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语文(七)_毕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0:05:0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语文(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毕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

(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选择题 共29分)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11题,共29分。

一、(本大题共11个小题,1~4每题2分,5~11每题3分,共2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冗长(rïng)嫌恶(wù)恍惚(hū)乳臭未干(xiù)

B.恫吓(hè)剽悍(biāo)堕落(duî)花团锦簇(cù)

C.肆虐(nüè)濒临(bīn)忸怩(ní)义愤填膺(yīng)

D.婆娑(suō)狡黠(xiá)慰藉(jì)不屑置辩(xi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

A.对于是否应该援助受灾的日本这一问题,大多数网民主张赞成,也有网民主张反对。

B.“六一”期间隆重上映的动漫电影《功夫熊猫2》,使无数小朋友带来了欢乐。

C.本届深圳大运会安保人员的心理素质是过硬的,不会发生面临突发事件而无所适从。

D.美国的基础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创造能力,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下面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亲爱的宝贝已在腹中8个月了,是个美丽的姑娘呢?还是个漂亮的小伙?

B.“没有老师来批评我的。”他微微一笑,又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太不了解它们了。”

C.在这横跨中国南部的“户外采风”中,东方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酷暑、严寒、狂风、暴雨、沙尘等„„越向西就越是人烟稀少。东方不得不经常风餐露宿。

D.种菜是我在狱中少有的能自主管理的事情。播下种子、观察生长、悉心照料、然后收获。成为这一方天地主人的感觉让我体会到一丝自由的滋味。

4.下面语段,已打乱顺序,最佳排列顺序是A

①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②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③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④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⑤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⑥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⑤⑥④①③②B.⑤①③⑥④②

C.①③②⑤④⑥D.③②⑤①④⑥

5.阅读下面情景,选择语言最恰当,得体的话语A

【情景】李明参加市中学生演讲比赛,好朋友小刚得知决赛结果后,兴冲冲地跑来告诉他:

A.你荣获市中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啦,恭喜,继续努力啊!..

B.小子,你荣获中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

C.哎呦诶,告诉你,你荣获市中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

D.你荣获市中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啦,高兴吗? ...

6.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开头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其中“心远”二字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而“望”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D、《饮酒》是一首五言律诗,共二十首,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写出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段,回答7~8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通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7.下面对导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导语和标题结合得很紧,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B.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C.导语从兵力、战绩和战线等方面概述了渡江作战的情况。

D.导语中的“百万大军”、“冲破”、“横渡”等词语有力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雄伟气势和辉煌成果。

8.本段画线句是议论句,对这两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分析了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

B.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本质。

C.赞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勇气概。

D.分析了西路军当面之敌的溃退是因为力量甚为微弱。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9~11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A.渔人甚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B.有良田美田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

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安陵君其许寡人 ..

D.未果,寻病终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10.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11.下面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全文按照武陵捕鱼者无意发现桃林,意外撞入桃源,被告知不得外传,再到外人复寻无果

而终的顺序行文,脉络清晰,引人入胜。

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

(七)语文试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1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4小题,91分。

二、古诗文默写。(8分)

12.将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4分)

(1)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岳阳楼记》)

(2),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论语》十则)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二章》)

13.爱国之情,人所共有。苏轼以“,西北望,射天狼”表述为国立功的壮志豪情;龚自珍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吟唱为国奉献的无私精神;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表达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李贺以“报君黄金台上意,”抒发报效国家的豪迈激情。(4分)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6题。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14.解释加点字的意思(2分)

(1)止午、未、申三时。止:(2)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工:..

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16.本文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3分)

__

14.(1)仅仅,只是(2)美妙

15.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

16.本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春从心出》文章,完成17~20题。

春从心出

刘心武

①愿乘火车,喜欢那窗外舒卷的田园画面;愿乘轮船,喜欢那船头劈开的浪花飞溅;愿乘飞机,喜欢那舷窗外的云海无边……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

②愿有机会,被准允一个人进入没有演出的剧场,随便选一个适中的座位,静静地坐在那里,凝望那垂闭的大幕,在万籁俱寂中,以回忆,以想象,以对自己钟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的深深感激,以对艺术的敬畏与对审美的忠贞、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剧,难以言喻……啊啊,那是怎样的一种超级享受!

③当近照堆积如山时,我们厌倦了摄影,甚至消退了清理回味的兴致。可是,我们对旧照片的窥视欲久盛不衰,难道非得通过人世的纷乱,自我的颠沛,以痛苦的失落、无奈的损减,当那岁月梳蓖过的残照,零星如梳齿上的断发时,我们才能懂得珍惜,生发出琴弦般颤动的情愫么?

