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如何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几乎如影相随。在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蹒跚学步的新兴产业,还是久经历炼的传统产业,始终要面对市场风险这道坎。农民处于生产的初始环节,是最弱势群体,他们最承受不起市场风险,一旦农民被市场风险击垮,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就无从延伸,特色产业也就无从发展,也谈不上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如何增强农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如何提高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能力?如何增强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扩大特色产业的规模?如何让市场的负面效应对农民的冲击最小化?是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本文就如何抓好特色产业的发展做以粗浅探析。
一、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缓慢成因分析。
1、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农业生产周期比较长,一个产业从投资到获得回报,短的需要半年,长的甚至需要2-3年。由于群众非常担心将来的产品销售问题,造成对新产业持观望态度;另一方面,任何产业都具有周期性和波动性,发展任何产业都有一定的风险,由于群众资金来源少,“栽倒了再爬起来”的能力也小,再加之群众搞传统农业,收益虽小但风险也小,传统求稳的思想束缚,也制约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
2、群众经济实力薄弱。大部分群众没有能力全程请“专家”入园指导。如发展冬枣、红提葡萄的农户,虽请过周围一些“土专家”入园指导,但大部分是在果树修剪阶段,到中后期管理时,由于各种原因(自己的科技意识、“土专家”指导服务报酬标准、经济原因等),并未再请“专家”入园指导。而主要是自己摸索着干,其做务技术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比较差,特色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发挥不明显,规模扩张不快。
3、农民群众接受新产业技术能力差。目前,我们搞新产业引进推广,前期主要采用聘请专家讲课、印发资料、外出参观等方式进行。由于农民群众文化层次低,加上专家讲课主要是“事”前培训,时间短,有些关键问题、关键环节,群众在生产中还没有遇到,重视不够,就形成培训参观时似懂非懂,培训后资料看不懂,想问专家,又没有机会。掌握、应用作务技术的能力自然低。如官道冬枣发展初期,专家讲解冬枣的环剥技术是先取枣树粗皮,再取一圈5mm内皮(直达木质部,又不能伤了木质)。实际检查中发现,有的群众仅取了粗皮未取内皮;有的群众虽取了内皮,但未全取一圈,造成枣树挂果难。有的群众不按标准取内皮,致使树势衰弱。究其原因,是群众没有弄明白技术的关键所在。
4、群众实践应用差。实践中我们发现:虽然专家讲了下一步要怎么怎么办,资料上也写着每一步的操作要领,但群众就是不按规定来。如有些群众听课时,也弄明白了冬枣早、中、晚期的用药要求,但实际检查中我们发现,到目前,还有群众颠倒用药次序,不按操作规程管理,导致冬枣树病虫害发生严重;再如发酵床养猪法要求随着生猪的成长,要给猪圈内补充拌好菌种的植物秸秆,但养殖户为省事、节约成本,不给猪圈内补充植物秸秆,造成了生猪生长后期体重下降(采食内容变了)、成本增加(因为增加了饲料)、经济效益低的现实。特色产业增收效益怎能明显发挥?
