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浅谈小学数学的课堂生成_小学数学课堂生成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21:02:4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7浅谈小学数学的课堂生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数学课堂生成”。

浅谈小学数学的课堂生成摘要:新课程教学,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社会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了解知识的途径,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加宽广,给课堂生成提供了土壤,而“开放、自主、人文、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促成利用课堂生成展开教学成为教与学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教学目标 预设 课堂生成一、课堂生成是学习过程的必然。

新课程更加注重人文内涵,学习知识的过程不再是按部就班,依照教学设计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体验,经历数学知识学习,教师帮助学生数学思维构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蕴涵着几十个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必然产生认知冲突,有生生之间的冲突,也有学生个体前后认知本身带来的冲突,教学的不可预设体现更加明显。

课堂生成也是教师愈加尊重学生的必然。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市场,老师可以向学生发问,学生同样可以在课堂上问老师。教学中,教师逐渐开始注意高举的小手,细心听取学生的疑问,而不是“我讲我的,你举你的”。

合作学习是课堂生成的催化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面更加大,“说”的机会也增加,就可能生成预计不到的情况。新课程强调“探究、合作”,在较小的环境下,学生的畏惧心理降到最低,自然回“想到就说”——呈现自己的思维。

教育环境是课堂生成走向成熟的保证。当今教坛,议论课堂生成的专家,学者,教师比比皆是,潮流能否成为思想,还看一线的教师实施,整个教育环境的思潮流动,必然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堂生成的研究中,课堂生成也会从形式走向内容,从青涩走向成熟。

二、抓住课堂生成,以生成展开教学。

如何抓住课堂生成来展开教学,是困扰教师的难题,给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丰富的、可研究的信息,能促成课堂生成,我们可以把这样的生成定义为“预设生成”,这样的课堂生成可控性较高,如同教师走过的路,知道路面情况,但不告诉学生,由学生在经历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分类”(四上)一课中,教师清楚教学目标,需要达成“按边分和按角分”,但给学生提供多个三角形后开始小组合作,学生可能按边分,也可能按角分,也可能是没有准确分类标准的随意分。教师需要做的只是把学生分类的情况呈现,并展开对特征三角形的认识。在这堂课中,学生生成的分类情况基本在教师的预计中,这样的课堂生成也能够教好的服务课堂,服务学生的学习。

但是,更多的课堂生成,是出乎教师预计之外的,再好的教学设计也可能因为学生情况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学生的一个问题,一次叙述而打乱。在教学“街心广场”(小数乘法中乘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一课中,计算地砖的面积,长0.3米,宽0.2米,教师预计学生会出现0.06和0.6两个不同的结果,然后利用学生的冲突展开教学,但实际教学中,仅仅有几个学生认为是0.06,其余学生都认为是0.6,而且言之凿凿:

生1:因为2乘3等于6,0乘0等于0,小数点对齐,就是0.6。

他采用了加法和乘法综合使用的办法,也够厉害的!小数加减法的“负迁移”。

师:等于0.6的同学,还有自己的理由吗?

生2:因为2乘3等于6,0.2乘0.3,不可能越乘越小啊,所以我认为是0.6。

听起来很有道理,因为学生从来没有遇到乘法中积比乘数小的情况,除非有乘数是0,整数乘法的“负迁移”。看到还有学生举手发表“高见”,教师很自然的邀请了他的参与。

生3:我是把他们化成分米来计算的,0.2米等于2分米,0.3米等于3分米,2乘3等于6平方分米,6平方分米等于0.6平方米。

本来预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找到转化的方法,现在有人提出来,在这个时候来到相当及时,就只有面积单位换算出了问题。正在这时,“不对,不对”的声音响了起来。

生4:6平方分米等于0.06平方米。师:为什么?

生4:因为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

诧异,惊讶,迷惑,就在这时写在了很多同学的脸上。学生们认真的看着,仔细的琢磨着,想找出其中的错误来证明自己的正确。

师:这位同学利用单位换算把米转化为分米,再利用单位换算得到了0.06平方米,把小数乘法转化为了整数乘法,你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

掌声在教室里响了起来!

教师没有想到在错误的答案中竟然找到了正确的思路,学生自己的思考教育学生肯定比教师直接教更加的精明,也更容易被学生认同,教师听到错误的想法时,既没有主观的否定,也没有深究,留足时间由学生发表看法,借助学生的生成不仅传授了真理,而且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态度——主动思维。

