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分析._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4:19:1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

Times Finance 71 2011年第2期下旬刊(总第436期)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2,2011(CumulativetyNO.436)一.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工具有:再融资工具,包括再贷款和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二级市场上的一次性交易或回购协议;公开市场类操作,即中央银行在一级市场出售政府或中央银行证券,类似于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一次性非冲销操作、外汇互换以及储备要求。

(1)再融资工具。通过再融资工具中央银行以向商业银行提供信贷(再贷款、再贴现)的方式向银行体系注入资金,提高中央银行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同时增加了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流动资金账户余额。如果商业银行以现金的形式接受中央银行的部分信贷,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也会增加,使净国内资产、银行储备和基础货币扩张。

(2)公开市场操作及公开市场类操作。公开市场买入(一次性买断交易或回购)提高了银行储备、净国内资产和基础货币;公开市场卖出(一次性卖出交易或逆回购)则减少银行储备、净国内资产和基础货币。公开市场类操作与公开市场操作的区别是前者发生在一级市场,而后者在二级市场上进行。公开市场类操作可通过政府或中央银行的证券发行进行。票据正的净发行(即新发行的票据的价值高于到期票据价值)提取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负的净发行向商业银行注入流动性。

(3)法定准备金比率。调整准备金比率并不是流动性管理的有效手段。在商业银行并不持有大规模的超额储备的条件下,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会使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减小,结果造成利率的提高,而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是不确定的。短期内,尽管有高的储备率,基础货币有可能扩张,但对银行而言,不可能将资产负债表迅速调整。为了能够履行更高的储备要求,中央银行将不得不向银行体系提供必要的流动性资金,在短期内增加了基础货币。

(4)外汇操作。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通过银行体系的一次性操作,影响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和负债方,改变银行储备和基础货币水平。购买外汇会通过增加中央银行对非居民的债权和银行储备,具有扩张性效果,基础货币上升;出售外汇则通过减少中央银行对非居民的债权和银行储备,具有收缩性效果,基础货币下降。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政策工具的市场化改革进程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以货币政策工具首先影响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货币变量。通过这些变量的变动,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间接地影响产出、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等最终目标变量。因此,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货币变量被称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成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必须具备以下特征:(1)可测性,央行能对这些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加以比较精确的统计。(2)可控性,央行可以较有把握地将选定的中介目标控制在确定的或预期的范围内。(3)相关性,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着紧密的关联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货币供应量转向利率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家的年度经济增长计划与宏观调控的目标确定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控制目标,然后,一方面通过制定综合信贷计划和现金计划,对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限额指导,并确定各地区现金投放回笼指标;另一方面又

通过调整基础货币间接调控利率水平,影响基础货币供求与社会

信贷资金供求,确保贷款量和货币供应量被控制在预定目标内。可以看出,这期间货币政策“双中介”模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经济转轨的必然要求。但在实际运用上,往往更侧重于货币供应量,利率只起了辅助和补充作用。

尽管如此,我国目前的存款利率仍有上限限制,同时贷款利率有下限限制,非市场化的利率机制制约了利率调整工具的效果。要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仍需要商业银行定价能力的提高、金融市场的完善及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思路

(1)完善经济金融统计监测体系。宏观经济金融信息收集的主要方法是统计,统计方法的准确与否,统计指标体系是否完善,会直接影响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作用全过程的经济、金融变量的动态及其规律的厂解,对经济、金融的发展趋势科学、全面、准确的判断、因此,完善的经济金融监测统计体系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决策、宏观调控过程中重要的信息支持系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逐步实现调查统计制度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国际化。金融统计体系要尽量考虑国际可比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一国的金融活动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经济活动的影响,因此,金融统计体系的设计一方面要满足本国的需要,另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国际规范和国际可比性,以便进行本国中资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的对比,国内金融机构与国外金融机构的对比。要参照国际上通用的调查统计工作规则,对央行现行的调查统计工作规定去粗取精、取长补短,使央行的调查统计工作尽快走向规范化、程序化和国际化。

(3)建立和完善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信息体系。一是建立房地产信贷风险监测制度。二是建立对信贷投向的监测制度。三是建立对上市公司、企业集团的信贷风险监测制度。四是建立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信贷投入的风险监测制度。五是建立货币信贷运行专家咨询制度。

参考文献

[1]刘金全.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性和非对称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2.03.

[2]谢平, 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03.

[3]万解秋, 徐涛.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的效率──兼评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经济研究,2001.03.

[4]植开屏.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检验[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5]孙明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4.03. [6]戴根有.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J].金融研究,2000.09. 作者简介:刘洲源(1989-,男,汉族,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分析 刘洲源

(西南财经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银行的体制一直处于改革的探索之中。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仍存在着问题。中央银行体制或中央银行制度,是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好的中央银行制度设计,有利于实现货币政策最优化。

【关键词】货币政策工具 中介目标 利率市场化 货币政策完善思路

分析央行货币政策

分析2014年央行货币政策 “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以及金融创新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短期流动性调节......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一、简要介绍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最终影响国民经济宏观经济指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conducti......

央行定调货币政策

央行定调2014年货币政策17日召开的人民银行( )货币信贷工作会议给市场指明了今年货币政策的明确思路——货币信贷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稳”主要体现为“总量稳定”,“进”主......

央行货币政策的股市效应分析

央行货币政策的股市效应分析摘 要:近年来,央行频繁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但这些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出现了与以往相悖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采用股价指数、货币供应......

谈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城乡差异

谈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城乡差异摘要:中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应该重视统一货币政策效果的城乡差异问题。本文采用改革开放后的年度数据,运用VAR模型......

下载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