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水资源的管理及可持续发展_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7:02:0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浅谈中国水资源的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浅谈中国水资源的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基于淮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摘要:水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又是不可缺少且不可代替的特殊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文明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然而水资源是有限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要与水的供应相适应,不能无限制地开发利用水资源,更不能超越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妥善处理水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关系,防止人类活动对水的侵害。面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稀缺性和水需求扩张压力,使得水资源的管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国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仅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淮河流域 水资源 管理 可持续发展

一、前言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四大问题。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水资源污染及相应的生态环境等问题非常严重。据水利部门检测,中国现有河流近二分之一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十分之一的河段污染严重甚至已失去使用价值。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城市更加需要有高质量的水作保证。而到目前为止,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约有一半以上城市缺水。其中黄淮海流域人口占全国的33.7%,但年人均水资源量却只有517 m3,已趋于国际上认可的水危机地区年平均500 m3的界限。其中淮河流域是中国主要的生产粮食产区之一,养育着中国近13%的人口,是各大流域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流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淮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就是中国水资源问题的缩影。研究淮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对中国其他流域水资源的问题同样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淮河流域现状分析

(一)水资源概况

淮河流域曾经是中国十分富饶的地区。它地处我国中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

之间,位于东经112°~121°、北纬31°~36°之间,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淮阳运河及泰运河南堤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与黄河流域、山东半岛毗邻。流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5省40个地级市,全长约1000km,总落差约1000m,流域面积共计26.9万平方公里左右,是我国5大河流之一。其气候特征是夏热多雨、东寒晴燥、秋旱少雨,冷暖和旱涝的转变很突出。淮河流域水资源总量约为828.47亿m3,但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21.4%,世界的6.8%。

(二)水资源主要问题

1、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率低

据统计淮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率已达到53%,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合理限度40%,而且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加大,开发成本增加。前五十年间,水资源开发利用都是选择资源条件较好,投资少,见效快的先行进行建设,目前较容易开发的水资源大部分已经被开发利用,今后进行水资源开发配置不仅要受到较多自然条件的限制,且开发利用单方水所需要的建设资金也愈来愈多。这些都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加重了水旱灾害。地下水严重超采也会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淮河流域,水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河湖干涸,下游甚至中游都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断流现象。

2、水资源供求矛盾加剧,资源性缺水形势严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人们对水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还将导致用水量的进一步增长。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人为的矛盾变得十分突出,更加剧了水资源的供求矛盾。

3、水资源生态环境恶化,水质性缺水范围扩大

近几年,全国废污水年排放量均超过600亿吨,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淮河流域已长期受到污染,水环境恶化和水质污染迅速发展,已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1986年安徽省政府办法了《关于解决淮河污染问题的意见》,其中对重点污染源在必要时进行了强制性限产、停产的措施,并对沿淮14家重点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2003年3月以来,企业超标排污现象有所抬头。省环保局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下发《关于开展遏制污染反

弹专项治理的通知》。

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主要是由资源性缺水和污染性缺水两方面造成的。资源性短缺造成正常年份缺水量约33.2亿m3,枯水年份缺水量约104.8亿m3,特枯水年份缺水量约223.9亿m3。

4、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逐渐增加

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将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坚持节约用水,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三)水资源污染状况

淮河流域每年因污染使100~300亿m3的水丧失或降低其使用功能。其主要河流水质较差,淮河以北的支流水质劣于V类水,淮河南部水质为II类。许多超V类水的河段重要河段己丧失了原有的使用功能。

淮河流域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污染负荷主要来自纸浆生产和造纸业、酿造业等,这些工业生产的污染负荷占总量的70%,生活废水的负荷占30%,污排COD, BOD平均浓度大大超过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除了工业污染外,城市生活污水、乡镇小企业排污和农业化肥、农药等水水土流失也从不同程度上造成了流域的严重污染。

近年来,淮河水系的水质变化表现与河道流量密切相关。污染峰值总是出现在流量偏小的枯水季。在淮河水系中,淮河干流水质要比其支流水质好得多,但这些支流污染程度往往比干流要高好几倍。在众多支流中,尤以沙颖河污染最为严重。