5、组织者管理职能不到位。表现为:组织者在新产业发展初期,为了扩张规模,制定了许多利于发展的措施,但随着这些新产业规模的扩张,原有的配套措施明显不适应发展需求。如在推广初期,由于应用规模小,组织者提供的资金、技术、宣传、销售支持还能到位,但随着规模的扩张,采取的各项措施,特别是销售措施就跟不上了。如近几年出现的“农产品难卖”问题,就是由于组织者的指导、组织、管理职能不到位,造成了某一个时期农产品供给大于需求现象。
二、搞好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信息搜集和宣传,正确引导群众发展产业。
1、多渠道搜集各类产业致富信息,重点是搜集哪些适合本地资源优势发挥的产业信息,通过组织渠道,传递给群众,以期引起群众思想共鸣。
2、走支部+农户发展道路,即动员有条件的党员干部先行一步,由党员干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引导群众发展优势产业,发家致富。
3、农民群众得实惠是发展特色产业工作的最好动力。选准项目后,可采取组织群众代表赴产业引进地观摩和本地成功人士现身说法、交流等形式,宣传产业发展优势,让群众真正看到实惠,提高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多措并举,抓农民技术应用能力提高。
1、加强科技支撑,提高群众实践能力。在聘请专家培训前,由组织者入户多方搜寻群众在生产中确需解决的问题,交专家按病开方。或培训会前,由组织者结合日常做务要求,提前向群众讲解培训中需要把握好的各个环节,便与群众抓住重点,掌握要领。
2、注重培养发展典型,抓能人示范带动。培训会后,组织专家现场入园指导当地“能人”,把当地的“能人”,发展成当地的 “土专家”,由这些人为群众直接入园现场服务。同时,适时组织当地“能人”赴技术引进地现场观摩交流、解答本地疑问,开阔视野,增加经验,提高他们的技术作务水平和服务水平。
3、加强检查指导,提高科技落实水平。成立“土专家”巡回指导组织,分阶段入园入圈检查指导关键技术、措施落实情况,提高广大群众应用新技术、发展新产业的能力。
4、给于适当的补贴,提高“能人”工作积极性。即先由组织者制定 “土专家”资格标准,再组织群众认定当地“土专家” 人选,然后,设立一定的技术扶持基金,对当地“土专家”入园调查、指导和难点讲解实行签字补贴制度。就是根据新技术、新产业生产发展规律,由当地“土专家”分阶段一对一入园指导群众应用新技术、发展新产业,群众明白满意后签回执单,由 “土专家”执回执单找技术扶持部门报销补贴。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特色产业的支撑力。
1、要科学规划辖区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合理配臵资源,提高全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对特色产业的支撑力。
2、要组织专业班子,动员一切力量,积极与上级相关部门联系,及时获取项目信息,搞好项目策划、编报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各类项目和资金支持。
3、要按照“三高一超”原则,抓紧抓好已落户本地的建设项目,促使这些好项目早日发挥作用。(“三高一超”即高标准、高要求、高起点和超常规)
(四)、多轮驱动,解决群众卖难之忧。
1、加强新闻推介,提高本地产品知名度。可采取在销售市场设立窗口,新闻、报纸、网络宣传推介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农产品宣传力度,提高本地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解决群众卖难之忧,增强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
2、加强农民组织化程度,缩小农民与市场的距离。大力引导本地“能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引导农户与合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逐步实现特色产业的企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经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3、抓销售环境整治,严厉打击各类损农坑商行为。要成立基层专业组织,专门抓客商与农户关系协调,确保农不欺商、不扰商、不怕商,商不坑农、不损农。形成良好的客商、农户和谐促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在冬枣等产业方面,主要是努力消除买青摘青问题;在奶牛发展方面,主要是消除奶款兑现不及时问题。
(五)、抓基层班子建设,为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1、要引导基层班子自觉做到三坚持(坚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三中全会和科学发展观精神,理清发展思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集思广益,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定与分工负责相结合原则,着力促进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社会管理和搞好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和作用。
2、要积极开展强基行动。要以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三级联创”、“党员科技共富奔小康”和“双培双带双示范”等主题党建活动为载体,以“升级进档,科学发展”活动为抓手,以“五个好”为标准,采取思想、组织整顿相结合的办法,狠抓各村软硬实力的提高。
3、要做好大学生“村官”和乡机关干部驻村工作的落实,为基层党员干部做表率,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多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同时,要积极探索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设立党组织,创新党组织设臵形式,提高农民合作化组织服务水平。
4、要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引导全乡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廉政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扎实推进党务、政务和村务公开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群众创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空间,为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提供强力组织保障,彻底消除两头热中间凉现象。
六盘水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综述靳 颖〔内容摘要〕 本文介绍了以马铃薯为主的六盘水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生产现状及发展潜力,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目标和措施......
浦城稳步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浦城县农业局邱建明近年来,浦城大力发展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现代农业企业的参与和特色农村的建设,为我县经济作物生......
南五十家子镇2012年农业特色产业工作落实情况汇报按照县农工委关于对半年来农业特色产业工作落实进行督导检查的通知精神,现将我镇上半年农业产业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一、20......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一、主要成效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强农业,做......
报告需要具备客观、准确、清晰的特点,以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所呈现的内容。报告需要注意客观和客观分析,而不是主观臆断或无稽之谈。通过对报告范文的学习和借鉴,我们可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