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诗歌_读懂诗歌的方法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4:42:4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读懂诗歌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读懂诗歌的方法”。

如何读懂诗歌

郭春燕

【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 【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

【点击考纲】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

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一)、如何明白浅层意思?

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例: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大意:

(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

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

1、品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例1:(海南、宁夏卷)题李世南画扇 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

【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明白了这一点就会自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瑟瑟秋风”、“寺庙钟声”、“知村近”、“觉寺深”等描写应是诗人的想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巧妙的是这一理解与本诗第二题的鉴赏要求不谋而合了。例2: 近试上张水部(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解读】此为干谒诗。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张指点。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作用1:题目揭示内容 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作用3:题目展示思路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2、知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例3:(全国Ⅱ卷)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 注 ]① 李弥逊(1085 - 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

【解读】有了这一介绍,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就容易多了。不难看出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

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这正是作者因反对秦桧而被免职后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真正是触景生情,情由景生。

例4: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呢?

【解读】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

3、读注释

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对这一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例5: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思考: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读】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例6: 鹊桥仙·夜闻杜鹃①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②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③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 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管,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②惊残:惊醒。③故山:即家乡。思考: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读】表现诗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4、析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例7:(全国卷3)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思考: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解读】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例8: 汴河曲 唐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煞人。注:李益,中唐边塞诗派,擅长绝句,善写风景。思考: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解读】杨花漫天飞舞,飘荡如雪。人们往往把缠绵哀思、离愁别绪、理想抱负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温柔多情的杨花,希冀从中寻求自己的归宿。

5、明典故

用典可以丰富诗的内容,装点诗的门面,提高诗的质量。齐梁文学用典太多,晦涩难懂,但适当用典,的确有利于诗歌思想内容的表达。例9: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 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思考: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 【解读】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郎来问津”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决意绝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内涵。全诗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品味,一个绝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6、抓尾句

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诗歌的尾联,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

例10:(上海卷)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思考: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追求?

【解读】全诗抒发了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表达了作者羡慕自由自在的渔樵生活。

三、小结诗歌鉴赏的步骤

1、看题目和作者; 2、默读两遍诗歌,整体感知;

3、找出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 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写了什么; 4、找出反映诗人感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弄清诗人表达的感情;

5、看注解并反观诗歌题目,做总体思考。

6、仔细审读题干,规范答题 【特别提醒】

1、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

2、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

3、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课堂练习:

1、读《幽居初夏》(陆游),回答问题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问题:⑴诗中所写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幽”。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问题:⑵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2、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大意:

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把我从冥坐中惊醒。我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领会《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这首诗的深层意思。

1、这是一首怀远思人之作。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这两句诗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氛围。

3、本诗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感情。

2015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备考策略

王义翔

考场反馈

学生答题存在三大问题:

1、读不懂诗歌,凭自己的主观臆断,盲目答题;

2、知道写什么,但说不出用的是什么技巧,好在哪?

3、知道写什么,也知道怎么写的,由于答题步骤不规范、不全面导致失分。针对这三个问题,在复习备考时,可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写什么(读懂诗歌),怎么写(识别考点),怎么答(总结方法)。

(一)怎样读懂诗歌

鉴赏诗歌必关注:题目、作者、注释、题干、意象。初读:大体明白诗歌表层意思; 标题:掌握诗歌主旨的快捷入口;

注释:关注隐含信息,感知诗人的思想情感; 作者:知人论世,掌握时代背景; 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载体; 题干:明确答题的方向;

(二)怎样识别考点

(出示近几年高考诗词鉴赏题目,让学生辨别属于哪个考点?)这样可看出,不管用哪种方式提问,鉴赏诗歌题无非是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四个考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2】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上海卷】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广东卷】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四川卷】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辽宁卷】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2009新课标】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011新课标】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2013新课标2】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三)答题技巧总结

1、仔细辨别题目,确定答题要点。

要懂得分解题目要求,明确考查方向,确定答题的要点。学会识别题目属于哪一个考点,根据平时总结答题思路作答。

2、关注“得分点”,运用专业术语。

通过对新课卷诗词鉴赏题的研究,可以看出,题目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向,我们可以称之为“得分点”。答题时要找准角度,内容力求丰富,避免低分点遗漏;同时,恰当运用专业术语可以使表述更为精确,更切近诗歌的语体,在这方面,高考试题为我们作出了示范。

例如: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如衬托、对比、烘托渲染、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动静结合及情景关系等;

3、答案忌无分析,必须结合文本

组织答案忌笼统、空泛,一定要结合文本作具体分析。常用的思路是: 总说(概括)+具体说明(举例分析)+表达效果(思想感情或篇章结构上的作用)结合文本要求:组织答案最好涉及文中的关键词。对问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有效提炼、复制、重组,这样答案就标准了,决不能完全用自己的话来答,除非题干有要求。

4、规范标点符号,科学运用双引号。

答案应该科学地运用引号,从原文中提取关键词、句等必须运用引号突出。

5、合理安排答题区域,不让答题区域空白。答题区域不能留空白,高考阅卷是在电脑上进行,即使你的答案内容很完美,如果谋篇布局没有处理好,答题卡上空白太多,会间接影响你的得分。

6、加强类型题训练,提炼解题思路。回答诗歌鉴赏题,应该“因题而异”:

对“问答型”题,要做到“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对“综述型”题,一般采取“总分总”的模式,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的思路来作答。

最后,写完答案后,至少要回读一遍。一是看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述是否清楚,表述是否完备;二是看看有没有词不达意的地方;三是看语言表达有没有错漏。

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调整语序——主谓倒装、......

读懂诗歌正文

高三一轮复习:《读懂诗歌始鉴赏》导学提纲第二课时:读懂诗歌正文班级:组名: 姓名: 使用时间:__________ 学习目标:1、鉴赏诗歌的语言。把握词类话用,体会诗人锻字炼句形成的意境。2......

读懂秋天诗歌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读懂秋天诗歌,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读懂诗歌教案

中考古诗词备考专题·之一怎样“读懂古诗词”教学设计龙潭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古诗词中关键词和重点句的意思。 2.能够把握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

快速读懂诗歌

“诗歌鉴赏”学案(一)——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一、考纲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答题时存在的问题: 读不懂、说不......

下载读懂诗歌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懂诗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