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巴彦淖尔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巴彦淖尔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巴彦淖尔城镇体系规划”。
解读巴彦淖尔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巴彦淖尔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为了更好地指导城市建设合理有序的发展,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明确城市定位和发展空间,2004年4月,巴彦淖尔市城市规划管理办公室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我市编制《巴彦淖尔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年)》。2005年11月11日,该规划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上轮总体规划同时废止。本期规划较为完整地描绘了巴彦淖尔市城市未来发展蓝图,必将对未来巴彦淖尔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城市历版规划回顾
1925年版,临河当时为小城镇,叫永济镇,规划制定人口规模为两千人,用地面积为1200亩(合80公顷),成为临河城区建设的第一张蓝图。
1956年版,由内蒙古自治区城建局规划设计处编制,在1958年做了“临河修订平面道路纵横断土方计算”,并由内蒙古自治区批准实施。
1960年版,内蒙古城市设计院和巴彦淖尔盟建设局对临河城区(称解放镇)的总平面图进行了修改和充实。1970年盟公署由磴口县迁到临河,使临河逐步成为全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建设速度加快。
1980年版(临河镇),城市规划对工业用地进行了调整,对有能力搬迁的项目,搬迁到东偏北的化工工业区,从而使西南现有工业区逐步成为以食品、机械和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区,1984该版规划年由自治区批复。1984年临河县升格为县级市,城市地位提升,城市规模扩大。
1990年版,临河城市规划解决了110国道穿越城区的矛盾,调整了市域公路布局,衔接了新区与老城的路网,拉开了中等城市的框架,为当时城市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0年版,规划城市新区中心位于新华街和府东路交汇处,是集行政办公、金融、商贸、信息服务和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中心区;老城区沿胜利路建设城市商业中心区;在兴凯路与庆丰街交汇处、东升街与人民路交汇处、临五路与东兴路交汇处逐步形成三个城市商业副中心。
2004年4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巴彦淖尔市城市规划管理办公室委托,承担了巴彦淖尔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本期规划简介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要全面实施“十五”、“十一五”计划,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财政收入年增长2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为2010年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初步建立全市科技创新体系,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技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居民素质有明显提高,实现以健康向上、丰富多彩、服务群众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实现以改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公共秩序为主要标志的社会文明程度有明显提高。
城市性质:
开发绿色产品及新型工业为主的河套园林城市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对巴彦淖尔市中心城市的定位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中心城市之一,以开发绿色产品及新型工业为主的河套园林城市。将城市的地域特色体现在城市性质和定位中,对重塑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将起到促进作用。
城市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总人口达到50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0平公里左右
按照本次总体规划,至2020年巴彦淖尔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将达到50万人左右,进入大城市行列。其用地规模控制在50~70平方公里范围。这一目标的确定符合巴彦淖尔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城镇空间布局:
