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伤逝》_伤逝赏析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6:30:5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解读《伤逝》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伤逝赏析”。

解读《伤逝》

——《伤逝》到底写了些什么

《伤逝》是一篇及其独特的作品。之所以称其独特,是因为这是鲁迅先生所有作品中,最能反映鲁迅先生内心世界的作品。它的独特不仅在于它的气氛,还在于它的内容,《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以青年的婚恋为题材的情感类的小说,因此给人的感觉是独特的。

小说以男主人公涓生手记的形式通过倒叙以及插叙的手法呈现出来,虽无自我辩驳的特点,但有知识分子的自忏自省;另外,《伤逝》也充满了对人的生存困境的追问。《伤逝》存在着多层底蕴,如果只说它是写爱情故事本身及其意义的,我认为是不全面的。我们深挖下去,会发现作品中写了很多内容。

隐藏在绝望中的希望。鲁迅先生是冷峻的,一方面是由于他对害人者无情的揭示与批判,一方面也是对于被害者一种深深的冷笑。他冷笑浓浓的眉毛之下是一双深邃的眼睛,有一丝绝望在其中深藏。

对于害人者与被害者,他都看不到希望。在他笔下,被害者没有丝毫可以选择的余地,没有作与不作,只有悲凉的运命在等着他。没有选择,这就是他的冷峻。然而在《伤逝》中,我们发现了例外,原因在于涓生。涓生这个人物形象很有意思。在《伤逝》中涓生是害人者还是被害者?子君是被害者,虽然她也有自己的缺憾,但她被害者的地位是无疑的。但是涓生,从这场婚恋的角度看,他当然是被害者,但从他与子君的关系看,他又是害人者。正是这种身份的双重性与不确定性,使我们在《伤逝》中发现了在鲁迅作品中隐藏极深的绝望中的希望。

虽然有论者指出,如在《故乡》结尾,那一轮金黄的圆月的描述,同样也体现了鲁迅作品中绝望中的希望,是反抗绝望的表现。但这其中人为、虚幻的成分太重,即使鲁迅先生指着说:那是希望,我们也不会信。但《伤逝》中绝望中的希望却是无意的、自然的流露。涓生多次说到:“生活的路还很多”,这让我们到了真实的希望所在。知识分子的愧疚与自责。《伤逝》通篇是一种心理的记录,通过涓生的回忆,我们了解了故事的一切。通读全篇,我们一再读到涓生的愧疚,自责。与其他鲁迅小说不同的是,这种愧疚、自责,也可以看作是害人者的愧疚、自责。在文中涓生一再地述说,如果我不将真实说给子君,如果我有勇气负着虚伪的重担……子君便不会死。这就提供了种可能性。也就是说,虽然子君的死是不可避免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丝可改变性。即,子君曾经有过可以生的希望,这就与孔乙己、祥林嫂有了根本的不同。虽然细小,但那沉沉的害人者所组成的黑幕终于被撕裂了一个小口,里面透出一丝光亮。

对涓生来言,所必须面对的自我审判是双重的:说出真话,使自己获得了真实,却将真实的重担卸给了曾经给予自己以巨大的爱的她,让她独自承担面对真实所必须付给的代价,这自然应该受到道德、良心的谴责;而同时提出的,是自己是否有负着虚伪的重担也即独自承担虚伪所必须付出的代价的勇气?而现在必须面对的事实,却是自己在这两个方面都是卑怯者,而且必须承受惩罚:为摆脱空虚选择了真实,却换来了更大的空虚。

这就是说,无论说与不说,选择真实还是说谎,同样逃避不了虚空,并且都要付出道德和良心的沉重代价。正如一位研究者所说“子君的命运是悲剧性的,而涓生的处境却具有荒诞的意味。虚空或绝望不仅是一种外部的情境,而且就是主人公自身;他的任何选择因而都是虚空与绝望的。这种虚空与绝望是内在于人的无可逃脱的道德责任或犯罪感,也就是说,困惑是存在于人的存在本身的。

人生困境中的人的困惑。我们必须注意到《伤逝》的写作时间,是1925年10月。这时于鲁迅来说,并不是平常的时期。如果说他写作《彷徨》的1924年-1926年,是他苦闷、彷徨、失落的时期的话,那么,写作《伤逝》的时候,也正是这种情绪达到顶点的时候。这之前的一段时间,先是和周作人的兄弟失和,又大病了一场。8月,他又被教育部解聘,整个夏季,他都抽烟、喝酒很多。可以说,此时的鲁迅,也正在思索他自己未来的道路。何去何从,从他周围的环境,他看不到他的去路,他彷徨。以他的习惯,他只能埋头著作,以稍解苦闷。关注自身的命运占了先,因此他写知识分子的情感。而也只有在这样的时候,鲁迅先生才来余暇以严肃认真地审视自身,来寻找自己可以摆脱困境的方法。很显然,在作品中,他加入了他自己的一些想法,他对社会已经绝望,但他对自己身列其中的知识没有绝望,也不敢绝望。因此他注入了一丝希望。这也就是《伤逝》这类作品之所以写于此时的内在原因。之前之后,他都再没有写过此类的作品,这一丝的光亮迅即地被他冷峻的面容所遮掩。写涓生,就是在写鲁迅先生他自己。只是鲁迅先生巧妙的用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来打了一个漂亮的掩护。

伤逝再解读

谈《伤逝》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伤逝》描写了一个扣人心弦的爱情悲剧,表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不仅能给人以巨大的教育,而且也给人以美的享受。由于它在艺术上的新颖独创,把诗、小......

《伤逝》

《伤逝》:质疑现代女性解放神话一.“娜拉出走”与鲁迅的质疑大家大概会记得茅盾在论及《彷徨》(涓生是他的重要论据)时说过的一段话:‚《彷徨》呢,则是在于作者目击了‘新文化......

伤逝

作为鲁迅先生唯一的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伤逝》,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感染着,甚至郁闷着广大的读者。当然,我也毫不例外。“伤逝”伤为何,逝又为何?一直令我大惑......

伤逝

《伤逝》读后感从小时的读到鲁迅的文章到现在读鲁迅的文章,两种不同的情怀,鲁迅锐利的文笔给我深刻的印象,从他的《伤逝》就可以深深的体会到这一点,对与《伤逝》这部作品,他是鲁......

伤逝

作者:梅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侯,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

下载解读《伤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读《伤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伤逝赏析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