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语文(四)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毕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
(四)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选择题 共29分)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11题,共29分。
一、(本大题共11个小题,1~4每题2分,5~11每题3分,共2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栖息(qī)倾泻(xiâ)窥视(kuì)官衔(xián)....
B.震憾(hàn)滑稽(jī)轻蔑(miâ)琐屑(xiâ)....
C.阔绰(chuò)胆怯(qiâ)贿赂(lù)吝啬(lìn)....
D.惋惜(wǎn)忌讳(huì)酝酿(niàng)取缔(t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
A.这道只有2分的小题,我却用了10分钟才解答出来,真是小题大做。
B.受一家小店招牌的启发,法国大作家左拉终于为自己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找到了名字,真可谓妙手偶得。
C.为了防治N1H1甲型流感,医疗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研制出了甲流疫苗。
D.每天下班,看到妻子已经将饭菜盛好摆放在餐桌上,老张总会产生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A.能否保持地球气候环境的适宜,是我们在此星球上生存繁衍的前提。
B.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难道我们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吗?
C.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D.沉浸在幸福中的人,往往会觉得时间过得太快。
4.下面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A.他的话没有实质内容,空的像战鼓一样。
B.知识如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
C.虽然冬天的寒意还没有褪尽,会场里面却涌动着春天的热流。
D.习习凉风在树叶间演奏着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5.阅读下面情景,选择语言最恰当,得体的话语B
【情景】小明今晚要去少年宫参加艺术汇演,想让妈妈早点做饭,给妈妈打电话他应该说
A.喂,妈妈,我今天晚上要去少年宫参加艺术汇演,赶紧给我做饭!
B.喂,是妈妈吗?您好,我是小明,今天晚上我要去少年宫参加艺术汇演,请您早点做饭,可以吗?
C.喂,是我小明,今儿晚上我去少年宫参加艺术汇演,早点做饭,千万记着!
D.喂,今儿晚上我要去少年宫参加艺术汇演,赶紧做饭,要好吃点,千万别把时间耽误了!
6.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
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阅读《中国石拱桥》选段,回答7~8题。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桥墩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
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子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7.选段中没有使用的说明方法是C
A.列数字B.作比较C.打比方D.摹状貌
8.对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
A.介绍卢沟桥的建筑特点,赞美桥的设计非常美观。
B.说明卢沟桥很早就成为了北京的胜景之一。
C.说明卢沟桥与赵州桥一样都有悠久的历史。
D.以卢沟桥为例,具体生动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9~11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下面一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张开翅膀
B.名之者谁名:命名
C.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或回)
D.弈者胜弈:下棋(或下围棋)
10.下面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B
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太守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一点就醉了。
B.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背着东西的人歌唱在路途中,走路的人休息在树下。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之间的.是太守醉了。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上文写了醉翁亭的秀丽风光和游人之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B.从“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将游玩观赏的乐趣融于宴饮之中。
C.作者在文中写了众百姓的日常生活,呈现的是一派闲适快活、安详和平的景象。
D.贯穿《酵翁亭记》全文的主线是“醉”字,“乐”和“醉”是统一的,“乐”是表象,“醉”是实质。
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
(四)语文试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1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4小题,91分。
二、古诗文默写。(8分)
12.将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6分)
(1)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3)闻说双溪春尚好。(李清照 《武陵春》)
(4)山随平野尽。(李白《渡荆门送别》)
(5)山舞银蛇。(毛泽东《沁园春·雪》)
(6)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3.“月”是古代文人骚客笔下常见之物,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各有不同。苏轼的“,把酒问青天”表达的是深深的思念和美好祝愿;杜牧的“,夜泊秦淮近酒家”创设的是淡雅的意境。(2分)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6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佑二年,试礼部。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⑥②③④⑤①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注释]①比:等到。②对义:对答经义方面的问题。③殿试中乙科:天子亲自主持的考试中考中乙科。④修:⑦欧阳修。⑤梅圣俞:北宋诗人。⑥避:让。⑦始哗不厌:开始时议论不休。
1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比冠(加冠(年已二十))好贾谊,陆贽书(喜欢)..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听有关古今成败的事,(苏轼)就能马上说出它们的要点。
16.下面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3分)
A.本文批评了苏轼好出人头地。B.苏轼认为庄子的思想不能言传。