“两横、两纵、倒开字型”空间布局形态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新的总体规划重新审视了巴彦淖尔市过去若干年城市空间发展历程,针对巴彦淖尔市城市实际提出了构建“两横、两纵、倒开字型”的城镇空间发展带战略,即以110国道、拉丹高速公路、包兰铁路沿线为城镇发展主轴;以沿阴山山脉固察线为城镇发展横向辅轴;以省道临赛线和省道五海线为两条城镇发展纵向辅轴。“两横、两纵”发展轴串联了巴彦淖尔市中心城市临河城区和六个旗(县)的中心城镇,囊括了巴彦淖尔市最主要的经济发展地区,是巴彦淖尔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
城镇结构:
中心城——旗(县)城镇——一般建制镇
在构建“两横、两纵”城镇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按照市域城镇人口104万进行地域空间安排,通过人口结构、城镇职能分析,规划期内巴彦淖尔市将形成“中心城—旗(县)城镇—一般建制镇”三级市域城镇结构。市域中心城为临河城区,是巴彦淖尔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本期规划中应以发展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高的实用型工业和生产服务业为主。县域中心城市为旗(县)城,为各自旗(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域以外的一般建制镇,主要职能划分为综合型、工业主导型、商贸流通型、交通枢纽型、旅游服务型、三农服务型等。
旅游发展规划:
鼓励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
在充分分析巴彦淖尔市旅游资源优势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我市旅游业发展方向是:在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发展具有黄河文化特色、河套田园风光特色、草原民族风情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草原、湖泊、森林、黄河、沙漠、湿地相结合,最终形成以特色文化为龙头、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旅游空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特色的区域:一是以乌中旗、乌后旗及乌前旗北部等牧区为主的草原、边境旅游区。二是以临河区、杭锦后旗、五原县、乌前旗南部等农灌区为主的河套田园风光、休闲度假旅游区。三是以磴口县为主,含杭锦后旗西北部的沙漠旅游区。
市域交通规划:
形成“四横、三纵”等级公路网络,实现市到县、县到乡一小时,区、县到高速公路半小时的目标
本期规划确定规划期内市域交通规划发展目标为:公路网主骨架为四横三纵(四横为拉丹高速、110国道、五乌线、固查线,三纵为临赛线、临巴线、甘五线)。规划至2020年改造目前现有公路中乡道的等外公路和中低级路面,使2020年巴彦淖尔市所有等级公路全部达到具备高级或次高级路面的等级公路标准。全市每个乡(镇)、苏木至少通达一条次高级路面的等级公路。通过高等级公路、县乡公路的建设实现巴彦淖尔市到县、县到乡一小时工作圈和区、县到高速公路不超过半小时的目标。铁路为临哈铁路经阿盟进入乌拉特后旗境内,途经呼和温都儿镇后进入杭后与包兰铁路并轨。规划在修建甘其毛道口岸至西小召货运专线的同时预留甘其毛道、巴音杭盖、海流图、德岭山、西小召五个站场的用地。考虑完善的交通运输配套对国家资源和能源安全战略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本期规划对巴彦淖尔市民用机场做了预选,初步确定机场选址范围为:临河东30~50公里,五原隆兴昌镇西,阴山以南,靠近110国道和在建的拉丹高速公路间地域。
市域基础设施配置规划:
统筹安排,实现市域基础设施工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供电:2010年市域最大供电负荷达到300万千瓦,2020年达到489万千瓦。扩建乌拉山电厂、新建临河热电厂、新建500千瓦德岭山、杭锦后旗西变电站,分别建设至包头和乌海的双回500kv线路。建成220kv变电站22座,形成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220kv区域环网供电结构。
供气:规划以长临、长呼两条天然气长输管道为基础,以中心城市城网和加气站为核心,发展旗县城镇的管网建设,形成区域天然气供气网络。
供热:大力发展集中供热,改变分散的供热方式,生产用热与采暖用热结合,发展热电联产,提高能源利用率。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西进东延、南部拓展
本期总体规划将用地布局方案调整为近期以西进东延发展为宜,远期跨过新华街向南靠近二黄河发展,远景可考虑跨越二黄河继续向南发展。围绕这一用地布局结构,科学合理安排各类居住、工业、仓储,对外交通、公共设施、园林绿地、道路广场等用地,形成功能完善、结构完整、配套合理的城市用地布局结构。
中心城区用地空间布局结构:
一个中心——一条发展轴——三个片区——两条景观轴——三条水景廊道