三、建议对策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在1980年被提出的。在可持续发展中,水资源兼有资源与环境的双重作用,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其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一切与水有关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等都是为了使水资源在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具体的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节约用水是水资源持续利用的长久之策,也是解决我国缺水贫水的当务之急。我们应合理调整用水结构,大力普及现代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应有效利用经济杠杆,促进水源保护和节水防污;应按照流域水资源规划,实施区域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区域性缺水问题。在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上,必须把节水放在首位,坚持以保护、节约水资源为中心的水利发展战略;紧抓农业节水,保障城市供水;以节水保供水,以供水促节水,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城市化。经验表明,从人类的利益和生存出发,依靠现代的科学技术保护和节约用水是保护、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缓解水危机的最现实和最有效的根本性措施。

在节约水的同时,要发挥水的综合功能,使有限的水资源发展出更大的效用,如污水再利用,废水资源化,利用天然降水,寻求水替代战略等等。

2、明晰产权,制定合理水价和排放标准

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将宏观调控手段与经济激励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和管理机制,大力推进水资源价格合理化改革是有效的解决途径。因此,要尽快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实行定额管理、分类水价和阶梯式水价,加快水价体系相关问题的配套改革。

明晰产权、设定排放标准、排污收费、控制过量的排污对于治理水污染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排放标准,要在衡量淮河自净容量的基础上制定限值。排放标准对于所有的排污者应该都是一样的,绝不能激励排污者去开发更好的污染治理技术。对于排放标准制度,在继续执行的同时要加强研究和完善。超标排放者应受到严厉的惩罚。

3、建立统一的流域水管理机构

淮河流域是由国家环保局、地方环保局和水利部门共同管理的。各地政府、国务院也参与淮河流域的污染治理。2002年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确立了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结合的体制,而这种体制被证明并没有改变各个部门共同管理流域的现状,淮河流域的治理管理效果仍然不佳。所以应成立一个产权属于国家的流域管理机构。首先,这个机构应该有足够的权力和一定的法律地位,能够全权负责淮河流域水资源的利用;其次,应该拥有淮河流域水资源的产权,利用相关法律对违规行为进行制裁;最后,这个机构本身是统一性、综合性的权威机构,它对水资源的利用和水污染防治的相关命令以及决议的执行要得到确实保证。绝对要避免统一的机构成立后还出现管理间的不协调局面。

4、加强法制执行力度和宣传、教育

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通过法制建设,构建与建设节水型社会相适应的制度保障体系是必然的选择。因此,应修改和完善现有的《水法》、《节水法》,并适当地增加相关新的法律法规。

此外,有些地方存在环保执法不严的现象,排污者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在利益驱动下有违规排放现象,这些都导致淮河流域的污染治理进展缓慢,不能实现治理目标。因此,应该着力加强污水排放的有关法律制度建设。同时,治理淮河流域离不开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所以应该对广大人民群众、企业主、普通职工及环保工作者等应进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并宣传国家环保方针、政策,使人们明白珍惜和有效利用水资源的迫切性。

以上这些对于淮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工作有着根本上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水是一种资源,取之于自然,用之于社会。由于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规模范围的不断扩大,水资源短缺与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人类依赖水而生存,水环境亦需要人类的保护而完成循环,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的。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水利发挥的重要作用,水电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具有无温室气体排放、资源可再生等优点,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能源资源。我们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落实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节约保护及综合治理等工作。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三个方面统筹规划,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请谨记:保护水环境、珍惜水资源就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参考文献

1、王科、苟克宁。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思考[R]。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2):165-168。

2、马中。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

3、张岳。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刘燕华、周宏春。中国资源环境形势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

出版社,2001,12。

5、夏军、黄国和、庞进武、左其亭。可持续水资源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7。

6、宋建军、张庆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水资源保障[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8。

7、李雪松。中国水资源制度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3.。

8、陈震。水环境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4。

9、马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7。

10、王浩。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

11、宋国君、谭炳卿。中国淮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政策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

中国水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水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发展12207010232 孙祥云 信息二班摘要: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加上区域水土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均匀,水问题更严重。水是生......

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

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

强化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

强化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解读刘景伟 岳海涛(滨州市海河管理局,256616)摘要:为加强用水总量控制管理,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

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

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

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集

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集《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集》 中国的水问题历来为党中央和国务院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在二十一世纪来临之际,人们更加关心......

下载浅谈中国水资源的管理及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国水资源的管理及可持续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