④以往,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总觉得那陈列出的新书,有许许多多都应该抓紧购买,而自己囊中羞涩,欲壑难填——甚至仅仅是站在书店的橱窗前,便有一种受到特殊强刺激的感觉,怦然心动,难以自持;常常是,进去时拼命告诫自己不得癫狂,而出来时却囊空如洗,抱着一大包书,踽踽独行在长街之上,因为连乘公共汽车的钱也没留下,步行抱书回家真乃苦难的历程……及至回到家中,洗手沏茶,仰坐观书,那一份悠哉游哉的劲头,噫,亚赛小神仙!如今呢,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那些花花绿绿的出版物,虽然呈现着满坑满谷之势,不像以往那样隔着柜台,大半还得有劳售货员取拿,可以随意自选,浏览听便,可是,竟往往很难遇上一两本想买下的书,甚至带去打算购书的费用,竟有花不出去的苦闷;终于淘出购得数种,打“的”回到家中,照例洗手沏茶,倚在沙发上展读,那纸张没得说是雪白挺括的,装帧得颇称“雅皮”,但仅是头一章,便几乎每页都有别字A蹦出,如沙石硌牙,好不扫兴!.

⑤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书林杂芜,仍要耐心从中B淘出善本精品,人生诡谲,仍要坚韧地追求活.

着的真谛。

⑥冬去春来,朋友打来电话,兴奋地报告,他那窗外的晴空中,出现了多年不见的南雁群,一会儿呈一字,一会儿呈人字,跃然翩飞,引出他心中酽酽的诗意,多年不曾写诗的他,一时竟挥就了五首新作!放下电话,我也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的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也只有那么一段。这都很像北国的春天,会飘然而至,C绣出万紫千红,却又匆匆.

而去,甚至伴随着阵阵沙风,在你不经意时,已然落红满地。现代人里,谁还会像林黛玉那样衰伤地葬花?一时间你会觉得有许多俗众熙熙攘攘,无情地在你跟前践着落花去追名逐利,于是惆怅,你喟叹……但是,我鼓励自己,也劝告别人,像我那朋友一样,诗意地看待生命,看待青春,看待成败得失,看待生关死劫;需知,有一种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D滋生出来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 ..

17、作者在开篇强调“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文中第二、三、四段的哪些内容具体体现了人生旅途中的“浏览”?(3分)

18、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这句话的深刻含义。(6分)

19、从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来电话”这件事,好像扯远了,能否删去?如果不能,请谈谈理由。(3分)

20、著名作家刘心武一直很注重遣词用语,此文也不例外,尤其是文中的一些动词运用得恰到好处。请在文中A、B、C、D四处任选一例动词,结合具体内容简析它的妙处。(4分)

17、(3分)①在没有演出的剧场,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剧。②对旧照片窥欲久盛衰。③以往和如今买书的不同经历。(1点1分)

18、(6分)①人生如书,书如人生。②人生诡谲,犹如书林杂芜。③人生要追求活着的真谛,犹如要从书林中淘出善本精品。(1点2分)

19、(3分)①内容上:这件事启示人们要热爱生命,感情生活,诗意地看待生活。②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深化了作者的思考,引起了议论。(结构1分,内容各2分)

20、(4分)如:动词“蹦”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这些错别字出现是多么的生硬刺眼,(1分)像石头一样硬邦邦地挡住了我们的视线,(1分)破坏了我们阅读的兴致(1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21~22题。

在《寻觅春天的踪迹》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很多同学第一次详尽地了解了有关春天的六个节气。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有关“清明”的材料,请你阅读后完成21~22题。

【材料一】清明是中国传统的扫墓节。长期以来,清明节祭奠的主要对象是离世的亲人和祖先,通过扫墓、祭祖,寄托对已逝亲人的哀思和对祖宗的敬畏。

【材料二】清明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这时春光明媚,四野明净,生机盎然,是赏春的好时节。在清明节,人们会走出家门,来到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气息。

【材料三】从节气上看,清明在春分之后,此时天气回暖,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季节。农谚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材料四】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时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21.古诗云“梨花风正起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以上四则材料中体现了诗句所表现的清明风俗的是材料二和材料四。(2分)

22.请你依据以上材料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3分)

清明节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是每年阳历的四月四日或五日。清明是人们春耕春种、赏春踏青、扫墓祭祖的日子,这是一个既是“节气”也是“节日”的日子。

(二)名著阅读(4分)

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请你依据你的阅读回答23~24题.23.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书中鲁迅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2分)

24.如果在《名人传》封套上印一些妙语佳句作为本书的阅读寄语,下面不适合选用的一项是C(3分)

A.被称为英雄的,并非以强力称雄的人,而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B.病痛的折磨,悲惨的遭遇,内心的惶惑,都不能阻止他们奉献出震撼心灵的杰作。

C.与荣誉相比,方程、公式才是永恒的东西。荣誉使人变得卑微,只有科学真理才是尊贵的。

D.激流一般的生命力,生之意志的艺术创造,用痛苦换取欢乐的追求。

六、作文(50分)(任选一个命题作文)

我们在初中阶段学习了许多记人的文章,例如《老王》《藤野先生》《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等,虽然写法各异,但是人物形象都十分鲜明。

请你结合你的学习所得,以“我眼中的”为题目写一篇记人的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中可填人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中的任一人,也可以是只有一面之缘却印象深刻的人生过客,甚至是你本人。

2.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其形象鲜明,饱满。

3.结构完整,详略得当,主题明确。

4.字数不少于600字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笑靥(yàn )编纂(zuǎn )惩罚(chãng)既往不咎(jiū)B.剽窃( piáo)殷红(......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

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语文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语文(四)

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四)语文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练习语文试卷

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练习语文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语文(八)

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八)语文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下载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语文(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语文(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