本期规划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一条发展轴、三个片区、两条景观轴和三条水景廊道。即以临河城区为城市主中心;以新华街为城市发展轴;以东部工业区、中部商贸、居住区及西部行政、文化办公区为三个片区;以西环路和胜利路为两条景观发展轴;以总干渠、永济永刚渠、北边渠为三条水景廊道的“一、一、三、二、三”空间布局结构。
中心城区工业、仓储用地布局:
搬迁改造工业点三处,集中布置仓储用地三处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以及现状布局与城市远景规划相协调。本期规划拟搬迁改造工业点三处:一是万丰经济开发区,二是庆丰街附近现状工业,三是团结路西工业点,全部搬迁至东部工业园区。
城区仓储用地集中布置,与居住、公建用地有效隔离。本期规划仓储用地主要布置三处:东南部仓储用地、东北部仓储用地、北部仓储用地。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通建设现代化的多层次综合交通体系,建立结构清晰的路网系统,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本期规划确定至2020年巴彦淖尔市公交车拥有量为600台,出租车达到3300辆。采用智能手段改善道路信号控制和交通组织管理,使专用道系统、停车系统和其它道路系统有机结合,形成通畅的城市交通体系。
结合现状道路系统和用地情况,规划建设巴彦淖尔市城区路网形态为方格网状。道路网以五横九纵式主干路为主,若干次干路为辅、支路为补充的三级道路网系统。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主干路按40~50米控制,次干路按20~40米,控制支路按20米以下控制。
中心城区景观风貌、绿地系统规划:
双轴并行,三条水景廊道,两点一区休闲系统和两线一面防护系统
根据巴彦淖尔市自然条件和自身特点,规划形成“双轴并行、三条水景廊道、两点一区休闲系统和两线一面防护系统”的整体城市景观风貌。双轴并行为依托胜利路生活景观轴,突出城市的传统生活气氛,体现城市风貌。依托西环路的文化景观轴,体现城市的文化和民族特色,创造具有河套民族文化氛围的城市新气象。三条水景廊道为利用总干渠、永济永刚渠、北边渠建设城市滨河公园。两点一区休闲系统为利用章嘉庙和友谊两个天然的小型海子,形成城区旅游休闲景点。总干渠以南规划为黄河生态旅游休闲区。两线一面防护系统为北绕城线防护林、总干渠防护林和污水处理厂周边防护林,与城市绿地有机结合,突出河套平原、宜于人居的园林城市风采。
旧城改造:
完善城市中心区功能
巴彦淖尔市旧城区在近期建设阶段主要以完善中心区功能为主。继续完善旧城区内部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整合旧城区内部商业、办公、文化娱乐用地,突出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对旧城区将要搬迁的办较为完整地描绘了一个城市未来发展蓝图。它必将会对未来巴彦淖尔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公用地的置换和利用,需要在政府引导下,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行。对于居住用地,规划适当调整部分三类居住用地为二类居住用地。新区开发:
全面启动新区建设,形成城市新的中心区
规划在新华街以北、八一街以南、西环路以西、开源中路以东集中力量建设城市的公建中心,主要包括行政中心和金融中心,形成城市的新中心。在巴彦淖尔市行政中心建设的带动下,在其南部开发新的居住用地和金融、文化设施用地。新建的居住区住宅建设风格要与行政中心建设风格相统一,不仅市级的文化、金融设施的建设要符合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且居住配套设施的建设也要符合现代化社区的标准。
规划在城市近期建设的西北部扩展区域内,建设区行政中心,区行政中心从老城区内部分离出来,不仅突出了老城区的服务功能,又可以利用区行政中心的建设带动解放街北侧居住用地和其它公共设施用地的开发。区域内保留部分三类居住用地和苗圃用地,以最小的拆迁成本开发改造部分二类居住用地,重点在北环路北侧建设临河区行政办公设施,在北环路南侧配以相应的文化、娱乐、商业设施用地,规划在该区域内建设市级医院一座。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完善城市应急、防灾、减灾预警体系
本规划提出成立巴彦淖尔市综合防灾专门机构,加强防灾设施建设,完善抗震减灾体系,增加消防站点,加强消防水源建设,提高综合消防能力,完善人防工程配套设施,形成结构合理的城市应急防灾、减灾预警体系。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市域城市化发展战略按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构筑和完善常州市市域四级城镇体系,大力推进常州主城和主城外围片中心的城市建设,加快发展金坛、溧阳两个中等城......
巴彦淖尔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巴彦淖尔市导游词,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2014年1月7日在巴彦淖尔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巴彦淖尔市市长 段志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
巴彦淖尔市导游词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导游词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