学生发散思维,教师提炼激励也是促生成的好办法。

学习乘法结合律时,教师设计了“25×16”一题,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特点,由于已有知识铺垫,学生很容易发现“25”这个特殊数字,并想办法找到“4”,学生很快发现了可以用“25×4×4”来计算,教师很满意,一切都在意料当中。突然发现有几个学生的手高高的举着,不愿意放下,教师有点不情愿的说,“还有其他方法?”“恩!”学生很肯定的回答。教师示意学生回答。“还可以把16看成2×8,然后用25×2得50,再乘8,也等于400!”学生很高兴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的发现了自己的疏忽,“你的方法也很简便,很好!”可有一个学生的手还没有放下,眼神坚定的告诉教师还有方法。教师很惊讶学生的表现,一定在猜测还有什么方法呢?嘴里还是不由自主的说“请你说。”“我把25拆开,就是5×5,再把16拆开,写成4×4,再用4×5得20乘4×5的积20,也是400。”没等教师肯定,学生乖乖的坐下了,此时的教师已经不是惊讶,而是叹服,“好样的!老师真没有想到这样的做法!”其他学生也激动的送出了自己的掌声,而这时,鼓掌的还有教师!“你的方法再这里看起来有点麻烦,但你教会了我们积极思考,这样的思维能帮我们学得更好!”学生再次真诚的鼓掌,教师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当我们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学生就能给我们精彩!我们需要用动态的眼光关注动态的课堂,基于学生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用学生的独特发现丰富师生共同的课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并不是不能预设,但是,不妨在预设中留有空间,既是留给学生去生成错误,生成精彩,也留给教师与学生对话,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振奋的火花。

不管是“预设生成”还是“非预设生成”,需要教师有生成意识,教学设计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弄清结果,深挖过程,多预计几个学生可能的情况,分别提出引导方案。在课堂中,注意发现学生的困惑,往往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是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地方,应该在此多提问,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还有什么疑问”,都可能收获精彩。同时,教师应该做到胆大心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这是细,敢于让学生发问,这是“胆大”。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敏捷的运转着,教师也应该如此,以研究者的态度对待学生课堂生成。

要能很好的抓住课堂生成,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很关键。通常教学年限较短的教师要弱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同时,教学理念陈旧的教师要弱于教学理念开放的教师。

有人说课堂是“不可预约的精彩”,课堂生成可以让这样的精彩更加夺目,也有人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生成力争让这样的艺术少些遗憾,多些欣慰。

三、关于课堂生成的误区。

1、“课堂生成是新鲜事物”。这样的说法是脱离了对教育的理解的错误理解。有教育就会有生成,盘古开天地,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逐步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教育中,经历了多种文化的融合,互同有无,这样的环境下,课堂生成不是新课程的产物,更不是新课程的唯一。

2、要生成,不要预设。这样的说法是跟“生成”之风的产物,也是一种懒惰的教学态度。不管是预设还是生成,都是为了教学目标服务,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充分的课前预设,对于教师读懂教材意图,了解学生情况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没有课前的充分预设,即使课堂有生成,教师也很难把握得住,不仅不能利用生成展开教学,更有可能因为课堂生成而远离教学目标。好的教学设计能产生好的课堂生成,没有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素材,没有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怎么可能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可以说,预设是为了生成。同时在课堂生成中,也会找到预设的影子,所以,预设和生成相辅相成,只有实现了二者的有机融合,才能使课堂更有厚度,实现高效课堂。

3、生成是学生的事,与教师无关。课堂生成,是学生呈现自己思维过程的结果,是不是一味的听之任之,教师只为旁观者呢?显然不能这样。儿童的认知水平毕竟有限,好的火花还需要柴火的延续,教师的参与可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提取有研究价值的部分供学生思考,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和“导”才能使生成转化为生产力。

4、夸大生成,滥生成。流于形式的生成、远离文本的生成毫无意义,只会给严谨的数学思想带来灾难!冲淡教学目标的达成。尊重学生不是学生说的都可以引用,学生想到的都呈现,学生想学的都教,既然是数学课堂,40分钟的时间意识应该更加强烈,40分钟的课堂容不下学生的“遐想”,40分钟的课堂也不可能把一学期的知识全部学完,这样的做法只是为了生成的美丽,失去数学的本真。

课程专家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无时不刻地在运动变化的,我们可以深切体验、感受到知识、思维、情感的流动,知识、能力、情感的生成,也只有这样的生成,这才是课程改革后应该有的课堂。

当我们关注课堂,关注课堂生成,也就不自觉的尊重了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尊重学生的教师会得到学生更大的尊重;关注课堂生成,说明我们更注重通过课堂出效益,这是减负后数学学科一条好的出路。数学教师教给学生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依托课堂生成中,教会学生思维,激励学生主动思考更加可贵。

课堂生成

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回答自己想要的或者是课本上相同的答案,总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中的问题,否则教师会十分着急,即使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也不予理睬,顶多用“......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南丰明德小学韩其祥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重新认识课堂,也就是在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生活的舞台和空间。“凡事预则......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成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成的有效策略摘要: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由许多灵动的生命体组成的动态过程。不但需要教师围绕课程目标精心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还必需在预设的基础上......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摘要: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重新认识课堂......

对小学数学课堂“生成”的一点感想

对小学数学课堂“生成”的一点感想上饶县董团乡大地中心小学吴剑飞听了张春莉、刘劲苓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下载7浅谈小学数学的课堂生成word格式文档
下载7浅谈小学数学的课堂生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