发展,并于2006年4月12日在六枝特区召开了有市长刘一民,市委副书记唐方信,副市长罗贤能,副市长周斯弼参加的全市马铃薯产业专题研讨会。会议确立了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全市重点支柱产业来抓,提出了“扩大规模(2010年达到200万亩)、增加总量(达到260万吨以上)、依靠科技(应用脱毒技术,采用高厢起垄栽培、平衡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提升层次(六盘水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开拓市场(省内、省外)、扩大外销(商品率达到30%以上)、强化措施、促进加工(加工率达到20%以上)”的指导方针。刘一民市长要求各级各部门务必统一思想,高度认识,在全市的统一规划下,组织实施,认真抓好落实。这次会议可以说是一次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动员大会,更是一次对全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此后,全市马铃薯产业走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建立健全机构。5月10日市人民政府以市府办机字[2006]20号文下发,成立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进行宏观调控,统一规划和协调。同时成立马铃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开展日常工作。市农业局成产了马铃薯办公室,在局抽出三名技术人员,在六枝特区特调一名技术人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其中有2名高级农艺师及1名专门学习马铃薯繁育技术的硕士。
2、参观学习,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今年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和甘肃定西市的马铃薯产业发展、马铃薯加工、贮藏、销售等情况进行考察学习。通过考察,对照比较六盘水市马铃薯生产优势,增强发展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信心,明确提出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路。
3、草拟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6月向市人民政府送审了《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实施意见》、《六盘水市2006-2007年度马铃薯产业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4、注册商标,树立市场意识,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市政府已同意用六盘水地域名作为马铃薯商品和种薯的注册集体商标,目前正在设计和注册中。通过商标注册,树立市场意识,创建品牌,提高六盘水市产品竞争力。
5、大力宣传,提升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层次。7月24-25日,举办六盘水市第二届凉都马铃薯节,活动期间,开展马铃薯趣味知识竞答,马铃薯趣味征文和马铃薯学术论文评优活动。通过展板向广大市民介绍国际国内及六盘水市的马铃薯栽培、储藏、保鲜与加工现状及六盘水市马铃薯发展成就,让市民进一步了解马铃薯生产在六盘水市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深化对六盘水市马铃薯生产的重要性认识。
6、加强科技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推广队伍和种植大户。邀请省内外专家对六盘水市市县马铃薯种植重点乡镇行政技术骨干150余人进行马铃薯知识的全方位培训,向全市马铃薯重点生产乡镇和种植大户编印技术手册15万份和宣传光碟1000张。
7、开展科学研究,提高科技水平。2006年和2007年全市四个县区共安排60个点开展秋种和新品种引种试验,安排马铃薯贮藏保鲜试验点10个。同时在引进选择优质高产抗病优良品种的基础上,逐步开展马铃薯品种的选育工作。
8、搞好马铃薯研究和营销。为搞好调研和营销,市农业局建立了马铃薯联席会议制度,有关业务站室负责人、高级职称技术人员为成员,每月召开联席会议,专题讨论马铃薯产业发展工作,同时为搞好营销工作,市成立了马铃薯产业协会,盘县四格乡坡上村成立了全市第一个村级马铃薯协会。
9、筹建马铃薯种业公司,做强做大马铃薯产业。整合六盘水市现有资源,组建全省最大的马铃薯种薯种业公司。鼓励科技人员及民营企业带薪带岗带项目投入到马铃薯各个生产环节。公司以现代企业管理动作,面向省内外市场,从种薯生产到商品薯销售,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格局。初步讨论由市、县政府和民营企业共同出资1200万元以上共同组建马铃薯股份种业公司。
10、加大投入,确保前期工作顺利开展。上半年全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资金共投入340万元,比去年全年投资增加240万元,主要用于种薯体系建设,培训及生产良种补贴。
(三)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目标
围绕“四个三”即三个优势(气候优势、交通优势、富硒优势),三个体系(繁育体系、技术服务体系、购销体系),三个产品(种薯、商品薯、优质专用加工薯),三个提高(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效益),确定马铃薯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
将六盘水建设为全省重要的优质种薯、加工专用薯、食用鲜薯生产基地和马铃薯加工基地,使全市马铃薯生产结构布局合理,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商品率、生产水平和现代化程度逐步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加工及深加工全面发展,马铃薯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积极稳妥地扩大种植面积。在2006年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93万亩的基础上,做好充分准备,分步实施; 2007年全市播种面积120万亩;2008年播种面积扩大到150万亩;2009年播种面积扩大到180万亩;2010年实现全市播种200万亩,其中商品薯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生产商品薯150万吨。同时种薯、加工专用薯及食用鲜薯实现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到2010年,形成年产脱毒苗600万株、脱毒微型原种1000万粒,原种繁育基地0.16万亩、年产脱毒原种0.17万吨,一级种种繁育基地1.1万亩,二级种繁育
