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数学课堂生成中的智慧火花[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简单数学智慧课堂”。
抓住数学课堂生成中的智慧火花
数学教学应该是“活”的教学,它不能拘泥于课本、教案,更不能拘泥于预定的答案,而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生成的问题,是学生智慧火花、思维火花的闪跃,我们不能避而不“闻”,而是应该加以有效的利用,通过观察,通过倾听,随时捕捉课堂上的新信息,选择有效的信息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调整预设的教学环节,进行生成性教学。
一、捕捉生成的问题,因势利导。
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生成,有很多生成只要老师加以点拨或经过老师的引导、改造,会令教学效果更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老师时时做一个善于发现的有心人!在我教学《线的认识》的试教中,曾经碰到这样一个例子,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新课程教学线的认识与老教材在编排上出现很大的不同。老教材先教学直线,在从直线引出射线和线段,存在的缺点是跟学生的认知不符,现实生活中只存在线段原形而找不到直线的原形,这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观,它的优点是学生能很清楚的知道直线、线段和射线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新教材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线段入手再教学直线、射线,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观,但给教师教学三线之间的关系带来一定的难度。
我在设计《线的认识》的时候,在导出三线之间关系上也下了很大的工夫,可是不是觉得太生硬就是太牵强,在上课时竟是学生的一个意外生成帮我解决了难题。在教学到总结三线的特征时,我们班一个学生起来说:线段、线段我认为它是线的一部分。这真是一个意外的生成,我马上抓住他的话题问:那么你们认为线段会是什么线的一部分?顺水推舟的把问题抛给全班同学,巧妙的把话题引向三线之间的关系,把课堂推向一个高潮。这个生成非常意外,绝非我这个老师所能预料,使我不禁想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很多学生的生成在老师的备课中是预设不到的,如果我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或只是简单的敷衍一下,那我一定会在课后感到可惜,孩子的思维广阔,能想到很多成人都想不到的精彩问题,他们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宝贵的教学资源。由于我捕捉到的信息“价值不菲”,从而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迸发了智慧的火花。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我们的课堂生成出更多更亮的智慧光芒!
二、捕捉生成的错误,化错为宝。
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学生在学习中生成出一些让我们头疼、避而不及的错误。精彩的生成固然能为我们的课堂添光添彩,受到老师的欢迎,而有时,这些让我们头疼、避而不及的错误生成,也能对我们的教学起到正面引导作用!
错误生成原来并不可怕,在老师智慧的引导下同样能为课堂生光添彩。有时教学中的一些“旁逸斜出”的不顺,反而会给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让孩子们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闪耀出师生智慧的光芒,这便是错误生成的魅力!
三、捕捉有争论的生成,引发辩论。
学生的思维是异常丰富,常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我们的课堂上也常因这样或那样的想法使双方开战产生争论,这时如果老师简单的处理,或只是站在正确一方,往往会让一部分学生或另一方的孩子感到“不满”,所谓口服心不服。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还能让他们在辨别中掌握正确的知识。
以课例中“直线的引出为例”:
师:(课件出示)马路上双黄线(指出两头)还有路,会延伸到哪里?(想引出无限延长或通到很远很远)
生:会延伸到红绿灯。
师:延伸到红绿灯这儿断掉了,后面还继续怎样? 生:一直延伸下去。师:对。
生:不对,马路不管怎么延伸都会有终点的。
(下面马上有几多学生同意,认为马路是有起点和终点。)师:一直延伸下去,一直延伸下去,就是无限延伸。
(后面还有好几个男生不能接受嘴里嘟嚷着马路有起点和终点)这时一部分学生认为马路延伸延伸无限延伸,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马路总有尽头
„„ 我们的老师利用一贯常用的方法那就是避而不闻,“平息”了一场刚刚开始的争议。然而学生心头的疑问平息的了吗?学生能心服口服 吗?课上老师意在用马路抽象出直线,引出这样直直的,向两端无限延长的线是叫直线,再引出直线的特征。在这里我们老师自己或许已经发现用马路上双黄线引出直线不太合适,或许因为“开弓没有回头箭”的缘故从而回避了学生的争议。如果在这里老师大胆一点,对于学生的争论不是回避而是加以利用甚至可以让争论来的更猛一点,引发争论双方的学生开展辩论。我认为老师是否可以抓住学生的争论,让认为可以无限延伸和认为马路总有尽头的孩子辩一辩。或许认为可以无限延的孩子会说马路一直笔直的延伸延伸可以想象它是没有尽头的,老师可以让孩子上来画一画想象中没有尽头的笔直的马路(引出直线)。认为马路总有尽头的孩子可能会说现实中的马路是有起点站和终点站的并且是弯弯曲曲的,老师这儿的双黄线只是马路的一段,老师也可请学生画画某一段笔直的马路(引出线段)。这样从孩子的争论中引出直线、线段,从争论中让孩子议一议现实中的马路是什么线,直线在生活中找得到吗?当然这也只是我的预设,学生到底会出现怎样的生成,还是要老师在教学中给孩子腾出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碰撞。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课堂上常会有这样或那样不引人注意的“小音符”,教师应运用教学机智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案以适应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师生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因势利导,达成预设,促其生成。在“精心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动态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努力达成“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平衡,让“动态生成”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绽放教学的精彩。精心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精彩的生成加上老师的慧眼和灵活的教学机智,才会有课堂上的华光异彩,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生成出智慧的火花。
碰撞智慧火花 点燃精彩课堂——同课异构活动心得我校(蒙阴一中),被选为山东省普通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高中片区。本学期1751工程中的高中片区的学校,举行了两次同课异构......
准确定位教师角色生成数学智慧课堂摘 要:本论文主要探讨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智慧课堂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要成为智慧的“助产士”,唤醒课堂智慧;教师要成为智慧的“引路人”,彰......
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回答自己想要的或者是课本上相同的答案,总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中的问题,否则教师会十分着急,即使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也不予理睬,顶多用“......
数学教学中课堂生成及时调整预设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以教案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执行预设的教案,展开预设的程序,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对预设的标准答案的顺应和认同。......
以教育的智慧成就智慧课堂智慧教育内涵丰富,尽管我们不是专家,我们无法把握全部的内涵,但我们在教学中还是可以尽自己所能,用我们的教育智慧来实施我们的智慧教育。以下是我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