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国人权”。
中美关系中的所谓人权问题
中美关系从来不缺少话题,在中国国家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尤其如此:从机场的迎接到参加国宴的人员名单,再到国宴的菜单以及其他“典型的美国礼仪”,更不用说大家耳熟能详的人民币汇率问题、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台湾问题、全球气候变暖等事关国家核心利益的话题。
除了上述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议程外,还有一个经常出现在两国政要之间,其重要性虽远不及国家核心利益却远比仪式问题重要的话题:人权话题。
五个场合出现人权话题
在胡锦涛此次对美国进行的国事访问中,至少在五个重要场合涉及人权。第一个场合是奥巴马总统在白宫南草坪迎仪式上的欢迎致辞。在欢迎致辞中,奥巴马虽然只提“普世价值”而未明显提及人权字眼,但从后来胡锦涛主席在华盛顿参加的一系列活动中所发生的事情来看,所谓“普世价值”其实就是指人权,至少人权包含于其中。
第二个场合是《中美联合声明》。在声明的第七段,紧随台湾问题,便是有关人权的内容。“双方重申,尽管两国在人权问题上仍然存在重要分歧,但双方都致力于促进和保护人权。” “双方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处理人权问题上的分歧,按照国际文书促进和保护人权,并同意在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前举行下一轮中美人权对话。”人权问题并非首次出现在《中美联合声明》中。2009年11月奥巴马总统对中国进行的国事访问时所发表的另一份《中美联合声明》中同样出现了人权话题。此次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权问题单列一段,以示人权的重要性。
第三、第四和第五个场合分别是在记者见面会(free pre)、国宴和美国历史上罕见的人数极少的私人宴上。在这三个场合中,上起国家总统,下至美国的记者,无不紧咬中国的人权问题不放。似乎如果他们不过问中国的人权,中国的人权将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所谓人权问题的实质
中国目前的所谓人权问题之所以成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经常攻击之对象,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发展不足所固有的若干基本人权暂时不能较好保护。正如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回答彭博社记者汉斯·尼科尔斯(Hans Nichols)所说的那样:“中国是一个拥有巨大人口且处于转型关键期的发展中国家。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在人权方面中国仍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如今中国仍有约三千万人口处于贫困线之下,当中国把贫困线的标准提高之后,这一数目将急剧增加。
第二、历史残余的影响。古代中国长期是一个人治而非法治的国家,此外,古代中国还有浓厚的官僚主义思想;中国从普通老百姓至社会上流及少数政府官员,仍然或多或少地受上述残余思想的影响。在这些落后思想的影响下,普通老百姓维权意识不强,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处理问题简单粗暴,这确实导致部分中国人的权利受到侵害。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彼此文化的差异。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当前中国存在的种类问题,相信中国国家领导人比其他国家的任何人,包括各国政界和学界所谓的中国通更清楚。在春节期间,在大事、喜事面前,报喜不报忧,这是中国人几千年的习惯,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仍将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并不代表中国国家领导人不知道那些特殊时期中国仍然存在与平时无二样的问题。以此次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为例,美国为了酝良好气氛,不同样有意尽量少发表于中国不敬的议论?尽量少做于此时此刻可能破坏两国关系的事?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误解和误解甚至最后引发冲突和战争的例子不胜枚举,已故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一书便是典型代表。
人权的工具性
在美国(还有许多其他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权问题如此“锲而不舍”的,主要是所谓的人权卫士,这些人权卫士,主要包括各国的议员和记者。相比之下,美国(及其他西方的政府官员)在人权问题上则“事故”和实用得多。只有当政府“有求于”或者迫于本国议员的压力时,人权问题才会成为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正式议题。西方国家为何对中国的人权如此乐此不疲?
除了前文提及的文化差异外,至少还有以下两个不可告人但事实又如此之原因:
首先也是最主要的,为了本国的国家利益。美国不论是收留以热比娅为代表的新疆分裂分子、还是支持以“藏青会”为代表的藏独分子,抑或是以人权问题为借口对台军售和压人民币升值,其背后无不暗藏着美国的国家利益。上述问题,一方面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另一方面又牵制中国的发展,因为解决上述需要中国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旦处理失当,中国国家实力就将严重受损,而美国将坐收渔利,坐享其成。
其次,凸显美国的优越性。自美国成立至今,他们一直有强烈的优越感,认为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是世界最优秀的民族,认为美利坚合众国处于世界之巅,认为他们的制度优于其他制度,他们有使命去拯救那些所谓处于苦难中的国家及其人民。自二战结束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所谓使命感急剧增强乃至泛滥。在每年一次的《世界人权报告》中,美国大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世界各国的所谓人权问题进行所谓点评。花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炮制此等报告,主要目的无非两个,第一也是最主要的,过足所谓优越性的瘾,第二是向存在人权问题的国家施压。
概而言之,中美关系中的所谓人权问题,主要是文化差异问题,这一文化差异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国家利益的驱动下,在追求自我优越性的刺激下,过分夸大。由于美国在当今国际社会中的独特角色,利用其独一无二的优势,操纵国际舆论,颠倒黑白,指鹿为马。许多国家迫于其淫威,加上其一帮铁杆盟友,美国此等伎俩屡获成功。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此次在美国承认人权为普世价值,并非美国在此问题上的胜利,相反,这说明了中国对人权认识的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更加重要的是,中国面对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所谓人权问题时,更加自信了!
经国务院授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11日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这是我国第二个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为了持续全面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这个计划对今后四年......
案例一: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同性婚姻合法83岁的美国女同性恋者艾迪斯·温莎在加拿大与自己的同性伴侣克拉拉·斯拜尔结婚并一起生活42年。这42年间两人财产共享。2009年,斯拜尔去......
姓名:许婉君 学号:2014011136 学院:民商法学院为“人权”概念脱敏——《人权之门》书评正如本书主编张永和教授在后记中所说:“人权教育是全民的事业。”人权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
□沈宝祥究竟怎样看待人权,这是拨乱反正中遇到的一个很敏感的问题。1979年初,一些人提出“要人权”的口号,甚至要求美国总统“关怀”中国的人权。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些报纸发表了......
世界人权日(Human Rights Day)1948年的12月10日,联合国签字通过了《人权普遍宣言》(又译“世界人权宣言”),当时的我国还是中华民国,虽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但在创建联合国的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