C.因母“亲授以书”故苏轼能成才。D.欧阳修赞扬苏轼才学出众。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大国的随想》文章,完成17~20题。
大国的随想
从人类历史,要成为大国者,空间上要有独特之处,一般而言,要有地理屏障的保护,比如中国,东面有浩瀚无比的太平洋作为屏障,西面有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保护,因此中国的文化能够一直绵延下来。还有,大国一般该出现在大陆的边缘地带,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四面受敌,赢得发展的时间,比如中国、俄罗斯、美国等。在大陆的中
间地带,很难出现大国,这些地方只能是大国轮番表演的舞台,是大国的通道。像英国的经历,更说明边缘地带是大国的摇篮。当来自东方的武力横扫欧亚大陆时,英国这个岛国可以躲过劫难,而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
国家是用边界围起来的政治实体,是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区域,但这只是国家的形式,并不是国家的本质,真正的国家是指边界之内的国民已经形成了一种“凝聚力”,即“国家意识”,也就是大家都在内心深处认为我是“某国人”。我们中华民族早在汉代就已经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形成了稳固的“国家意识”,所以后来我们虽然有过多次被征服、被占领的历史,但最后的结果总是征服者被同化。相反,一些帝国成也倏忽,败也倏忽,其原因就是扩张和征服的速度太快,远远大于“国家认同”形成的速度。
大国除了这些文化的因素外,还有军事和经济科技的实力,而后者决定前者。一个国家是否是大国最关键的因素是经济的实力。有经济实力的国家,才能从经济总量中拿出更大的部分用于军事,以取得军事的优势。
但如何成为大国,从历史看,有一条规律,就是凡与大国直接对抗的,很难成为大国,反而采取跟随战略的,则可能获得成功。前苏联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都曾经采取与大国对抗的策略,这被证明很不成功,后来邓小平所说的“不抗旗,不当头……”的战略,实际上就是跟随战略,反而获得了成功。跟随很重要的一个含义就是学习,学习的重要性不亚于发明,比如日本就很少有重大的科技发明,但由于善于学习应用,日本目前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假使中国称为大国了,那么中国的行为与以往西方大国的所为会有什么不同吗?答案是肯定的。
这在对大国的理解中可见端倪。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认为:大国就是能保卫自己,能对付任何国家的国家。有意味的是,中国学者关于大国的标准,都强调大国的道义责任。北京大学张详龙教授特别强调大国的文化感召力;学者盛洪也反对实力崇拜,强调中国作为大国崛起,将结束战国——帝国——战国这种国际关系模式,出现一种后帝国时代,为万世开太平。
这一切都基于中国人有不同于西方的文化,孔子的大同世界、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都预示着中国文化的非强权的发展趋向。也许西方的大国概念再加上中国文化中的“理想国”的内涵,才是未来大国应有的姿态。(有删改)
17.阅读全文,说一说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对大国进行“随想”的?(4分)
成为大国的必备因素;如何成为大国(不与大国直接对抗,采取跟随战略);未来大国有的姿态.
18.文中阐述的成为大国的必备因素有哪些?(4分)
地理因素(地理屏障保护,处在大陆边缘)文化因素(国家意识、国家认同)军事和经济科技实力。
19.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从文中找出作者认为秦朝短命的原因。(4分).
秦朝扩张和征服的速度太快,远远大于“国家认同”形成的速度。(秦朝初建,还没有在六国的遗民中形成凝聚力,形成统一的“国家意识”)
20.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这一切”指代哪些内容?(4分)中国学者都强调大国的道义责任;中国与西方国家大国的标准理解不同;假使中国成为大国了,中国的行为也会与西方大国的所为不同.(每点1分,共3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21~22题。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低碳生活”。学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低碳生活在身边”的校园宣传活动。应宣传委员的要求,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21.在这次活动中,你要向同学们介绍与低碳生活相关的情况。请从下面的两则材料中各提取一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4分)
材料一目前全世界二氧化碳日排放量高达605万吨,温室效应不断加强,每天损失可耕地3万公顷,损失雨林5700公顷,减少动植物种100~200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有60%正处于不断退化状态,支撑能力正在减弱。为此,人们开始关注低碳生活。低碳生活要求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量排放减缓温室效应的扩大化。比如节约每滴水、每度电、每粒粮食„„;注意废物回收、资源的再生利用等。
——来自中国低碳网 主要信息一: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使地球生态系统不断退化,低碳生活可以减缓温室效应的扩大化。主要信息二:大多数人能关注低碳生活。
22.是“一滴水”,就要“滋润一寸土地”;是,就要;是“一颗粮食”,就要“养育一个生命”。
是“一滴水”,就要“滋润一寸土地”;是“一线阳光”,就要“照亮一处黑暗”;是“一颗粮食”,就要“养育一个生命”。
(二)名著阅读(4分)
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有同学为其设计了一个书的封面,如图所示。请你依据你的阅读回答23~24题.23.根据你对原著内容的了解,我们发现此封面设计有缺陷:封面上只有两个名人,漏掉的人物是托尔斯泰。(2分)
24.《名人传》中,罗曼·罗兰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_________,而在于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体魄心灵和品格
六、作文(50分)(任选一个命题作文)
【作文一】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作文二】我是渺小的,如水滴;我是伟大的,能穿透坚硬的石头。
我是卑微的,如小草;我是高贵的,能浸润生命的诗意。
我是沉默的,如石子;我是宏观的,能撑起通天的长路。
【作文三】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国防交给了高科技先进武器······是啊,人类在使用科技时,是否也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国家······
25.【作文一】题目:不该丢失的26.【作文二】题目:我,不平凡
27.【作文三】题目:科技与现实生活
28.【作文二】题目: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29.【作文三】题目:科技与强国
30.【作文二】题目:强大与弱小
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笑靥(yàn )编纂(zuǎn )惩罚(chãng)既往不咎(jiū)B.剽窃( piáo)殷红(......
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语文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
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练习语文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
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八)语文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