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语文教学的常青树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发散思维教学”。
发散思维——语文教学的常青树
内容摘要:
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我们老师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重要的一种方式。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更应想办法引导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放飞自己的思路,要为学生营造氛围,创设空间,采取多种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的基本成分:一是集中思维;二是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丰硕成果,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可能产生的后果是使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培养学生开阔的思路和进取的精神。而发散思维相反,它能促进学生从各个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对问题进行思索,寻求多种解答和见解,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 : 氛围 生活 想象 多角度
培养学生成为开拓、创造性的人才,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进取精神,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核心又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有人说培养发散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工程。那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呢?我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造势,发散思维的引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真谛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亲其师则信其道”,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着人去探索新的认识,发展新的能力。不同的年龄阶段,兴趣不同,鼓励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如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水平,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过度,逻辑思维开始形成,正处于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他们都有一个共性:爱动脑、动手、钻研、思考和探索,愿意求新立异。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教师对有畏难情绪的学生予以热情鼓励,让学生在诸如“说说自己的看法”、“大胆说说自己的意见”、“你有没有别的方法”“不要紧,尽管说出来”等鼓励下克服心理的障碍,增强其质疑的勇气和信心。而对于勇于提问的同学,不管问题对错、大小,都应进行及时的评价。如“说得多好啊!”、“提的问题多有价值了!”、“太有勇气了!”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思维的积极性。如: 《云南的歌会》这篇文章的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下面两段人物描写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中多得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中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着身手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发辫盘在头上。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黒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这是一个发散性的问题,答案不能强求一律,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有的同学说,第一段描绘的好,细腻真实,写人物肖像像,如在眼前。有的同学则说,第二段描写人物的神韵气度,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用的妙等。老师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告诉学生写作中也要多角度、多方位的利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去创造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走进生活 发散思维的参与
巴甫洛夫说过,一切思维的活动都是由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学习八年级下册《旅鼠之谜》这一课时,文中写了“旅鼠”身上的三种奇异现象,可以在要求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动物身上有一些奇异现象,说出来让大家听一听,之后分组讨论,最后代表发言。有的学生说:“大雁飞行时排成‘一’ 字” ;有的学生说: “青蛙一到冬季就睡大觉(即冬眠)” ;有的学生说:“蚂蚁下雨前成群结队”等,让学生学会联系生活,了解生活,观察生活。为他们创造了一个主动参与发展思维的空间。
三、换位思考,激发想象。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师的任务应该是一个良好的辅导者,激起学生的自创性和探索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不断创造思考的机会,让学生有自由思考的余地,使他们大胆想象,灵活变通。如《海燕》这篇课文,不仅写了海燕,还描写了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前的表现。学完了这篇课文,就可以对同学们说: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海燕在海上展翅飞翔时会有什么想法? 如:学生a: 海燕想,我一定想冲破乌云,迎接光明。学生b:海燕在想,我要让海鸥、海鸭、企鹅看一看怯弱和躲藏是无能的表现,只有正视现实,并努力改变现实,才会有自由幸福的生活。学生c:海燕想,我要大声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快更猛吧!
对这些学生的想法,应做出积极性的评价,并鼓励他们发散思维。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如果我们的课堂总是让学生规规矩矩的坐着、听说、记着,这种课不仅淹没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趣闻性,还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应激发学生去想象,提倡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承认学生潜伏着极大地由已知转化未知的原动力,千方百计的鼓励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俗话说得好:脑越用越灵!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四、因地制宜 多角度进行
近几年,随着多媒体的发展与普及,人们开始用它来做自己想做的事,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象徐徐打开的窗户,给我们敞开了无限广阔的空间。21世纪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如:在讲《醉翁亭记》这篇古文时,可以制作“醉翁亭记”、“日出而林霏开”、“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四时之景”等幻灯片,必要时还可以配上声音。当一个个精彩、生动的画面送上屏幕时,学生惊喜之情跃然脸上,思维的空间就会更活跃,既有利于学生全面体验、理解掌握知识,也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再如,在“探索月球奥”质疑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把有关的月球知识做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尤其是月球的阴晴圆缺的情况,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感受和形象的感染,引发学生的思维。
从不同的思维来指导作文,让同学对同一题材从不同角度、不同立意,用不同构思、不同方法进行创作,对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十分有益。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经常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事物方法,不仅要善于发现事物产生联想,而且要学会“小”中见“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应给学生一个固定的、刻板的命题,而是给学生一个生活的范围,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感悟周围的人和物。学生身上蕴藏着丰厚的、独立主动的探索精神,而教师应引导他们如饥似渴的积极主动的摄取知识。现在提倡的“话题作文”正是注重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我们要善于引导他们的这种思维。正如《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井柳,生而弗达”即是要求教师要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写作思维。
总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一切思维活动都是由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是要提倡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授之以法,启之以理,动之以情,激之以趣。”善于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竭尽所能,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越学越“活”,越学越能用。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豫教学论》
2、《谈兴趣》
光明网2001-10-05河北永清中学 张克久发散思维是一种辐射型的思维方式。它从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立体地、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是创造思维的核心。要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论文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苏岭著名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部分。”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多......
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四川省大竹县庙坝镇中心小学陈忠娟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从训练思维的主动性,转换角度思考,思维的联系性训练,思维的广阔性等方面的论述培养小学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发散思维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发散思维训练学习目标: 1.了解思维定势和发散思维有关的基本知识;2.培养主动运用发散思维解决问题的意识;3.进行发散思维和创新训练。 学习过程: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