基地11万亩,年产脱毒良种16.5万吨,成为全省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生产基地。全市优质脱毒种薯的普及率达到95%以上,并实现全市每三年更换一次脱毒种薯的目标,优质种薯在全省种薯消费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
二、其他特色产业生产情况
(一)生产现状
——生姜:六盘水市现有生姜面积5.87万亩,大部分生姜品质较好,品种有较为出名的小黄姜,每年都有上千吨干姜外销和出口,市境内有2个生姜加工企业。
——茶叶:茶叶面积3.64万亩,总产320吨,近几年来,随着福鼎大白茶、龙井
43、迎霜、乌牛早、苦丁茶等优良品种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茶园的优良品种比例得到大幅提高,产品结构逐步优化,现全市年加工能力100吨以上的企业3家(水城茶叶公司、津黔茶业公司、盘县茶叶公司),50吨以上的企业2家(六枝茶叶公司、盘县糯米茶厂)。六盘水市茶叶普遍含硒,茶叶品牌已达11个,许多产品在评比中多次获奖,其中“津黔”牌茶叶2005年5月已取得有机食品认证。
——蔬菜: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9.9万亩,主要生产基地近20个,其中盘县鲁楚和水城百车河生产基地已通过无公害蔬菜基地认定,三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六盘水市大部分地区气候冷凉,具有发展夏秋反季节栽培的有利条件。
——中药材: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0.71万亩,主要品种有杜仲、板兰根、半夏、喜树等。
(二)存在问题
1、管理粗放,生产力水平低。全市特色产业在栽培管理中普遍粗放,产量普遍较低,优质品种比例较小,品质较低,生产力水平普遍不高。
2、投入不足,基础条件较差。在农田基本设施建设、道路建设方面,由于地域较广,范围太大,本地财政投入有限,许多生产地区,特别是马铃薯生产区基础条件较差,在土壤肥力上六盘水市中低田土比例较大,生产条件较为滞后。
3、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大。六盘水市外地蔬菜进入量大,由于没有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致使在今年第一、二季度农产品农药残留抽查中,农药超标严重,超标率高达30%和23%,大大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4、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较少,生产规模小。
(三)发展目标
根据《六盘水市种植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六盘水市蔬菜面积要达到25万亩,其中生姜面积达到6.5万亩,每个县区建成1个万亩以上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成一定规模的蔬菜加工企业4个,建立5个蔬菜批发市场。到2010年全市茶叶面积达到8万亩,其中投产面积达到6.5万亩,亩按40公斤计,茶叶产量可达2600吨,名优茶产量占40%,茶叶总产值过亿元。2010年,全市中药材留存面积达38万亩左右,2006-2010年新增面积18万亩左右,中药材种植业总收入达到1.5亿元左右。
(四)主要措施
1、加大发展力度。在十一五期间,六盘水市的各项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将农项列入政府工作日程,像发展马铃薯产业一样加大发展力度,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在六盘水市得到全面发展。
2、加强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工作。在各项产业发展中,加强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开展对农户的农业科技知识培训,抓好示范点,培植种植大户,带动广大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3、搞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认定工作,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市将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负责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4、做好营销工作。抓好农产品各个协会的组建和扶持工作,搞好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
5、发展龙头企业。引进和培植龙头企业,制定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入农产品的开发、加工,带动农户的经济发展。
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全力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2009年,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找准国家促进就业政策与我县实际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坚持以发展促就业、以就业推发展,实现发展经济......
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调查报告一、基本情况隶属于省市,全县辖11个镇(乡),299个行政村,2890个社,幅员面积703平方公里,总人口56.67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18%,是典型的农业县。以传......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调查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六盘水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张锦林〔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出了对策建议。〔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对策研究〔作......
如何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几乎如影相随。在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蹒跚学步的新兴产业,还是久经历炼的传统产业,始终要面对市场风险这道坎。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