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本教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明师教育官网”。
学习郭思乐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张青梅承德县职教中心
教师不讲,学生能学会吗?如果把这个问题让每个教师回答,我想老师们一定会说:很难回答。在认真的学习了郭思乐教授所写的生本教育这篇文章后,我深信:教师不讲,学生一定能学会。那么什么是“生本教育”?怎样才能施行“生本教育”?“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生本教育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这些与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完全不同的。
一直以来,“师本”的理念已经深植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一堂课如何正常开展,每一位老师都知道,无非就是:课前备课、上课过程又分为:引入、讲授(讲授过程又由板书、提问、实验等部分组成)再就是小结,布置作业等不一而足。整个教学工作流程,无不体现“以师为本”的理念。教师是所有教育工作的主体,是领导者。学生是教育活动过程的参与者。他们往往无权要求如何去开展教学活动。这种理念,一直根深蒂固的深植在我们心中,从来不认为有什么不妥。“我们不是总是说我们的学生不好教吗?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吗? 这种状况是如何造成的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以前我们的教师在课堂将知识讲解的太多太细,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太少,久而久之使学生思维懒惰,懒得思考问题,认为学习是被迫的,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课堂效率低,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提到”儿童获得的东西,有许多是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这种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也会犯不少错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就激发了思考。正是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儿童获得了真知。“他提到”传统上,我们总要求学生的认识'一次性完成',这并不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生本'的学生,我们给他这样的机会,使他们的认识可以通过多次或长期地反复式提高来完成。我们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逐步地去感悟。“他提到一个例子,让我感触很深。他说:牙牙学语的孩子有时候会犯一些令人发笑的错误。比如:他学着别人的口气,认真地把自己的爸爸称为”你爸爸“。这时,他会惊异地发现,周围的大人们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或许还有一个温柔的手掌,拍一拍他的脑袋。没有谁会生气、发火。我们都知道:这点错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过不了多久,这个走起路来还跌跌撞撞的小不点儿,就能学会全套的、精准的、完美的母语,他自然会排除自己的错误而趋向正确。哪怕他说话比别人晚上一年半载,父母也不会着急。因为父母相信,他迟早能够学会,不过是略晚一点而已。其实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和他们小时候学习母语是相似的。从模仿跟学,到尝试自己做,反复实验后才可以获得正确的答案,并能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个过程中,自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但是在日常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的确有点扭曲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我们似乎很在意学生犯错误,希望他们能在同时间内掌握相同的知识。我们为什么不能允许学生有一段相当笨拙的学习过程,不能允许错误的出现呢?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
1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生本课堂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在课堂上还应该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孩子们就有成就感,就有了自信,这样学生对课堂学习就更感兴趣了。
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中,教师要怎样重新去定位自己,仅仅是一个旁观者吗?不,应该是一个好的引导者、好的聆听者、以及一个好的朋友(一个懂得由衷去赞美的朋友)。首先,为什么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指导者呢?传统的”师本“教育,我们就是一个指导者(又或者是一个指挥者),如果不放下”师本“教育的旧有思想,永远站在居高临下的位置上的话,那只能是一个指导者而不是引导者。引导者,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是启发式的教育。聆听者,一个好的聆听者永远不会迫不及待地要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用更多的时间去听,听的过程要想,想了以后在关键的时候要说,话不多但要绝对精练正确。朋友者,平辈,没有上下等级,互相信任、互相关怀、随喜随悲,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朋友在某件事情上做得很出色的时候要适时给予衷心的赞美。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时要当人家的学生,在老师的面前总是不期然的莫名紧张。内心的深处,总是觉得老师永远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说的和做的都是对的。扪心自问一下,难道自己真的没期盼过老师能像朋友一样平等的对待我们吗?哪怕只是那么一瞬间,都让人一生回味。现在自己当了老师,又是不期然的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前。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活中我们很佩服司机会认路、会走近路,给乘客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事实上,司机并不是某些人的专利,只要可能,人人都可以当司机、个个都会认路。这与找路人是一样的,不管是什么人,都可以凭借明确的地址,通过询问、查找、实践最后找到自己从未到过的新地方,而且今后跟司机一样可以随时再找到那个地方。这点本事司机、找路人都有乘客和跟随者却不一定有。原因是司机与找路人找路时都是职责在肩,都是主动的,通过询问、查找、实践、探索,他们把目的地与沿途的事物连系起来,在自己的脑海中构成了一条明析的路线图。而乘客和跟随者都是被动的,漫不经心的,在他们的脑海中不可能构成象司机、找路人一样连贯明析的路线图;因此,他们不能轻易地找到目的地。在我国传统教育中,老师就象司机、找路人,而学生就象乘客、跟随者。虽然,我国教育改革进行了几十年,但是效果并不显著的原因就在于此。把学校当成作坊、把老师当成师傅学生当成徒弟,单靠师傅传授经验和知识而没有徒弟的发明创造这样的状况,学校是无法办得好的!出不了优秀人才的!
传统教育把学生当成可以利用的工具和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忽视了青少年学生的活力和灵性。在一切为了升学目标的导向下,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生活严重的分离。这种封闭的传统教学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保证了教育对社会一定程度上的超越,但同时又导致了学生与周边环境的生活脱节,与知识更新的速度脱节,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责任。走出狭隘的学校空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把握时代的脉搏。,在现代教育中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这种发展观就是指在各个方面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忽略了人的发展,因此,在教育者的眼中,学生似乎成为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
知识容器“。课堂上教师”满堂灌“”一言堂“比比皆是,忽略了学生潜能的发展。生本的理念就为我们找到了一条很好的道路,生本提出”学为主体“,是从另一个侧面强调学生独立学习、学会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建立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自主性“,同时,还强调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责任感"。学习是为了应用,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只是在应用的过程中才会转化为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加强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相互促进和交流。当我们的学生都能努力自己学会独立学习,并追求独立研究能力的增长时,他们就必将成为21世纪的人才。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图书馆学会章程师本,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律 师 函 范 本致: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市XX律师事务所系根据中国法律登记注册的中国律师事务所,本律师函署名律师具有完全的合法执业资格。本律师依法取得北京××有限责任公......
“生”本二这是第二次参加“生”本学习了,从对“生”本教育的模糊、了解,探索等,尤其是通过“生”本我班有几个后进生明显取得进步,让我从中体会到喜悦。这次的生本学习让我又从......
“生本教育·幸福课堂”五步教学法在品德课中的运用“生本教育·幸福课堂”五步教学法是我回龙小学在领会了市教育局刘涛局长对课改提出的 “两增两减一提高” 要求内涵前提......
怎么看待同一片蓝天下的教育公平有关于同一片蓝天下的教育公平这个问题, 一直都是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各界都有各界的说法,褒贬不一。当前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