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积累运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积累好段赏析”。
赏析 积累 运用
----略读课文语用教学一得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要求不同。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类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做要求。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据导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抓重点,探究,交流。本人以为,略读课文的教学重在用已有的学习方法、能力对课文进行赏析,并加以积累,获得语用能力,拓展运用的过程。现就《麦哨》一文的教学,谈谈教学语用心得,供同仁们分享。
《麦哨》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课文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开头设疑,‚‘呜卟,呜卟,呜……’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接着点出湖畔割草的孩子,紧跟着重点描写了孩子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他们在这种天然娱乐场中游戏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欢快柔美的麦哨声作结,‚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全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暗示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本文的语言生动优美,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细细读来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
这样的美文,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学习,得到美的感受,又切实得到语言文字的收获呢?
一、赏析文本,习得方法。
赏析有玩赏的意思,指因爱好某种东西而观看,后解释。在读文中赏析,有细细品味的意思,而且这种细细品味有两层要义:首先,这是乐于参与、主动积极的参与。不是教师的牵引下,对知识点的枯燥分析;其次,赏是为了析。反复读文后能体验写作特色、方法以及优美的词句。在读文中赏析,使语文学习学得趣味十足,又学习文章写作方法,从而综合提高语文素养,如《麦哨》第3自然段:‚那一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把蒙上了一层晶莹细汗的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比成是沾满露珠的月季花,既写出了孩子的可爱,又非常贴切,连蒙上的晶莹汗珠也考虑到了,带了进去,成了‚沾满露珠的‛,对这一句的赏析,可以是这样的: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句,看看其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当学生说了比喻,则追问引导学生说出把脸蛋比成月季。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进行分析,但这样的分析绝不是赏析,因为这个过程只是枯燥的分析,没有乐,没有体验,也没有情感的参与。
课堂二:引导学生结合想象、上下文体会月季花。初读文本后—— 师:你印象中的月季花是怎样的?指名学生答。
生:美丽的、好看的、鲜艳的……(这时候的学生还只是为了应付教师的问题)
师:没细细看过沾满露珠的月季花吧,准备好了吗?我看谁看得最认真(出示一张张各种月季的图片),看到了吗?怎样的月季?
学生1:五颜六色的月季
学生2:五彩斑斓、色彩明丽、绚丽多彩的月季 学生3:粉嫩的月季、娇嫩欲滴的月季 学生4:色彩艳丽、迷人的月季。
学生5:高贵的、鲜艳的、引人注目的月季……
师:为什么可以用月季来比孩子们呢?引导感受‚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的孩子们的天真、纯朴、可爱。
师:如果不这样比,还可以怎样比?出示句式:那一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 ……。
生:熟透的苹果、玫瑰、辣椒……
师:如果你是孩子,喜欢怎样的描写,为什么?
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通过比较得出了文本中比喻的形象传神。在此基 2 础上让学生找文本中其余的比喻句,在自读自找交流中巩固如何运用比喻的方法。
在这一个片段中,教师的角色有氛围营造者,如月季图片的呈现;有方法指导者,如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想象;有机会创造者,如给予学生作其它比喻,巩固认知。
二、积累佳句 学会迁移
积累的是指聚集、积淀,使数目增加。在读文中积累指使词、句、段、篇等知识积少成多、尝试运用。如果说在读文中赏析,是精读课文读书方法的延伸,有时需要教师的引导,那读文中积累更多的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与创新。如读了文本第4自然段,重点体会了句子‚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在体会到排比中所要表达的丰收、欢乐、喜悦、自豪后,让学生想象,还会有哪些丰收的景象呢,你能不能学样接下去说一说?学生经过思考后,就有了精彩的续文:
生6:粉红色的樱桃花谢了,结出了又精致又红的樱桃; 生7:白色的玉兰谢了,留下一片生机勃发的绿叶 生8:粉色的桃花谢了,结出了红中透绿的桃子; 生9:地上的西瓜开花了,结出了又大又红的大西瓜; ……
在这样的课堂读书中,学生不仅是对文本形式的模仿,也是积累。积累了个人经验,积累了这样精彩的描写方式,为习作由说到写架设桥梁。
三、即学即用 读中练笔,习作训练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在教学中我们关注的是采取何种练笔的形式,比较切实有效。比如,有仿写词语、尝试片段、填补空白、丰满文章等。究竟采用何种练笔的形式,要看文本的特点,也要根据学生的状况,根据年级、单元的特点确定一个重点。
《麦哨》形式美,首尾呼应;词句更美,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恰到好处的运用营造了美的氛围;开头用象声词,引人入胜等等。要学生一下子学会这么多的写作方法有难度,可先学文中写乡村美景词句整齐的手法,如‚一声呼,3 一声应‛、‚那么欢快,那么柔美‛、‚玩累了,喊渴了‛、‚嚼嚼,吮吮‛、‚呜卟,呜卟‛,都句式对称,非常富有节奏感。有学生就这么写:
‚我们在山林里采蘑菇,比谁采得多;我们又在小河里游泳,比谁游得快。‛ ‚看着鸭子在水中嬉戏,公鸡在院坝斗武。我心里也痒痒的‛
‚我们来到草地竞技大赛又开始了,翻跟头,竖蜻蜓,摔跤,一个个生龙活虎。好不热闹!‛
……
这样的仿写,既是练笔,也写出了小作者自己的农村生活乐趣。当然,还应承认差异:学生个体的差异,由此标准也应有差异。能力强的学生多用几种方法,如同样是比喻,一般学生把‚渗着汗珠红扑扑的脸蛋‛比成熟透的苹果、玫瑰、辣椒,就不错了,可另外一些学生就应更具体,比成娇嫩欲滴的玫瑰、沾满露珠的月季……焉知能力强的学生不是这样慢慢由不会到会转化来的?
其实,在语用教学中我们不必面面俱到,抓住文本中,精彩的、亮丽的、感悟较深的,一课一习,一习一得,足之够也!
积累运用教案设计积累运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在不同的语句中,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2积累名人名言,体会其含义,丰富语言。3体会“象征”的表现手法,学会运用“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积累运用教案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积累与运用1、当事者往往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看问题反而糊涂;旁观的人由于冷静、客观,却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人 ________,再诗句“ , 。”说明的......
《积累运用一》教案《积累运用一》教案教学目标:1. 积累6条谚语,运用.积累一。2.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闻鸡起舞》,并从中得到启发。3. 在口语交际中能认真地听取别人发言,清楚地表达......
一、古诗积累与运用。1.你看到同桌课外只顾着玩,浪费学习时间,你会对她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老师对我们说:“实践才能出真知,真所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