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劳动力转移初探”。
轮台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建议
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收是农民增收最快捷、最有效的形式之一。2006年,轮台农民在县、乡两级政府的关心下,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劳动力资源配置逐步趋向合理。
一、轮台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1、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
据统计,2006年轮台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达到6039人,同比上年增加2362人,增长64%,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20%。目前轮台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是以本县乡内为主,分乡镇看,轮台镇、群巴克镇、阳霞镇、哈尔巴克乡、铁热克巴扎乡、策达雅乡规模较大,实现乡镇转移收入均在200万元以上。
2、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效益
据调查显示,2006年轮台农民实现人均外出劳务收入316.5元,占人均总收入的7%;人均外出劳务增收117.08元,占人均增收总额的29%,农村劳动力转移增收是实现2006农民收入增长的另一重要途径。
3、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业分布
据调查显示,200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为来自一产的收入,为人均收入147.21元,占劳务收入的46.5%。其次
为来自三产的收入,为人均收入95.2元,占劳务收入的30.1%。最后为来自二产的收入,为人均收入74.08元,占劳务收入的23.4%。
二、劳务输出的特点
1、劳务收效增长速度快。
2003年轮台县农民劳务收入仅为80.71元,2004年为92.52元,2005年达199.42元,2006年达316.5元。2006年农民劳务收入比2003年增长了近3倍。
2、以统一组织为主,自发输出比例小。
2006年轮台县成立了由县、乡主要领导负责的各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加大了以二、三产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组织力度。而自发输出多为采摘棉花、水果等农业服务。
3、青壮年人、妇女是主力军。
据调查,青壮年人占劳务输出队伍中二、三产业的90%以上,多为从事运输、餐饮、建筑、工矿及其他杂工,妇女主要为为一产服务,从事采摘棉花、水果等。
三、我县劳务输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轮台县劳务输出情况总的来说是好的,但也还存在着一些突出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
1、个别乡镇的主要领导重视还不够,在具体如何转移及增收方面思路不清,办法不多,措施不能落到实处。
2、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宣传工作不够广泛和深入,没有形成强大的农民外出就业,就地转移的宣传舆论氛围,没有充分调动起农民劳务创收的意识和主动性。
3、劳务输出人员的素质比较低,专业技能缺乏,以“劳工型”输出为主,待遇比较低。
四、对2007年劳务输出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务输出对农民增收的重要性的认识。
从我县情况看,棉花、林果业、石油石化企业、建筑业、国道沿线餐饮业的蓬勃发展,都需要大量的人员,转移的空间很广阔,农村劳务创收潜力还很大。各乡(镇)场、领导要切实转变观念,将工作方案落到实处,充分利用地源优势寻找突破口,确保增收目标实现。
2、加强信息管理,摸清队伍情况。
建立内容完整、信息真实的动态人员转移培训、就业信息卡,开展施工用工预测,积极与施工企业建立用工服务联络工作机制,定期交流岗位供求信息,使岗位开发工作始终做到超前,形成覆盖全县的劳务输出服务网络。
3、抓好培训,帮助农民工加快实现由体能型向技能型、智能型的转变。
充分利用冬闲时间,变 “冬闲为冬忙”,本着市场“ 干什么, 学什么;缺什么, 教什么”的原则进行,有针对性地
对劳务输出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工掌握就业技能的水平和比例,帮助农民工加快实现由体能型向技能型、智能型的转变,在扩大劳务输出规模的基础上,提高劳务输出的效益,确保劳务输出人数和收入实现双赢,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增长的目标。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7-10-03 17:22:00 ] 作者:张勇 编辑:studa20 摘要: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
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2013学年第二学期《农业政策学》课程论文姓名:刘听强学号:12100527学院:工学院 专业:12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手机:***农村劳动力转移关键词:农村劳动......
当前农村农村劳动力转移探究西安财经大学/倪俊梅摘要:我国农村劳动力大幅度转移,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不可取缔的作用,一方劳动力的迁移,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调查......
XX县劳动力转移现状、政策、建议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把农村劳动力培养成各类技术性人才,是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要保障。现阶段,我县已基本形成了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以各......
。马龙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调查劳动力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对于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